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2016教育关键词:科技驱动教育变革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12-23 10:07 围观400次

  盘点,是纪念即将过去的一年,更是为了展望可期的未来。

  回首2016,无论是教育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和技术领域,有太多值得书写之处——限于时间和篇幅,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从中选择若干会对未来几年的教育生态产生明显影响的“事件”,作为2016的教育“关键词”:

  中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理念迭代和育人模式转型的体现,也将对今后的教材编写、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考试评价,乃至整个教育生态产生深刻影响;而“双一流”计划和经济强市牵手名校,将重塑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民办教育促进的修改,明确了分类管理,为非义务阶段的教育资产的证券化,创造了可能;AI、VR等技术运用于教育,是这些年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深化,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场景”,甚至重新定义教育,也获得了市场和资本的青睐。

  关键词:中高考改革进行时 招生考试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高考因为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一直备受瞩目。2016年,中高考改革继续推进。从2017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多个省份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因此,从年初开始,各省先后公布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

  各省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构成全国高考改革总地图:其中,广东提出将从2018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届时全面开放异地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卷,并合并高考二本AB线;同样从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的江苏,则提出“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河北将在2017年实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四川从2016年起,分步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并恢复外语听力考试……

  各地虽然有着不同的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无一例外,它们均对标了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今后,各地考生的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即“3+3”考试模式。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而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此时,由于不再区分文理科,并且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组合,“走班制”教学或将应运而生。这对学校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学生管理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例如,浙江的一些校长和老师指出,在目前“7选3”的模式下,共有35种组合。组合这么多,对学校来说,如何把课表排起来,达到一人一张课表,难度会比较大。有的学校为了能让学生上课不冲突,很多课都排到晚上了。而在考试的科目选择上,一些学生和家长也感到迷茫。一位才进入高一的学生表示,虽然高考对她来说是两年之后的事,但她现在就在考虑选择哪3门选考科目……

  对此,上海市星河湾双语学校校长唐盛昌认为,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给出学生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决和完善。

  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自然会传导到中考这一端。而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考改革,9月份教育部发布《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希望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各省(区、市)要选择有条件的地市学习借鉴一些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各地的中考改革方案,基本都是与高考相对应,以北京2016年发布的方案为例:2018年起,北京将开始实施执行“3+3+1”的新中考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外语增加听力、口语考试,有两次考试机会。另外,学生可自主在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等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考试。体育则为必考科目。

  在中高考的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但总的趋势是,破除“唯分数论”,不再一考定终身,给予学生越来越多的选择权……

  关键词:核心素养 欲引领育人模式根本转型

  “核心素养”是2016年教育领域的另外一个热门话题。

  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标志着中国版本的“核心素养”正式出炉。

  这个方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重视培养下一代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很多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的“共识”。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报告中说道:在很多行业和国家,大部分需求最多的职业和专业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还没有产生,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这意味着,今天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为尚未存在的职业做好准备?

  在这种形势下,全球许多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他们提出了21世纪素养等理念。

  6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和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就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对全球的“核心素养”经验进行了梳理分析。

  从报告中可以发现,近十几年来,21世纪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最受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重视的七大素养分别是: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批判性思维、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以及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报告指出,21世纪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兼顾社会发展要求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素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推动21世纪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于将其纳入课程政策,并从教育系统内外给予广泛支持,特别是在教师专业发展和现代网络技术利用等方面。

  “核心素养”并非在现有的教育之上“另起炉灶”,也不是什么“高深理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曾打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比方——“例如,当你的女儿要找男朋友的时候,你最看重男孩子的哪些东西?你最看重的一定就是核心素养。你最看重一个孩子的身高体重吗?工资高低吗?最终能够打动你,并让你决定把自己女儿嫁出去的东西,一定就是核心素养。其实,核心素养非常朴素。”

  “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着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已经完成基本修订,即将公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稿,其修订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在接下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修订中,“核心素养”也将得到体现——这将对中小学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编写和中高考均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就指出,如果说,素质教育旨在改变当前过分强调“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弊病,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型。那么,“核心素养”便是通过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念,阐明人才培养要求,从而实现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型。

  教育资产或迎证券化大潮

  一波三折,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案,终于在2016年年底通过。从2015年相继延后的一审、二审到2016年11月获得通过,这场跨越两年的教育大事,可谓“一波三折”。而迟迟未获通过的原因,乃是当时国内教育界对民办教育如何分类管理,有着针锋相对的辩论。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的核心内容在于“分类管理”,即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两类学校将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但分歧的焦点在于,具体怎么分、怎么管、原来的民办学校怎么过渡存在分歧。

  有观点认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将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加速教育产业化进程,从而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观点反驳逐利性的资本进入,有导致“功利化”教育的风险,与教书育人的公益性相悖,而急于推行分类管理,细则不设置完善,还可能使民办学校陷入“促退”的境地。

