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教育人才稀缺问题凸显 资本助力短板发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25 09:12 围观491次

  近日,某知名创投媒体发布《2017教育行业职场报告》显示,在我国多类政策推动下,教育机构承办热点及市场需求都在不断扩容。然而在此背景下,教育从业人员稀缺问题也更加明显。以此为契机,部分资本在大力布局教育产业链发展同时,逐渐重视教育人才培养市场潜力。通江投资集团董事长张保国表示,产业发展并非完全齐头并进,资本可通过自身优势弥补产业缺口,在完善产业链规划同时,也能为相关领域开拓新型利润空间,打造产与融双赢局面。

  政策推动,教育产业发展持续加速

  教育产业看似仅仅针对教育单一领域,实则涉猎到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作为我国最重要刚性需求,教育产业发展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对于适龄学生,我国2015年便出台“两免一补”政策,并自今年开始减免所有城乡义务教育范围内学生费用;对于办学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发布,明确了盈利与非盈利教育机构的区分,进一步推动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增长;此外还有助学贷款、助学基金等一系列措施,无不是在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我国教育产业发展。

  在如此优质发展的框架中,伴随我国二胎政策落地及各类落户与就学问题规划,我国教育需求呈逐年递增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教育产业总体规模已超过1.6万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万亿,每年实现超1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如此庞大的市场总量自然吸引了诸多资本的介入。据了解,自2008年起,我国每年新增民办高校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总体已超过700余家,而民办幼儿园也从2004年不足7万家,一跃成为现在超过14万家,并有进一步扩大增长速度趋势。

  需求扩大,教育人才稀缺问题凸显

  然而,教育产业的高速推进并没有完全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教育从业人员培养方面缺口十分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教育机构人才需求指数为104,而教育机构人才供给指数却只有94。以幼儿教育为例,目前全国在园儿童将近4413万人,如果按照1:15的常规师生配比计算,2016年实际需要专任幼教教师超过294万人。但截止2016年末,我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只有不到250万人,缺口44万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1:9比例计算,我国专任幼教教师缺口甚至高达240万人。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目前大多数资本投入与政策扶持都集中在了教育机构的设立以及教育相关材料的生产,但对于教育从业人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制约了新进从业者增速。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从业人员队伍普遍年轻化,经验不足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虽然目前以教师为主的从业人员薪资待遇逐步转好,教育从业人数也逐渐增加,但相对于市场的长期需求,资深从业者资源仍是炙手可热。据统计,目前教育行业从业者70%以上均为3年以内工作年限,无法满足诸多岗位对教育经验的硬性要求。加上相关政策逐步加强教育质量管理,普通教育从业培训受到较多制约压力,从业者能力提升及输出效率不断下降,无法弥补市场需求。

  市场缺口虽十分明显,然而教育从业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促使部分教育机构本身并不会开展自主培训,而这也给予教育人才培训机构充分的发挥空间。

  弥补缺口,资本多维度助力教育人才数量增长

  随着相关市场空间显现,越来越多资本开始布局教育人才培训领域。新东方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师培训再上岗制度,在满足企业本身教师需求的同时,对外进行有偿培训服务,提高相应领域教师从业水准。通江投资集团在布局幼儿教育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投资上海蒙特梭利教育进修学院,大力发展职业幼儿教育培训,积极对接人才需求输送通道。

  通江投资集团教育领域负责人候凯表示,相对于教育机构及配套设施的增量,教育人才培训等机构发展速度明显滞缓,而这也是资本介入相关培训产业的最好时机。通过对机构的入资或控股,资本不仅能保障自身教育产业链的人才输送,同时可匹配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培养相关领域从业者,保障教育人才输送通道畅通。

  目前,针对教育人才培训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无教育工作经验者或转业者培训,资本以设立新人培训学校形式,助力从业者教育技能增长,同时对接相关教育机构,保障人才对口输出,以求达到快速就业目的。另一类是对在职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素养提升或多类型教育技能开发,协助从业人员在现有岗位上加快职业发展速度,甚至在从业者更换工作时,以优势技能再次选择教育领域发展,减少教育人才流失。

  无论是开源节流,或是提升现有教育人才福利待遇,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都是在助力我国教育产业短板的发展。在我国逐步重视教育从业者背景下,以职业教育培训为主、为服务相关职业规划而运作的企业,势必将在我国教育产业发展中寻找到自己的市场道路。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