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2017年我国直饮机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4-13 10:51 围观929次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饮水问题,过去好像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很多学校通过向学生收取饮水费的方式,采购桶装水,每个学生每月支付的饮水费,大概在4元左右。一所1500人的学校,每年采购桶装水的成本大概在6万元左右。这一方式延续了十多年。但是从几年前开始,教育乱收费作为一条高压线,纳入了对学校和校长的刚性考核后,直接的收费不被允许了。但学生水还是要喝,怎么办?有的学校想出了“聪明”的招:以学生自主集资购买桶装水替代了学校收费,即每个班级以班干部名义收取饮水费,然后直接向净水公司支付水费,但实际的组织者仍然是学生背后的学校。近期,这一方式也遭遇了批评,仍然被认为是乱收费的一个变种。

  

  据我国直饮机行业投资分析,在桶装水的采购费用上,学校的尴尬是:收费饮水,就是触碰高压线,学校会被严处。不收费,就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辟出一块购买桶装水,而学校公用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在制订标准的时候也并没有包含学生饮水这部分预算。现对2016年我国直饮机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现在,最大的尴尬还不在于收费,而是桶装水的品质也开始广受质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多地抽查桶装水,全国有近800种桶装水、瓶装水不合格。江苏某地卫生监督部门对学校桶装水进行了专项监督,结果令人惊心。高达80%以上的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是菌落总数超标。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学校整改,而学校根本找不到办法让桶装水合格,因为多数不合格的源头并不是水本身,而是饮水机。饮水机龙头暴露在空气中,必然会被细菌污染;而饮水机通过压入空气排出净水的方式,也必然会让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水桶孳生;饮水机水路没有消毒装置,也不与空气隔绝,这也决定了管路必然被污染。所以,学校采用桶装水作为学生饮水的方式,只要监督检查是从龙头采样的,几乎可以肯定迟早会不合格。

  据直饮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了解,面对这样的现状,很多学校陷入迷惘,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学生饮水设施,让学生自已解决。这肯定会招致社会的负面评介。有些学校则退回到烧开水装在茶桶中供学生饮用。但茶桶在放置和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也存在卫生风险,特别是在学校防恐备受关注的形势下,公共饮用的茶桶是一个高风险的装置。

  可以说,中小学生饮水,已经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中小学直饮机的商机

  那么,是不是校园直饮机的机会就来了?

  很多人认可这个结论。也有不少专门生产公共饮水平台的企业,近两年来业务量爆增。而上海、山东等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全省推广学校直饮水。这些信号似乎都在证明着这样一个商机的到来。

  和桶装水相比,校园直饮水确实存在一些优势。最常被提到的优势是:

  1、成本更低。学生饮水综合成本可以比桶装水降低40~70%不等;成本低的优势给学校承担饮水费用提供了可能,减轻了学校的经济压力。

  2、更卫生安全:理论上直饮水设备是现制现饮的,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因此水质更令人放心。

  3、更方便管理。使用校园直饮水后,不会再有送水工穿梭于校园,也不会再需要一个小房间来堆放一桶桶水和一堆空桶,更不会出现每个教室里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几个水桶的现象。

  看起来,校园直饮水时代应该到来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目前,全国大约有50万所中小学,以平均每校5万元投资购买直饮水装置计算,全国也有250亿元左右的市场总量。

  中小学直饮机的三种实施方案

  中小学直饮水目前所见的技术实现方案主要有下面三种:

  第一种,是学校集中安装管道直饮水设备,通常根据饮水人数,配置不同处理能力的反渗透设备,从0.5T/H至2T/H不等,再通过净水管输送到每幢教学楼的每个楼层饮水点,联接直饮水龙头或公共饮水平台。

  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学校集中模式。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集中净化、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相对而言设备配置也较小型装置更规范,维护和管理工作量更小。其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特别是净水管路,最好使用高等级不锈钢或者紫铜管,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净水的输送管路较长,产生二次污染的风险大,特别是管路里的残水,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另外,专业的反渗透装置对维护的专业要求也更高,可能导致维护成本上升。

  第二种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在每个楼层安装公共饮水平台(带净化功能)。我们不妨称之为楼层集中式。其优点是,从净化单元到出水口距离较短,因此管路二次污染风险小,残水量少。缺点是,过滤工艺通常简单,特别是采用超滤净化的,净化效果不显著,卫生风险较高。多点净化,维护和管理不很方便。安装时对电源、水源有要求,外部环境限制较多,有些学校不适合安装。

