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新学期,中小学又要增加2门新课程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8-29 09:26 围观452次

  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让人工智能走进中小学课堂。

  

  文件亮点解读:

  1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规划》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鼓励进行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创作。

  这意味着学校的课程结构、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配备以及硬件设备配置都要有所调整。

  2

  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考虑到此次国务院重点提出要推广编程教育,预计会有更多地区高考将涉及编程科目。这要求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更专业的学科素养和更高的教学能力。

  《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也要求学校借助外界资源,来填补学校资源的不足。

  3

  用智能推动校园建设

  开展智能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老师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课堂转型?

  0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直是人类的教育理想,它指的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资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取长补短。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除非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这不太现实。

  然而,人工智能使我们有机会实现因材施教。

  每次考试以后,人工智能可以根据试卷内容,分析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相应地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就不必再让他去做练习了,而是集中精力去练习他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识点。

  老师也一样,根据人工智能所分析的整个班级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于大多数同学都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点,老师就只要在课堂上做简略的讲解,然后集中时间去讲解那些大家掌握得不够的地方。

  02

  智能反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在未来的智慧课堂上,会配备一些高清的摄像头,它们能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分析出这个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他对当前的这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然后把这些掌握的数据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则可以根据这些反馈,调整讲课的节奏、讲课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反馈,当然不是为了监视学生上课是不是做小动作,而是为了让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老师们也大可不必担心人工智能会最终取代老师,让老师失业,人工智能只会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去。

  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学生,他们将接受更加全面、更加个性化的教学,使学习更加高效、更加快乐。

  03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人工智能还能评阅批改作文。别不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出优美的句子,可以分析作文的主题立意是否比较好,还可以识别出错别字,判断卷面是否整洁、涂抹是否比较多……

  这是怎么做到的?实际上还是从原始的纸质试卷开始,通过扫描仪把试卷变成计算机里的一个图片,然后再把图片中的文字识别成文本,结合老师的打分,把这些信息都输入计算机。通过这些千万数量级的数据,我们让计算机来学习人类老师的评分习惯和标准,最终让它学会自己批改作文。

  芬兰经验:编程课,学校这样上

  芬兰认为编程课程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技术训练,学校更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编程背后的思想。

  如果将编程学习看做是计算机编程思想的学习,那学生所获得的就将是计算机编程的本质原理和可迁移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将能够被用来开展更多的研究和解决生活中更为复杂的问题。

  因此,芬兰希望学校的编程教育要能够做到:

  教授相关编程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对编程思想进行解释,构建其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各种联系,让学生体验到科技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实现用编程和代码来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

  芬兰教师并不反对在编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在学生掌握了编程背后的思想之后,芬兰教师也会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相关程序的编写练习。他们只是强调,不要让计算机限制了编程学习的范围。除了常规的编程技术的学习,编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的内容。

  游戏化课程是芬兰编程课的最常见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游戏任务,除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体会到编程背后的本质思想之外,还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脑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学校如何构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案例解读

  【案例--温州市实验中学】

  学校背景介绍:

  温州市实验中学,曾获得“中国名校六百家”、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等辉煌荣誉。

  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拓展课程:

  《Scratch多媒体编程》、《机器人》、《我做主编》、《PHP网页编程》、《手机编程》、《智能家居》。

  01

  明确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

  以“创造”和“分享”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围绕我校创客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被赋予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强调分享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具以下几种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掌握运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

  对创客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体验学科跨界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积极培养交流、分享、协作的团队精神;

  积极探究创造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形成用创造改变世界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02

  充实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

  以“知识需求”和“普及标准”构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1

  以知识需求架设课程体系结构

  信息技术为开展创客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为创作创客作品提供运用数字化工具的知识与技能,为开展创客活动的协作提供数字化途径,为创客作品的提供多种分享形式。

  根据这些需求,要求学生创作一件创客作品,该具备哪些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在我校这三年开设的信息技术类拓展课程中,我们把具有基础性、易普及的知识模块提取出来,重新设计课程体系结构方案。

  1)授课年级:七年级、八年级

  2)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计72课时

  3)课程结构方案:

  

  2

  以普及标准规划课程具体内容

  依据我校创客教育核心开展思维:在每一位孩子心里种下成为创客的种子,让创客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份。

  “普及”成为衡量课程知识与技能达成的标准。根据课程体系结构规划的具体课程内容的阐述见下:

  1,培养编写程序的能力:图形化编程Scratch

  许多创客作品的核心控制部份离不开编写程序的技能。但晦涩的编程语言和难懂的编程代码让许多想成为创客的孩子望而却步。图形化程序设计应用软件的出现,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

  但要把编写程序的课程设置为普及开设的大班教学,就不得不脱离信息学奥赛侧重数学模型与算法的课程思维。

  要让编写程序变得有趣好玩易掌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意地用程序命令控制作品中的角色,实现创作者的想法。

  图形化程序设计的软件种类非常多,其中由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开发的Scratch2.0,用五颜六色的命令块和卡通精灵来创建功能强大的脚本,深受大众喜爱,用户普及全球青少年和成人爱好者。

  2,掌握软硬结合的技术:开源硬件Arduino

  Arduino开源硬件为实现程序控制硬件设备形成互动的创客作品成为可能。Arduino并不像单片机需要复杂的底层代码以及汇编语言,功能实现基本上要求的是简单而实用的语句,即可控制LED、传感器、舵机等电子元件。

  且ArduBlock图形化编程环境让学习者迁移Scratch2.0的编程能力,能够掌握对Arduino编程控制。再加上现在很多Arduino套件封装了接口针脚,学习者可以像组装零件一件搭建一个Arduino的控制作品。

  03

  重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的要点

  1 信息技术课程易滞后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刚出版就面临滞后的风险。因此,学校在重构信息技术课程时,课程教材用电子教材形式供学生使用,并加以定期更新,摆脱滞后的困境。

  2 培养编程能力不动摇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沿用以培训办公室软件应用为主的课程建设思维。以至于软件被淘汰时,又引发课程的再度开发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学校在重构信息技术课程时,将对学生开展编程能力的培养定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思维。编程能力的培养,即关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考虑学段的课

  从小学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衔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重道远。学校重构信息技术课程时,考虑承接小学信息课的Scratch启蒙课,又要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媒体制作、算法和程序等作好铺垫。

来源:校长派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