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未来教育领域“尝鲜”引发教育3.0时代地震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8-10 15:08 围观507次

  传统的黑板被电子白板取代;借由平板电脑,科技渗透到了教室;视频教学加强了学生的专注度,并且为远程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对教育领域产生着改变。

  在传统教育技术时代,教育方式主要为口语、文字、黑板、图片、实物等“人工化”化的1.0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视听媒体技术的进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APP等画面、声音为标志的教育2.0时代到来。近年来,随着体感、AR、VR等虚拟现实教学概念的提出,教育模式也逐步进入到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3.0时代。

  AR、VR技术目前仍停留在概念阶段,对教育而言,实际应用性尚属未知,并未有完整的教育产品诞生,而体感技术,伴随着新节奏等一批体感教育企业的崛起,体感教育逐渐成为教育3.0时代的代表性技术。

  体感教育的兴起,似乎将儿童教育又推向了另一个新模式中,即在直观的认知之外,让孩子可以去沉浸式地感受世界、并参与到每一个事物的“运行”过程中,并与之发生互动,从而让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更立体、丰富。不少教育领域专家,甚至将体感教育称为是“儿童教育3.0时代”。

  素质教育先导,体感教育应运而生

  体感教育方式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儿童实践性、参与性的深度挖掘。国内教育一直被诟病是应试教育,学生是考试机器。对于在现行教育中增加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呼声很高。国家虽然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方面下了很多文件,但是真正落到实处是在这一两年时间。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在中小学推动素质教育。比如由政府向素质教育机构买单的“课后”三点半活动;《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科学类学科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通过购买服务;英语课改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考课改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评价体系等等。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新东方、凯旋创投、好未来等诸多上市企业巨资投向儿童教育领域,但并未对教育模式做出实质改变。另一方面,以新节奏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将着力点放在通过创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儿童教育模式,这也直接促成了体感教育模式的兴起。

  游戏,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属性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的实践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而“玩”、“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游戏符合儿童的特点,可以帮助儿童发展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感情等。因此,引导儿童“带有思考地玩,带有智慧地玩”是儿童学习主动性的方式。“游戏+教育”,对儿童教育而言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儿童更强调“互动性”,且基本是“自学模式”的互动,而非人对人的交流模式。用“屏幕”保持住孩子短暂的注意力是不容易的,而保持注意力的同时还希望孩子学习到一些知识,那就更难了。

 

  孩子在课堂上操作《太阳系》体感教育课程

  在互动性和主动性方面,体感教育模式比传统儿童教育产品具有压倒性优势。除了充满创意的故事情节和逼真的三维场景外,第一人称的方式的互动学习方式,也是体感教育方式吸引孩子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体感教育课程体验过程中,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完成教育相关内容,通过连续的动作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而这种专注度,是配合在教育相关内容的“关卡”上,有助于对教育内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体感模式学习效率更高

  最近,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研究所针对普通手机游戏和整合Kinect体感游戏两个不同平台做出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机游戏和Kinect游戏两个不同的平台上,后者实际上有着更明显的效果。如果通过Kinect让孩子们来进行积木的搭建,实际上已经证明了是一种更有效果的学习方式,而要比简单通过移动平台游戏来的更好。

  在测试中,不同两组的孩子被分别发给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以及Kinect体感装置和专用的投影大屏幕。研究人员发现,被分到Kinect装置一组的儿童学习效率更高,同时更容易搭建出稳定的结构。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些儿童非常喜欢通过Kinect来进行游戏,甚至有人还向研究人员申请将Kinect借回家中。

  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研究所的研究证明,将游戏和真实物理元素混合起来在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及体验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体感教育方式,提升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

  除了提升学习效率以外,体感教育方式对增强儿童身体素质也有显著的效果。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许多儿童更多时间都花费在功课学习中,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身体素质变差。据大量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少年儿童的的心脏功能、力量、速度、肺活量、耐力等多项体能指标正在逐年下降,肥胖率和视力低下率却在逐年提升。相信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看到这些数据都会十分的揪心。

