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机构该如何定位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07 12:23 围观713次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高校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信息化机构的职能定位问题,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变革依据。

  

  挑战与机遇

  1.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教育是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思路,过去的建设重点是网络、计算、存储、基础构架和系统软件,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突破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管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革不只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新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管理观念、组织机构、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变革。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不仅需要信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提升信息化的领导力与协调力,实现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与整合,从而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2.新兴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MO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信息化环境支撑下的新兴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重点。这些新兴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需要建设支撑新型教学模式的信息化环境,需要适合新兴教学模式的原创性教学资源,需要广大师生实现从传统教与学习惯向新兴教学模式适应性的转变,同时也伴随着对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与测量的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对当今员工所需技能的重新定义,高校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定义、衡量、证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高校这些工作都将直接依赖于教育信息化机构的创新实践,这既是教育信息化机构面临的艰难挑战,也是教育信息化机构谋求发展的良好机遇。

  3.新型参与方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以往被定义为“教辅部门”,是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助辅助单位,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是扮演“技术支持者”的角色,提供的往往是被动服务,致使教育信息化机构“有力使不上,无力偏被使”的现象时有发生。

  “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强力冲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以及信息化对高校发展战略意义的逐渐明朗,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机构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从单纯的技术支持者转变为改革引导者和决策参与者。这不仅要求教育信息化机构人员懂技术、懂管理,也要懂业务。教育信息化机构应当把业务视角定位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变被动支持为主动服务,积极保持与大学战略目标的一致性,确保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互联网+”是一场革命,几乎可以加高校教育的一切,比如“互联网+教学”、“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校园安全”等等。“互联网+”革命强势要求高校几乎所有教育教学业务都互联网化,但教育信息化机构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互联网+教育”的任何业务都包揽在自己身上,这种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更应该界定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准确的职能定位。

  机构职能是指机构所具有的功能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机构功能或职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与目的,也是其价值与意义的外在体现。”那么,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应当具有怎样的职能?我们认为应当具有规划与评价、管理与协调、建设与维护、教学与科研、创新与推广、支持与服务等十二大职能。

  职能定位

  1.规划与评价职能

  “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寻求全局性整体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梳理业务、暴露矛盾、反复沟通、全面碰撞、凝聚共识、更新理念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相关决策是否上升到战略高度,直接决定学校的战略思维和导向,决定学校信息化投资力度以及在信息化项目实施中对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变革的决心和执行力,关系到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败。”“许多研究发现战略规划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大体上的正相关关系”。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教育信息化机构必不可少的职能。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实践已经证明,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决条件,信息化评价对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起到阶段性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促进规划落地实施并提升应用绩效的评价职能也是教育信息化机构必不可少的重要职能。缺失评价的规划很可能会变成“空头支票”而有名无实。

  评价必须贯穿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事先、事中和事后评价都不能少。事先评价主要包括需求调研、方案论证和经费预算等,事中评价主要是对项目建设关键节点的控制以及对信息化应用绩效的及时追踪,事后评价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和年终考核等。在高校内部,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与评价只有教育信息化机构才有可能完成并实现,无论这个教育信息化机构采用什么名称。

  2.管理与协调

  “信息化的本质是对流程的再造,实施过程是改变管理观念、组织机构和业务模式的过程”,高校信息化过程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主要是对新建项目立项、信息资源建设、业务流程梳理以及配套经费分配的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服务,服务必须建立在合理有序的管理制度之上。

  协调主要是对信息化业务流程重构时各部门工作内容和相关利益的沟通与协商,以及学校业务部门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协调,没有协调信息化工作就会卡死在“你争我夺、你避我闪”的利益冲突之中。

  教育信息化机构拥有管理和协调职能,才有可能有权利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问题多、响应慢、重复犯”的旧有诟病。

  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也要求教育信息化机构具备管理和协调职能,教育信息化机构没有能力也没有人力开发原创性教学资源,很难想象教育信息化机构如何完成一所高校几千甚至上万门课程的信息化开发,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依赖于广大一线教师,教育信息化机构能做的只有提供平台、管理资源、协调进度、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教育信息化机构应该是管理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而不应该是开发者。

来源:青葱创业公社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