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河南大学体育论坛580*60 第六届图书馆论坛580*60

华东师大:大学信息化须践行“设计思维”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7-12 09:41 围观485次

  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和使用习惯,我们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设计思维的理念。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推动了信息化,并且是全社会的信息化。近二十年来互联网不知不觉中让广大人民体会到信息化的成果,可以说互联网极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产生活,也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了世界。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革命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中国教育网络》:与其他人类历史上发明的技术相比,互联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周傲英:互联网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了或正在改变世界。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通过社交网络等形式,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它可以把改善用户体验变成现实可行;通过在线收集用户隐式或显式的反馈信息,它使得人们所有的在线行为都有完整的数据记录,也就达成了人们对网上活动的深度参与。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互联网带来的这三个变化,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就改变了世界。用好了互联网,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就能得以实现,因为我们可以依据互联网和大数据来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和到位的用户体验。对教育是这样,于其他的服务和产品而言,也是一样。

  “用互联网连接人,通过大数据了解人”,这就是互联网给我们的现实社会带来的根本变化,具体表现为,产品(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的连接,将他们连接起来克服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垄断。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十几年,从互联网发展的追随者变成引领者。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的最高领导会特别重视互联网事业,把“大数据”定位为国家战略,在全国各行各业倡导“ ”行动计划。从互联网到大数据,再从大数据到“互联网+”,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到今年“两会”及以后提出的分享经济和人工智能,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就是应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的有效收集、分析和使用,理解现实世界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供给,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大数据”成为一个技术热词,对其解读也众说纷纭,但大多都不得要领,属于人云亦云。结合我们对信息化和互联网的理解,应该可以认识到,所谓的大数据实际上是在强调和重申数据的重要性,大数据可以说无关乎数据的大和小、多和少,大数据的核心要义是数据的关联和融合,是把原本各自孤立的数据互相关联、融合。大数据这样一个概念之所以在最近几年被人们接受,是因为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的汇聚、管理和应用提供了平台。

  信息系统的完善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教育网络》:有人说互联网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带来革命影响的同时,“颠覆”、“倒逼”等情况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似乎没有发生也不会发生。对此您怎么看?

  周傲英: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为什么互联网的“颠覆”还没有在高校中发生,究其本质,是因为目前的高校还持有“文凭”发放“专营”权,而文凭又有太多的附加价值,所以互联网给高校的冲击还不像其他行业那么明显。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灵活配置培养计划,如何打破围墙让学习者也能选学其他高校甚至国外高校的课程并且承认获得的学分,如何围绕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新构建和优化管理和服务组织架构?如何进行针对高校的第三方评价等,这些会涉及高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中国教育网络》: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应该有哪些新的思考?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反思?

  周傲英: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信息化2.0”,它是升级版的互联网,“互联网+”的本质是观念和理念的转变。基于以上认识,高校在信息化方面也应该有新的思考和实践。首先认真学习和理解教学和育人规律,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创造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要深刻认识应用和技术两者之间不可分离、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依存关系。信息系统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试错和迭代能达到逐步达到系统的开发目标。

  现在的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有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和使用习惯,我们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设计思维的理念。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不仅仅是一个服务部门,它也应该是一个技术的研究部门,一个业务的创新部门。“开放、创新、联动”是信息技术部门应该奉行的圭臬。开放才会有创新,开放才有联动,开放是所有发展的源头。我们应该将信息系统先做起来,边做边完善。因此,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平地起跳,快速迭代。

  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两张皮”的现象,其中一方面是认识问题,就是认为信息化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课件交给技术部门实现的问题,没有起到真正的“融合”作用,更谈不到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缺乏针对学科教师的针对性培训,有些培训是针对教师的IT技术培训,没有跟教师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也就没解决学科教学中教师碰到的问题。第二,对信息化教学缺乏很好的评价机制,在探索过程中付出很多努力的老师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如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形式比较老旧,评价的方面过于简单等。

  第三,重建设轻应用,特别是缺乏对支撑队伍的重视,使得手段的探索缺乏可持续性。

  形成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教育网络》:互联网延伸了人类的智慧,使大家形成“共同生命体”。在您看来教育信息化的新生态包括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周傲英:新的教育生态圈涉及的角色包括各级政府、学校、学习者、相关企业或团体、用人单位等。在这个生态圈中的各种角色主体要完成自己的职责,相互之间也要有机互动。我认为首先要从理念上接受更大范围的“连接”,高校不但要接受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候的选择,也要接受录取入学之后培养阶段的学生选择,基于教育信息化,支持跨校选课和学分承认,也支持名师的讲课可以辐射给更大范围的学生。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也需要IT团队之外的教师、学生、职能部门、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参与,高校要逐步构建这种多主体参与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机制,我们现在做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就是在一个现实空间的教育实体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虚拟空间的实体,如虚拟校园,或者说构建一个新的教育空间——CyberEducationSpace,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这两个空间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