  第三种模式,是将直饮机安装到每个教室,可称为分教室直饮水模式或教室布式净水。这种模式也有一些优点,例如,设备均安装在教室内部,可专人保管、专人管理,使用与责任明确,易于保管和管理;与原来的桶装水使用方式无缝衔接,学生易于接受;服务范围分割变小,出现故障等问题是影响面小等。但其缺点是,维护工作量增大,如果要将自来水管引至教室,会有较多限制,适应性差等。

  以上三种技术实现方案,可根据学校喜好、特点进行推介。

  中小学直饮水的四种基本商业模式

  在商业运营模式上,中小学直饮水通常有下面四种:

  一、买断式。学校直接投资,买断设备设施。

  二、BOT模式。“B”是建设,就是由投资商出资建设直饮水设施。“O”是运营,投资商通过收取水费的方式,或者按净水水量收取学校水费的方式,收回投资,获得收益。“T”是移交,在运营满一定年限,投资商完成投资回收和收益目标后,将净水设备产权移交给学校。我了解到的一位原学校桶装水供应商,本来给一学校供水每年收入8万元,现改为投资直饮水设备,每年收取学校5万元,学校少支出了用于学生饮水的成本,这位经销商也没有减少利润,学生喝上还是喝着净水,可以是多赢的模式。

  三、服务收益模式。设备采用“免费”方式为学校建设,运营商按水量或者学生人数或者时间或者服务等级约定等因素,收取服务费,提供服务,确保学校的饮用水质和水量,满足学生饮水需求。这种模式与BOT有类似之处,只是收费的标准是按服务收费。

  四、租凭模式。将设备租赁给学校,设备产权始终归运营商所有。

  上述都是基本模式,实际运营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结合,根据学校能够接受,而运营商又能够获利的原则,组合创造新的模式。

  细菌超标 中小学公共直饮机的“死穴”

  从上面的叙述中,似乎中小学直饮水已经是一个摆上台面的大蛋糕,坐等我们净水行业分享。但是,目前的学校饮水设备,无论是管道直饮水,还是带净化功能的公共饮水平台,还是可装入教室的立式直饮水机,却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细菌超标!

  直饮水系统的“细菌”从何而来呢?我们认为,细菌主要有三个来源。

  1、主要的来源是空气。饮水龙头暴露于空气,空气中存在大量细菌,而龙头在放水关断后,水流回缩会造成一定的负压,将空气吸入龙头,细菌也就随之进入了龙头管路。龙头由于经常放水,通常总是湿润的,这就为细菌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公共饮水平台龙头取水进行检测的话,细菌指标很难合格。

  2、细菌的第二个来源是触碰。学生饮水时,经常会将手掌、嘴吧接触龙头,就可能将手、嘴上的细菌传给龙头,成为细菌繁殖的“种子”。这与空气中的细菌相比,存在更大风险,因为通过人传播的细菌,更有可能是致病菌。

  3、细菌的第三个来源,是净化系统。公共饮水平台的净化工艺,大多用到活性炭,而活性炭吸附有机物后,就成了细菌的“培养基料”,只要水中有一个细菌进入了活性炭,就会逐渐繁殖增多。

  针对细菌超标问题,不少企业技术人员做出了努力。经常见到的杀菌措施是在管路上加装紫外线。遗憾的是,这一技术方案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效果却不见得很好。原因很多,比如: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不足;紫外光灯管寿命短,容易损坏;紫外线不能确保全覆盖,紫外光只要有一点被遮挡,就可能放过细菌;紫外管使用时间长后被污染,阻挡了光线的射出,紫外线发生器的衰减等等。而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即使紫外线杀菌有效,也只对穿过紫外管的净化水有效,而对于从龙头处进入的细菌,以及紫外管后端的管路细菌完全没有办法。

  近期,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个品牌的公共饮水平台在学校安装后,水质检测难以达标,最后只能批量退货的事件。如果每所学校都这样严格检测的话,试问,这样的商机,还存在吗?

  所以,净水行业的生产商,以及经销商,在拓展学校业务时,应该慎之又慎,确保产品能够经得起严格的检验后再批量安装推广,为了行业,也为了自己。

来源:中华建材网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两净市场不断升温 售后服务吐槽日渐增多
    慧聪净水网08-03
    家电业内曾有为消费者提供不需要售后服务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服务之说,但此前还没有哪种家电产品像空气净化器或者净水设备那样,功能的实现如此高度地依赖于售后服务的兑现。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
  • 中小学直饮机遇商机 净水器行业投资分析
    中华净水器网04-17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饮水问题,过去好像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很多学校通过向学生收取饮水费的方式,采购桶装水,每个学生每月支付的饮水费,大概在4元左右。一所1500人的学校,每年采购桶装水的成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