  造成少年儿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主观原因,也有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严重不足等客观原因。为了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我国的基础教育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也研发出许多创新的教育产品和方式,取得了理想效果。

  体感学习方式,增加孩子健康运动

  在2015年10月,美国田纳西大学的哈莉•雷纳(Hollie Raynor)博士表示,体感游戏或将成为儿童锻炼身体的绝佳途径。该结论通过精确的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的对象为5至8岁的儿童,他们身上装有3个感应器,一个位于臀部,另两个安装在手腕上。实验表明,进行体感游戏操作比在没有科学指导下的户外活动的锻炼强度大,锻炼效果也更佳。

  哈莉•雷纳(Hollie Raynor)博士的实验结论,在采用N-show体感学习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幼儿园和教育机构得到了验证。在第一批使用N-show体感学习机的说尔语言教育机构的一堂课里可以看到,孩子扮演猎豹、海豚、消防员、甚至宇航员,通过奔跑、跳跃、攀爬、身体平衡、转向等肢体动作操作屏幕中的“个人角色”,一堂课下来,许多孩子都满头大汗,身体的不同部位都得到了锻炼。

  体感教育创新,内容比技术更重要

  虽然体感交互技术对儿童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光有创新技术没有内容是不行的。因为老师、家长和孩子并不关心课程是用什么技术开发出来的,他们只关心课程是否有趣,是否能给孩子带来知识和快乐体验。

  据新节奏智能科技介绍,研发优质的体感教育课程,既包含了艺术创作,也包含了技术开发,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第一步,由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带领的教研团队根据3-12岁年龄段的孩子策划相应的课程内容。第二步,由原画设计师根据孩子的视觉喜好,将策划方案通过画板一笔一划把故事画出来,再根据儿童的行为习惯设计友好的UI界面。第三步,由三维设计师将原画三维建模,贴图、渲染,输出动画,三维效果要力求逼真。第四步,由专业配音员和配乐师为课程内容配上旁白和音乐。第五步,由程序员使用体感技术和游戏引擎将三维场景、动画、视频等内容整合,实现互动体验。

  通常,一个体感课程从策划定稿到做出测试版,至少需要5个月。测试版做好之后,还要送到合作的幼儿园测试,根据测试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经杨宁教授同意,课程才正式发布到“N-show学堂”,让用户下载体验。虽然说体感教育课程的创作漫长而艰辛,新节奏还是坚持用3年多的时间研发体感课程,等体感教育课程成熟之后再发布N-show体感学习机。

  从IT、互联网、游戏等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看到,技术和硬件会日新月异,快速迭代,内容才是吸引和黏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这条铁律,已经在视频网站、游戏、智能电视等行业得到充分的验证,在教育领域更应如此。

  儿童体感教育,市场一片蓝海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公立学校的数字教育渗透率不足1%,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的地区和富裕城市。随着国家对教育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视和持续投入,教育信息化将从东部向西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2014 年底,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2016 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75%左右”的目标。据此预测,中国幼教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大约在 1150 亿左右,存在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以体感教育为代表的“沉浸式”教育3.0时代,是素质教育一种崭新尝试,从长远来看,更符合发挥孩子学习主动性,对应试教育下儿童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体感教育的“主动性学习”变革
    中国育儿网08-12
    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持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前苏联一位教育家曾如是评价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之下,我国儿童...
  • 体感教育怎么做?这两家公司走了不同的路
    芥末堆网07-12
    想象一下,6岁的小孩子能在屏幕前身临其境感受地震场景,并通过游戏提示学会躲藏的姿势以及应对措施。这会不会比老师上课教学效率来得更高?(新节奏课程截图)在上图中,体感捕捉屏幕前使用者的动...
  • 湘潭大学推出湖南省首个VR校园全景
    红网06-02
    同学正在体验戴上VR眼镜戴上VR眼镜后能感受到的画面戴上VR眼镜,我立即穿越到了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蓝色的地板、红色椅子,亮堂堂的穹顶灯光尽在眼前,然而我只是轻轻晃动了下脖子,稍微转动身...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