  “舌战”的后续剧情是,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稿采取了均衡双方的“折中”表述,最终营利性学校被界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对鼓吹教育产业者来说,尽管义务教育阶段不设营利性学校可质疑为损害消费者权益,但“营利性”在法律上的明确毕竟前进了一步;而对维护教育公益性的人来说,尽管营利性学校的规定来了,但义务教育学校未受到影响,至少守住了教育理想主义的底线。这也是三审稿得以通过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从国家2003年提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可获得“合理回报”后,“营利性学校”的“正名”可谓是中国民办教育史的标志性事件。此前打着各种“擦边球”率先完成市场化的教育培训行业,可以挺直腰板做“合法公民”。已经具备品牌先发优势的中型或大型机构借助政策东风和资本青睐会更加如鱼得水,小微型机构必须走出不同的道路才有可能后来居上。新东方、好未来等领衔的教育培训行业,将迎来新的“战国时代”。

  按照2015年的统计,全国16.3万所民办学校中,约有1万所民办小学和初中,而提出营利要求和回报的学校不到10%。这些学校的未来,会不会因为法律条文的修订而重新改变?

  而对于触动投资人敏感神经的教育证券资产化,判断是否真的“风来了”还为时过早。毕竟当前民办教育上市的阻碍仍在,反对的声音依然高涨,而地方操作的细则也还没有出台。况且,国内的发展历程也表明,办教育,不是单靠政策鼓吹就行。

  关键词:经济强市牵手名校 重绘中国高等教育地图

  踩着2016年的尾声,安徽高调宣布,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北航合肥科技城。不仅如此,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名校的合肥,还将陆续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众名牌大学。

  这并不是一座城市的“疯狂”,而只是整个2016年名城争夺名校潮流的一个案例。2016年,从声称引进20所左右名校的深圳,到号称引进30所优质高校的青岛,到苏州、杭州、成都,再到年尾高调的合肥:一批“财大气粗”的经济强市,希望靠引进名校改变城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话语权。诸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均遭到多个城市的“抢夺”,料想未来这些学校将出现“一校多城”的布局。

  而另一边,全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北京,由于京津冀战略等原因,需要对外疏导非首都功能,该市“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要控制高等教育规模,支持城区内的高校搬到邻近郊区或其它省份,给国内城市绝佳的“放水”机会。

  有赞誉者认为,名城引名校,由于城市雄厚的财力支持、国际化的环境和充裕的就业机会,将使得城市和高校获得“双赢”;但也有怀疑者指出,从1980年代算起,我国高等教育“异地办学”案例不在少数,但很难说有真正的成功者,当前的这波城市高等教育“大跃进”,效果如何,需要面对高校教师跨市、跨区域流动授课,不同校区协调,联合办学合作机制等挑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深圳、青岛等地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进场,中国高等教育城市布局将不会再是像以往那样铁板一块。

  哪些城市将跃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势力”,我们拭目以待。

  重新定义“好大学”

  2016年7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宣布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的通告,搅动这一年高等教育的“一池春水”。这批宣布失效的文件,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实施“重点特色学科项目”的意见》《关于继续实施“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等。

  这几份文件的失效,无论是否像一些民众解读的“废除985、211工程”,却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新时代。随着这则通告的发布,2015年提出与五年规划同步实施的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在2016年密集迎来各省的对接落地方案。

  由于在以往的建设,985、211工程高校占据资源投入的优势,在各省公布的对接“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中,这些社会公认的“好大学”依然是最大赢家,但一些此前211工程“榜上无名”的大学悄然后来居上。

  这相当于撕开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经费支持的一道裂缝。社会公众对“双一流”的期待是,985、211工程推动固然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已造成非211院校学生深造和就业的“歧视”、科研经费运作效率低下等等。新的“双一流”战略,包括给数量众多的中下层高等院校更多机会、促使教育资源利用更高效。

  人们对改革的期待还包括,设立滚动淘汰机制,多年一评;再则引进社会评价体系,使得对“好大学”的评价更能到达真实情况。

  更为重要的是,有学者断言,构建学科的评估指标比构建大学的评估指标要简单,因而未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核心将是以学科建设为主,而“一流大学”的评估将以学科评估为基础。而“双一流”建设带来的结果是,高等教育竞争的焦点从院校为单位变成以学科为单位,这将使得财政资源的投入变得更为精准。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预测,时隔四年的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在2016年下半年受到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自愿参评”的评估活动却收到7400多个学位点的申请材料,涉及全国超过500个学位授予单位,数量大举高于前一轮。

  中国大学一直有“出不出得了大师”的“钱学森之问”,新的“双一流”战略能给出答案吗?

