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起底科大讯飞等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钱景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10-14 09:46 围观430次

  ​目前,A股市场整体不平稳,就基本面看,目前国内经济数据有所好转,政策面利好正在聚集,影响A股的外在因素虽继续存在。在整个A股市场行情不平稳的情况下,教育板块相对平稳,如高校系的科大讯飞、方正科技等有小幅度增长。

  在上市公司的版图中,教育类上市公司格外引人关注,各大高校控制的上市公司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俗称“高校系”,那么高校系的教育上市公司“前景”如何?发展中瓶颈是?

  18家“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 “撬动”2932亿市值

  从二十多年前掀起校企上市潮,到今天驰骋A股市场,高校系产业资本历经沉浮。

  蓝鲸教育的初步统计,高校系产业资本共控股30家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紫光股份、方正证券等;参股14家上市公司,包括国金证券、科大讯飞等。在30家控股上市公司中,有18家是“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具体如图1所示。

图1: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汇总表(数据来源:公司财报和雪球)

  18家“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的总市值约为2932.54亿元,“撬动”2016年上半年高校上市公司市值的43%份额。具体而言,紫光股份以634..3亿元的总市值位列“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和“高校系”控股上市公司首位,同方股份以406.94亿元的总市值紧随其后。

  18家“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集中在10所高校;依控股、参股的数量多少来看,分别是清华大学4家,华中科技大学3家,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各2家,北京大学等其余学校各1家。这10所高校,都系直属教育部的国内知名大学。

  从公司所在地域划分,北京数量最多,集中了5家;武汉和上海次之,集中3家;合肥集中2家,杭州、济南、沈阳、广州个1家。

  此外,在上述的“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内,不少还存在隶属关系。如新南洋控股交大昂立。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高校系的上市公司,其总市值达到4937亿元;截至2016年7月19日,20所高校控股、参股的43家A股企业,涉及总市值约为6863.49亿元。

图2:18家“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最新市值

  正如图2所示,清华系堪称众多高校系产业资本中的“航母”,其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家,成为高校系产业资本中的翘楚,北大系和中科系都占据相当大的市值。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市值飙升,但如上图所示,“高校系”上市公司内部两极分化正在加剧。经历了1996-2000年13家高校系公司扎堆上市而形成的上市高潮后, 2006-2010年退出潮涌:2016年7月13日,银润投资发布消息称,鉴于该公司完成资产收购且控股股东变更,经深交所核准,其证券简称自7月13日起变更为“紫光学大”,证券代码不变,公司全称正式变更为“厦门紫光学大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完成对学大教育集团的收购,主营业务由连锁酒店、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与管理转型为教育服务。学大教育自2015年4月收到银润投资的收购要约,到如今从美股退市在A股正式亮相,冠以“紫光”名称,也成为“清华系”上市公司成员。

  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的“四大瓶颈”

  高校控股、参股的教育类上市公司,拥有高校背景,可以依靠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高校的品牌优势,不过在业绩上却远表现得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在拥有上市公司的国内高校中,北大、清华无疑是执牛耳者。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今年曾表示,清华产业将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一方面依托国家重大成果转化进行内部产业培育,一方面在创新引领行业开展外部并购,以“孵化+投资+运营”创新型企业的模式,最终实现自我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未来3~5年内,旗下几个领域的公司一定都会成为千亿级公司,每一个公司都将是平台型公司。

  部分老牌高校系上市公司因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天然冲突而陷入经营困境甚至退市,但也有发展态势良好的。

  有的资深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教育行业稳步发展,教育板块基本面良好、未来成长空间大的转型教育确定性标的,我们维持对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根据各公司的年报和相关的数据统计发现,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17家高校控股、参股的A股教育类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仅6家。高校的知名度越高,相应社会资源、社会关系就越浓厚,自然令市场浮想联翩,被市场高估在所难免。

  不愿具名的中信证劵教育行业分析师向蓝鲸教育分析到,教育上市公司虽然背靠高校,市值可观,但实际上的利润远没有市场预期高,企业化和资本化运作不彻底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中国企业500强报告的作者冯立果为代表的多位投资专家和证券人士对蓝鲸表示,高校教育类上市公司要发展,主要需要面对四大问题:

  1、两极分化愈发明显;

  2、发展规模和发展态势良莠不齐,管理模式具有国企或央企的管理风格;

  3、大多数的公司没有找到明确的市场痛点,难与市场对接;

  4、市场化程度弱,优势转化不充分,实现不了应有的经济效益。

  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的处方良药

  高校概念股存在了很多年,但它整体做大做强的效果并不明显。在上市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看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文化,“校企已经习惯了企业是学校的这一思维模式,不管学校在其中占有多大股份。”

  “高校+企业”本能够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学博士、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中国企业500强报告的作者冯立果先生向蓝鲸教育表示,教育虽被视为朝阳行业,但囿于法律和制度框架,A股教育培训类资产上市仍面临多重法律障碍。

  首先,高校的资产有很多隐形的、甚至是没有计入上市公司资本的资金,需要将资产明朗化。

  其次,在政策和政府监管方面,需要遵循市场的监督方式,同时增强国资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类教育上市公司的监管力量。

  第三,从高校类教育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构架、企业梳理方面,需要均衡高校指派和资本市场人员的机构比例,让懂市场的人可以大胆发声,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效率。

  第四,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高校背景的教育上市公司拥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非常好,有利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大做强。

  最后,冯立果指出,想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亟需依靠市场化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制定并完善例如激励机制等举措,根据市场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高校系教育上市公司如何做强做大?

  对于高校上市公司如何提升业绩做强做大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高校上市公司如何提升业绩做强做大?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科技研发的深度,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三是与其他相同背景的上市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新的高科技集团,脱离高校完全市场化运作。”

  不过,随着深化国企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多位专家和证劵认识均表示,“高校系”上市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新的青睐的机遇仍较大。

  而对于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和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的持续热捧,高校教育上市公司调整好内部结构、明确好市场目标,结合市场的成果转化进行重新运作,相信高校类教育上市公司一定能够重新焕发新的生机,这些“知本”型上市公司将迎来进一步的分化和突围,市场的标本效益逐渐起来,再加上新三板扩容、注册制实施,教育类上市公司将会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并将再一次提高市场的关注度。

来源:蓝鲸传媒 责任编辑:江平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