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三方面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 手段+制度+人际带动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1-11 13:25 围观141次

  虽然学校有孙杨这样的体育健将,但更多同学作为偶像人物崇拜的,却是一位全球电子竞技总冠军——这是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口中的一个严酷事实。面对网络与娱乐越来越爆炸的时代,体育锻炼不被大学生写入生活与日程已太司空见惯。而结果就是,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肺活量下降近10%,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成绩下降10%以上。

  当然,大学生体质下滑不能全归因于大学体育教育,除了在体制机制、培养锻炼兴趣以及增加体育娱乐性等方面下工夫外,有关人士也指出,在现阶段,面对已然失去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大学生群体,不妨为锻炼加点“强迫”。

  手段强制: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其实“强迫锻炼”在中国高校体育史中并不陌生。早在1939年,被誉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时任西南联大体育部主任的马约翰先生就曾提出每天一小时的“强迫运动”——西南联大每天下午四点至五点所有的图书馆、宿舍、教室都会上锁,让学生出来活动。这种强制性的体育锻炼使得西南联大的学生在体质方面受益良多。

  而时过境迁,为宿舍教室上锁已然不太现实。为了促使学生锻炼,很多学校动用了“高科技”。在扬州大学,为杜绝学生逃避锻炼的现象,就推出了“指纹打卡”。按照规定,学生每次晨跑需刷两次指纹,“来的时候刷一次,晨跑结束后再刷一次,两次间隔必须超过10分钟,证明你真正锻炼了”。该校教师杨建认为,在目前学生整体锻炼意识不强的状况下,通过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强制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锻炼意识,提高他们的体质。

  如果说“指纹打卡”还是基础性“强迫”,那么北京大学体育部的“心率测量”则又上了一个台阶。据北京大学体育部老师赫忠慧介绍,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量,学校对待要求强制参加阳光长跑的同学,采取了运动强度监控的办法。“跑步结束时的心率达到120,才承认你这次测试是有效的。所以有的学生走过来,猛烈高抬腿跑半天,心跳才达到120。”赫忠慧表示,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有锻炼习惯;三分之一的人需要引导,通过半强制的措施吸引他养成习惯;而还有三分之一你怎么影响,他也不会练,所以这样的学生必须要采取强制的手段。”

  制度保证:强化锻炼意识

  不仅是技术手段上的“强迫”,提升大学生锻炼意识和体质还需要制度保证,需要把学校体育和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纳入到教学质量评估和学校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里去。目前,为强化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许多大学都开始尝试不同程度地将体质健康、体育成绩与学生表现、综合评价等挂钩。

  在浙江大学,就从2010年开始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评奖评优和毕业挂钩。学校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及格及以上者才能参加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则需要达到良好及以上。而当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达不到规定成绩时,还会按肄业处理。北京大学在2012年也尝试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列入学业评价,“占总成绩的10%”。在这项措施的推动下,北大今年的测试成绩单年及格率净增5%,良好率提高15%。赫忠慧说:“以前操场上很少见到人,现在为了测试学生会主动锻炼。课余锻炼测试内容和在操场上跑步的学生明显增加。就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运动是需要强迫的,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人际带动:形成锻炼氛围

  在手段和制度外,“强迫运动”同样需要兴趣引导。通过学校课余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一方面是个人喜好,另一方面群体或社团中的“人际压力”也会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成一种无形制约。“比如说在一个社区的,大家约好一个时间去锻炼。说好了你不去,这个活动还有团队性质,你就有压力。所以让学生找到同伴,找到团队,也能够对锻炼构成一种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如是说。

  为更好地营造锻炼氛围,推动学生体育锻炼日常化、终生化,北京师范大学一方面大力开展特色体育、活跃俱乐部的活动,在去年投入建设了攀岩墙,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现有的40个学生俱乐部增设到80个。另一方面,学校也积极推进宿舍体育,投入经费给宿舍配备上万件的健身器材,力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进行体育锻炼。(中国体育在线)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