  关键词:VR&人工智能科技驱动教育变革

  “今天我们的教育必然面临很多无解的问题,依然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真正用科技大幅提高教育行业生产力至关重要。” 2016年12月20日,好未来CEO张邦鑫在全员邮件中这样写道。

  科技驱动教育,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而AI(人工智能)和VR,无疑是2016年,教育领域引人瞩目的两大科技应用点。

  首先是人工智能。今年以来,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主的教育类上市公司,以及科大讯飞、华为、微软等科技公司都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创业公司们也不甘示弱,“人工智能/自适应”甚至成为融资和上头条的重要概念,例如乂学教育、智课网、英语流利说等公司也纷纷在此领域发力。

  12月15日,科大讯飞传来与新东方签署合作协议的消息,双方将共同投资成立东方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基于智能识别的口语和作文批改产品研发和推广。

  “今年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技术进步爆发年,”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胡国平认为,“在此前已正式在中高考英语口语中应用的语音评测技术基础上,基于扫描识别、作文评分技术的纸笔考试自动阅卷技术取得突出的实质性进步,并达到人工专家水平,有望极大地解放一线老师的阅卷工作时间和精力消耗;而基于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也有规模化应用和大量成功案例,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学习效率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AI的支撑下个性化学习成为智慧教育的重要趋势。”

  相比人工智能,VR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基于VR在教育领域的乐观前景,2016年,还是有多家教育企业购票入场——

  3月,龙图教育推出VR/AR产业化教育课程体系,准备面向高校和大学生,展开技能教育;

  4月,邢帅教育宣布获得了3亿元B轮融资,融资主要用于在线教育内容VR部分的研发;

  5月,保利威视宣布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称将主要用于在线教育与大数据、VR结合的相关研究工作以及视频DNA等视频智能领域。

  此外,还有包括百通世纪、慧科集团、创维酷开+智课网、伟东云教育、HTC+Lifelige、驰声科技、我赢职场等企业,都加入VR教育阵营。

  VR教育这块蛋糕有多诱人?高盛在2016年2月发布的《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行业报告中预测,到 2020年,VR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美元,而2025年将达到7亿美元。VR和AR具备潜力成为教育市场的标准工具。

  VR提供的360度全景体验式的课堂,能够带来沉浸式教育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优势固然明显,但VR教育目前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技术尚未足够成熟。

  一家今年开始试水VR技术的教育公司的CEO坦言,公司目前的VR内容开发并不顺利。

  “因为VR内容开发难度太大,而VR技术尚未成熟。现在市面虽然有VR教育内容产品出现,但它们的课件非常少,因为VR课件的开发周期太长。国外也有一些制作得好的VR课件,但要知道它们动辄花上1年时间开发。”他说。

  力挺VR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今年初接受采访时也坦言,VR大规模普及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大规模普及尚需时日。但2016年,VR开始进入学校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等高校,已相继成立VR实验室。一些高校也借助教育公司,开始在校内开展VR课程教学。也不乏像思尔驰这样的教育公司,将VR融入创客实验室,在中小学内推广使用。

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河南孟州市: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开展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河南省教育厅03-18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其中河南省孟州市韩愈小学入选。近年来,孟州市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普及应用,解决边远岭区和乡村学校教师不足和优质教育...
  • 知名VR教育厂家“嘉莲VR”招募城市合伙人!
    搜狐03-04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为全面满足业务需求,嘉莲VR面向全国各地区,招募城市合伙人!1、嘉莲VR品牌简介北京嘉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嘉莲VR)是一家专业从事VR/AR相关产品研究...
  •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教育部02-27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推荐要求,认真组织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师资配备、实验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好基础的中小学校积极申报,经各省级教育行...
  • 知名VR教育厂商嘉莲VR2024代理新政招募城市合伙人
    搜狐02-01
    选VR,认准嘉莲科技!嘉莲人不懈追求品质、服务、客户体验,成绩斐然。相继落地VR案例2000余例,受到各行业客户一致好评。一、风口:蓄势待发近年来,全球VR出货量逐年递增,中国VR教育市场规模...
  • “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平行会议成功举办
    教育部02-01
    1月31日,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人工智能与数字伦理”平行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会议旨在分享各国有关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政策与经验,促成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共识。教育部副部长王...
  • 江苏张家港市: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1-26
    2023年10月,江苏省张家港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6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试点校,这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教育理念与模式转型、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推动...
  • 政府采购人工智能产品风险有哪些?怎么防?
    中国政府采购报01-16
    随着人工智能的日益强大,其相关产品在政府采购市场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然而,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采购人必须处理好几个核心关切,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发挥最大作用。政府采购人工智能需求不...
  • 教育部公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教育部公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01-11
    1月11日,教育部公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共推荐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公示期为2024年1月11至17日。中小学人工智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