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运动是态度还是成绩-从大运赛场看中外学校体育之异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7-12 17:05 围观283次

  7月8日,在喀山市篮球馆数千名观众震耳欲聋的助威声中,美国大学生男篮兵不血刃地战胜了捷克大学生男篮。96比53,大比分领先对手,显示出这支美国男篮的强大实力。然而,这不是征战奥运会和世锦赛的“梦之队”,这是美国NCAA出品的正宗“大学生代表队”,而他们已经能够代表这个年龄段的世界最高水平。相比之下,真正的中国大学生还没有一支球队能达到世界水平。人们不禁要问,两者差异何在?

  美国 运动天才学业也要及格

  据悉,NCAA即美国大学体育总会,会员包括全美上千所大专院校——加入NCAA的院校必须至少拥有男女各四项运动的校队,而通常为人们熟知的NCAA篮球联赛,则集中了实力达到第一级别的大约300所学校的篮球队。与此同时,NCAA篮球联赛所展现出来的高端竞技水平,与美国高校体育面向普通校生的开放非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我们的队员和所有大学生一样聪明,除了篮球,他们在学校里不享受任何特权。”田纳西州大学主教练马丁说,“如果考试不及格,队员将失去参加联赛的资格。”

  在美国,体育教学强调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他们认为热爱运动代表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正是因为遵循这样的教育原则,大学校园里以俱乐部和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的体育锻炼组织比比皆是,普通学生对代表校队参加各级体育联赛的同学具有极强的认同感,这也不难解释为何每年NCAA篮球联赛能在全美范围内掀起热潮,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在国内的影响力却有限。

  另外,美国的大学生运动员绝不允许因为训练和比赛影响学业。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的男篮队员思朋斯说:“学业不及格肯定不能毕业,没有任何变通的办法和商量的余地。”学业不及格的学生运动员既不可能毕业,也不可能升学,“大学在招生时肯定会争抢‘运动天才’,但前提是,这个‘运动天才’要从中学毕业。”

  另外,为确保大学生运动员完成学业,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作了严格规定。美国女排队员、来自堪萨斯大学的卡蒂告诉记者,女排运动员每年只在暑假期间的8月8日至月底,有20天左右时间可以全天训练。每年9月至12月是大学生女排联赛的赛季,其间,运动员每周可以训练20个小时。在8月至12月之外的其他时间里,大学生女排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8个小时。

  大学生运动员同时也是美国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引领者。马丁介绍说:“在美国,高校有两个学生体育赛事系统,一个是由体育尖子组成的校队参加各种联赛,另一个是普通大学生组成的校园队参加各种业余性质的比赛,规模也很庞大。”虽然校队与校园队之间实力相差悬殊,也很难在赛场上有交集,但一所大学如果有某个项目的校队却没有这个项目的校园队,那将是非常罕见和尴尬的事。

  中国 学校体育仍受“锦标”之困

  十多年前,中国大运会代表团为争金牌总数第一,尽遣职业体育精英出战。中国男篮、女篮、男足、女足纷纷披上“大学生”外衣出战。十余年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体育主管部门选拔队员的思路已有大有改变,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越来越有更多的机会代表国家出战大运会。

  不过,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运动员”只是“运动员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任务是竞技比赛,学业对他们而言只是“副业”,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义务去帮助、带动学校里的普通同学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高校运动队的种种讨论都还在定位阶段。有一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我们高校办运动队,到底要不要担负起为国家提供顶级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责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运动队教练告诉记者,“如果要承担这个责任,那么主管部门必须把重心转移到学校体育方面来,如果不需要承担这个责任,我们就不要把竞技成绩看得过重。”

  此次,年近70的金志扬率领以北理工为班底的中国大运男足征战大运会。“大学生们的知识决定了比赛要靠智慧,而不是蛮力。我也认为,除去技能之外,足球更是心智的比拼,”他说。

  扎根校园足球,金志扬更加体会到中国足球根基的薄弱。他坦言,如今像北理工这样的高校足球队还是很少。但是,他和北理工依旧会把这条路走下去,因为北理工模式就是一个信号:上大学可以踢足球,踢足球可以上大学;体育好可以上大学,上大学可以体育好。 “这不仅关乎足球,更关乎青少年的体质,”金志扬说。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中国的体教结合还没有成功和成熟的经验时,清华在做、北理工在做、复旦在做……中国的大学逐渐开始用自己的底蕴和严谨默默地探索着、实践着。他们渴望参与到竞技体育的主战场,但时刻不忘自己培养学生的角色定位,因为那是根本。(中国体育报)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