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向网红教授学看学生“脸色”的机会到了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9-20 09:22 围观649次

曾因“徒手劈砖”验证物理原理走红的川大副教授魏骁勇

  2012年,因为一个课堂上“徒手劈砖”的视频,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年轻教师魏骁勇一夜走红。最近,这名30多岁的年轻大学教师又出新招——在每堂课上,他都会录下学生的听课视频,并且运用面部识别系统,分析学生们的听讲程度,专注还是走神、思考还是打盹,全都无所遁形。学生们称呼这套系统为“看脸色神器”,魏骁勇则称它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行为分析模型”。

  在实验室的视频中,数名学生脸上都有一个黄色的框,头上顶着的“happy(高兴)”和“neutral(一般)”随着他们的大笑、沉默而变化。该技术为每个学生创立了一条曲线,而这些数据便可以体现出学生是否对课程感到无聊。

通过捕捉视频中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分析上课效果到底好不好。

  “我们会把这些信息与教学方式关联在一起,再配合时间线,这样就能知道授课时究竟在哪些地方真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魏教授说道,“然后你就可以问他们,教这块内容的方法合不合适,或者这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接受。”

  此外,“刷脸神器”将学生们的常用座位、和同学的交际情况等都记录下来,形成数据库,最终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学生性格是偏内向还是外向,甚至可以画出学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在对324名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后,魏骁勇发现,学生的期末成绩和他课堂上人际交往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在课堂上和更多的人来往、互动越频繁的学生,成绩基本都不错。”

  魏教授最开始使用面部追踪设备大约是在五年前,当时这些设备被用于检查他的学生有没有来上课,让课堂考勤不那么“无聊或费时”。并且他已经把这项技术传给了在各地大学任教的朋友和同事。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魏教授则希望新开发出的“看脸色神器”能够在教育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他说:“这一分析模型可以被用于广泛的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研究,也可供教育研究人员使用。”

  9月28日,四川大学“网红”教授魏骁勇,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现身南京教育装备展示会(NEEE),作为特邀嘉宾出席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南京)和《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南京教育装备论坛”。围绕“网络视讯技术与课堂行为观察”的主题,与您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先进的网络视频捕捉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针对性的感知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教学现象。

  魏骁勇简介

  现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2009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其后曾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多媒体计算及相关方向的研究,为多媒体计算方向国际著名团队VIREO的奠基成员之一。其相关著作多次发布在多媒体计算方向的顶级国际会议上。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的讲授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和能力,独特的教学方式曾被包括央视、凤凰卫视在内的1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2012年被科学网评选为“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的30个候选人之一,并于2013年获浙江科技馆颁发的“菠萝科学奖”,表彰其在科学传播上的贡献。

作者:黄磊 责任编辑:黄磊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网红”教授:直播高数 融入兴趣教学
    中国青年网05-15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了很多人。这是浙大学数学老师苏德矿眼里的高数。从课堂到网络,这份略带高冷的幽默让他圈粉无数。微博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