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绿色风暴”是否也将席卷中国分析仪器界?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9-28 09:53 围观494次

  就在2017年的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分析仪器界又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9月2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绿色技术专业委员会在沈阳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的分析仪器产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实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但在当时,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方面。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眼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最典型的佐证就是,2016年4月22日,经过1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摒弃争吵和分歧,在“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地球构成紧迫的可能无法逆转的威胁”面前握手言和,巴黎气候大会最终达成《巴黎气候协定》。当天,17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气候协定》原件上签字,创下一天之内签署国际协定国家数量最多的纪录。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抱着孙女签字的温馨画面,相信很多人依然记忆犹新。

  

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抱着孙女签署《巴黎气候协定》

  从社会生产发展的角度看,曾有很多专家作出预测,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发生的领域包括了新材料(例如:石墨烯)、生命科学(例如:基因工程)、量子通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而其中的新能源主要是指以核聚变、氢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

  所以,无论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还是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位置,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的确是值得每一个国家仔细思考的。

  就中国而言,中国政府已经庄严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也是给出了中国在实现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中国副总理张高丽代表中国签署《巴黎气候协定》

  此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绿色技术专委会的成立应当说是充分顺应了当前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分析仪器工业还很弱小,很多业内人士对于分析仪器行业的绿色发展可能考虑得还不是很多。但即使是在目前的这种行业发展态势下,分会领导及有关业内专家依然能够做出这一颇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就凭这一点,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和其他工业产品相似,分析仪器也有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从最初的设计、到生产、质检、包装、储运、安装、调试、使用,一直到最终报废。在这条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实际上都有文章可做。而且在节能减排方面,除了技术创新外,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等同样很重要。例如,深圳曾经打造过首届“碳中和”大运会。所谓“碳中和”即通过计算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抵消这些温室气体所需的经济成本,再通过植树、节能、支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等方式减少相应数量的温室气体,或者通过购买碳减排指标,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抵消乃至中和。有人说,“碳中和”、“碳抵消”,提出的就是个概念,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这种概念的提出本身不就是个进步么?

  有国际问题专家曾指出,落实《巴黎气候协定》规定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国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将不再是一个投入大、产生小,甚至只有投入而无产出的“无底洞”,而将变成一桩减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变成一棵能源源不断产出真金白银的“摇钱树”。官方的话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今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不到1小时,德法意三国领导人就发表了一份罕见的联合声明,对特朗普总统决定退出巴黎协定深表遗憾,并驳斥了特朗普所提重新磋商巴黎气候协定的建议。是不是很有意思,最先跳脚的居然是美国在欧洲的主要盟国。为什么?其实百度一下就会发现,当今,欧洲和东亚是清洁能源发展程度较高的两个地区,相应的,它们的清洁能源技术也是一直居于领先地位。那么其他《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约国家要想完成自己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么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最终成为主动一方;要么寻求发达国家在相关技术方面的帮助(会无偿或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花钱到国际碳交易市场去购买别的国家(可以预测基本上会都是发达国家)没用完的排放额度。

  所以,环保这个话题,至少在目前阶段,绝不是一个虚无漂渺的道德话题,而是可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未来。譬如:规定了你有多少碳排放,实际上就是规定了你能够烧多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现在,中国的分析仪器产业可以说也正式把“绿色发展”提上了日程,而这种发展模式除了能为我们的相关从业人员带来更加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外,是否也能够为国产分析仪器趟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这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仪器信息网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