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东莞中学生篮球赛形同鸡肋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10-14 18:05 围观137次

  宏远、新世纪、广东女篮三支职业球队长期落户东莞,东莞市篮球联赛以高水平的对抗被外界冠以“草根CBA”的美称,然而作为东莞篮球后备的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却仍瘸着一条腿在走路,颇为业余。

  市中学生篮球赛日前结束高中组第一阶段比赛,记者观察了多场比赛后发现,无论在赛事组织、队员参赛资格审核抑或是比赛规程的安排上,都有不少有待商榷之处,而这种不专业的组织规程,也与东莞“篮球城市”的高度颇为不符。

  中学生篮球比赛,按照道理应该是当地篮球后备人才的“摇篮”,尤其是在东莞镇街篮球联赛获得极高关注度的情况下,作为各镇街发掘后备队员的市中学生篮球比赛,比赛现场却与市联赛大相径庭。

  这届中学生篮球赛共有近百支队伍参加,在5个赛区进行。记者日前来到首次承办赛区的东莞市轻工业学校,这里位于教育园区,尽管风景优美,却颇为偏僻。在东莞,大部分中学仍采取全封闭的管理模式,未获得校方的允许和邀请,外人很难进入校园,可想比赛现场有多冷清。

  烈日下的露天篮球场上,搭着几个帐篷当作运动员席和工作区,队员们在场上打得火热,教练员在场边扯着嗓子吼,场边除了工作人员还是工作人员。据记者了解,市轻工业学校赛区的组织算得上是最好的了,现场还有音响和志愿者服务,有些赛区连运动员席都没有。

  “因为比赛都在学校里举行,外面的观众进不来,比赛又在上课时间举行,没有观众的问题是历年都存在的。”市轻工业学校副校长彭林森向记者透露,为了鼓励队员,主队比赛时,校方就不得不组织学生观众过来为球队加油助威。

  其实,对于学生队员而言,全市的中学生比赛可算是他们展现自我的最佳舞台,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正是最渴望获得外界关注与认可的时候。比赛时尽管场边有队员和教练,可是如果有球迷拥趸,必将是激励他们球艺增进的良方。

  文化课不及格,上不了场?

  相比场下“静悄悄”,上不了场更让学生球员郁闷。

  2013年东莞市中学生篮球比赛规程,第五条关于运动员参赛条件的第2点写着:“思想品德好、文化课成绩合格、身体健康、符合年龄限制(甲组为1994年9月1日后出生,初中组为1997年9月1日后出生)的在校学生,重读生、补习生不得报名参赛。在各级业余体校的学生,学籍在原校的可回原校参加比赛。”

  所幸,事实并非按照章程来严格执行。“除了对学生的学籍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之外,其他的都好说。”某支参赛队伍的主教练向记者透露,毕竟86支报名队伍,近千人参赛,主办单位市教育局很少对球员的成绩和年龄进行详细审核。

  近几年,随着部分学校对篮球特色项目加强重视,像常平中学、光明中学这样的传统强队以及民办“新贵”东方明珠中学等学校都将招生的范围扩展到了外地,如从汕头、揭阳、湛江等其他城市挖掘篮球苗子。

  “虽然去年取消了对学生户籍的限定,不过现在这个比赛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因此今年各队引援的工作还没有特别明显的出现,整体而言,今年的中学生篮球赛整体水平下降了,因为怕担心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因此不少传统中学都派一年级的新生参赛。”东莞篮球界资深裁判、某中学体育老师向记者透露。

  不仅如此,虽然现在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传统学校学生的学习任务反而更重了,体育课的意义不大。反之传统篮球特色学校,则不断地加强引援,着力篮球技能的培养,文化课成为陪衬,这两者都走得太极端了。这位老师直言,这种“一刀切”的运动员参赛资格,并不合理。

  实力相差悬殊,赛事如何发展?

  运动员参赛条件设置的不合理,本质源于球队的实力相差过于悬殊。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自然令各队的实力处于两个极端:好与差。在普高男子组的一场小组赛中,曾斩获全国中学生男子篮球亚军的光明中学以137:23击败另一个对手。据记者了解,这样悬殊的分差在中学生篮球赛中多次出现。要知道传统“三巨头”光明中学、常平中学和东莞四中的实力都在全省乃至全国赛场中名列前茅,一般中学队伍与他们打,形同于与同年龄组的专业队交手。

  然而,主办方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赛规程中的组别设置,仅依据学校的性质(分为普高男子、高中女子、中职男子、初中女子和初中男子)分为5个组别。其中,中职男子组还是今年新增设的,以往这个组别与普高男子组仅是简单地归类为“高中男子组”。

  “今年我们总算晋级了!以前的高中男子组竞争比CBA还激烈,30多支队伍争前八,这种场面你可想而知。”东莞轻工业学校体育科组组长邓铭杰向记者感叹道。的确如此,过于悬殊的实力差距,令往年不少中职学校都是备战好几个月就为了打三四场球,这对教练员和队员都是极不公平的。

  据记者了解,今年的中学生篮球赛得以将中职男子组从高中男子组分离开来,是在裁判员和教练员多年的强烈要求下,才得以实现。不过还有一种说法称,如此安排是为了备战广东省的某项篮球赛事。

  竞赛规程的设置跟着政策走,而非依据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而定,这种情况并不少。只是在市联赛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向其输送人才重要平台,竟在赛事规程设置方面如此业余,着实让人困惑。

  记者

  观察

  中学生篮球赛亟需变革

  在采访市中学生篮球赛的过程中,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曾经30多支队伍争夺前八名”,且这种情景已延续数年。在还未把中职男子组从高中男子组分离出来前,诸多优秀的东莞篮球苗子就是在这样没有真正锻炼意义的比赛中被白白浪费。

  以今年的高中男子组为例,普高男子组有18支队伍、中职男子组10支队伍,总共28支。毕竟普高和中职组的队员年纪相仿,队员在身高和力量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如果实行分组升降级制,不仅能逐渐完善赛事的竞赛组织,也能促进学生球员的发展。

  诚然,目前东莞的学校篮球与职业篮球之间并不存在对接通道,对于光明中学、常平中学和东莞四中等传统篮球学校的篮球特长学生而言,选择继续读书成了他们的唯一出路。但是,将东莞的中学生篮球赛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更高关注度,能够成为市联赛相应补充的赛事,与东莞“篮球城市”的招牌相映衬,理应是主办单位思考的问题。(东莞时报)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