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环境监测仪器未来发展状况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4-05-23 12:22 围观1197次
环境监测仪器未来发展状况
在经历过住不好、吃不放心之后,国人的战斗指数终于又被升级,这次是环境污染。新年时,一场蔓延北方多省的雾霾天气令刚刚沉寂的PM2.5讨论再次引爆,随之而来的水体污染、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也以一种锐不可当的姿势冲击公众舆论。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快环境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也不能仅仅浮于表面。
环境监测仪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现如今,环境问题不断困扰着我们,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环境监测类仪器仪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相关行业可以说是起步晚,发展快,但快速发展的背后有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产品,技术水平一般,产品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这样使得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反映排污状况,既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执法的严肃性,又易挫伤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如各种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对高温、高湿、高颗粒物含量等带来的测量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烟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这极大地限制了烟尘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
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质量的分析仪、专用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多是国外引进的,因此国产仪器占有的份额很小。在我国国产仪器中,大气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70%左右,水质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这些仪器大多是国际80年代的水平,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而污水处理厂需要的仪器仪表基本上仍靠进口。国外大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5~10%,我国好一点的企业也只有1%,而产品使用周期又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环境监测仪器未来投入
对于现阶段的问题,我们国家首先要加大对环保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同时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第二,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产品要从中低档向高档仪器设备上调整,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第三利用高新技术改组、改造和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加速国产化进程。应提倡在相近技术水平的情况下,首先采用我国国产监测仪器设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适当地提高我国国产仪器、设备的价格,提高利润空间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提高制造水平。对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关键技术,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大气污染源解析全面启动
而且环保部消息,2014年环保部要启动全国范围空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4年要大规模、规范化启动全国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北京等重点城市要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初步成果。另外,2014年还要启动第三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要求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新标准监测能力全覆盖。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环保部2012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意见》。前两个阶段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完成,第一阶段涉及城市主要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共计78个城市,438个监测站。第二阶段涉及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模范城市,其中87个地级市,388个监测点位。我国地级市有330多个,根据要求,余下的城市将在第三阶段完成新标监测能力建设任务,这次监测设备需求规模将为历次最大。
分析认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劢和对环保投入的增加,处亍环保产业链最上端的环境监测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领域规划总投资400亿元,相关仪器制造企业将受益亍新增市场的需求。此外,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完成以后,将会形成一张巨大的监测网络,而监测系统需要科学的运营管理,这也为从事环保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提供了发展良机。
 
点击进入北京九州晟欣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北京九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日喀则市水利工作会议召开
    北京九州空间科技有限公司05-27
    日喀则报讯(记者根秋曲珍)5月18日上午,我市召开水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2014年全市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15年水利工作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14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将水利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