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机器人大跃进式发展 或致泡沫化严重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4-22 11:35 围观1336次

  英媒称,未来若干年,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以及工人的志向更加远大,促使制造商接受自动化,中国使用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定将迅速增加。这一事态发展也许会增强人们的担忧,即较穷国家的工人面临被自动化取代的最大危险。花旗集团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合作进行、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在中国,超过75%的工作岗位面临计算机化的“高风险”。以亚洲为关注焦点、管理着750亿美元资产的未来资产管理公司预计,在2020年前,中国的机器人大军将以3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扩张。

  报道称,鉴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计中国去年有26万工业机器人这一事实,未来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拉胡尔·查达说:“基于一台工业机器人取代4到5名工人这一经验法则,机器人已使1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

  未来资产管理公司声称,在机器人使用方面,中国正沿着日本25年前开拓的道路前进,未来数年仍将迅速扩张。报道称,这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相符。该联合会称,中国2014年采购了5.7万台机器人,但在2018年前,可能每年会购买15万台。

  查达估计,未来5年,机器人将取代大约350万中国工人。他说:“我与当地公司管理层会面时,他们说,‘需求环境不好,我们能够做的是,改进我们的过程,提高我们的生产率’。”

  查达认为,这一过程正受到劳动力市场动态发生变化的推动。直到不久前,中国的低工资水平仍在使以资本取代劳动力的好处趋于最小化。然而,情况正开始变化。尽管,中国人的小时工资仍相对较低,但在2012年前的10年中,这一数字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远远超过其他大型经济体的薪酬增长速度。报道称,尽管工资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但劳动力的供应量也可能收紧。在2010年前的10年中,中国的劳动力大军规模增加了8000万,至9.3亿。但未来资产管理公司认为,未来数年,增长曲线将转平,然后缓慢下降。

  查达还说,正在加入劳动力大军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避开制造业,教育程度提高了的劳动力更愿意进入服务业,而不是往往单调乏味、重复性强、具有潜在不安全因素的工业岗位。他认为,正因为如此,加上劳动力数量不再增长,机器人导致的解雇潮不会在中国或日本、韩国等生育率同样较低的邻国导致社会问题或动荡。然而,自动化趋势“将对印度、中东或非洲等地产生巨大的社会后果,印度需要每年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

  隐忧:

  曾走在机器人制造业前列的美国就是先例。在1980年代,美国机器人产业热潮同样在人力成本升高的背景下展开,超过200家企业同时出现。但随着美国机器人市场的迅速饱和,美国机器人市场的销售额迅速缩减近四倍,大批企业倒闭破产。

  在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已有数十个机器人产业园,园区内高新、孵化等项目纷纷涌现,超过500家机器人公司。

  当前机器人行业鱼龙混杂,企业多是小企业,不少更是带有投机性,企业停留在简单拼凑、复制和山寨的初级阶段,导致高端产业低端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应用系统开发不足也较为落后,导致产品层次不高,难以有效满足需求。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公司不具规模,更没有市场竞争力,普遍以生产加工为主,仍没能走出传统加工生产的误区。没有看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只是盲目跟着国外跑。‘大跃进式’的发展将会导致产能过剩,泡沫化严重。

  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占全球的40%,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到30%,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被“机器人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占有。在30%的份额里面,中国企业在中高端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上基本都得依赖进口。

  尽管中国从事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众多,但是同一技术的重复研究,浪费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和时间,在高校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高校考核更多以学术论文发表为依据,又造成了和产业、项目的脱节。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必须更加趋于理性,学界和业界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领域谋求融合发展,要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来源:新战略机器人网 责任编辑:小白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