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新东方成立100亿并购基金用于教育领域整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10-17 13:53 围观743次

  近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对外透露,新东方将拆分现有的投资并购业务,把投资部分独立出来,分别成立教育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其中,前者主要关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后者100亿的并购基金计划用于教育领域的整合,目标是并购几家教育领域的上市公司。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教育各细分领域已开始加快扩张并购步伐,开启“跑马圈地”模式。除新东方外,从刚在美上市不久,称上市主要是为扩张并购提供充足资金的幼教企业红黄蓝,到表示一年内将线下业务扩展至全国二三十个城市的留学考试机构小站教育,不一而足。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新东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滴滴?

  行业巨头成立100亿并购基金,新东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滴滴?

  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尉迟道坤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型教育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会碰到天花板,既有内生发展的迫切感,又有外界压力的焦虑感,因此采取设立创投基金、战略并购、拆分IPO、证券化等形式。

  “这看起来很美的资本策略,对教育产业来说,却未必产生赢家通吃的局面,更不会出现寡头垄断的态势。”

  尉迟道坤进一步解释,这是因为教育产业对专业化、细分程度的要求非常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学生需求的改变,教育产业的细分也愈加深入,新东方这类公司将过往赖以成功的基因或模式,复制到新锐创业公司身上,未必效果立竿见影,未必可以快速复制,或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负面掣肘。

  “我认为当下大型教育集团的首要策略不应该是跑马圈地的买买买模式,而应该真正围绕学习者的需求,创新学习设计,成为学习设计工程师的摇篮,这样才能在下一代学习群体中举旗站位。”尉迟道坤说,显然,新东方试图打通产业链条为主,运用资本的力量来搭建自己的教育生态圈。

  他指出,教育企业的并购不能拘泥于传统学生用户数与留存率、学习成绩的提升这些指标,而应该把运用最新学习技术改变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作为估值的依据。否则就是简单的项目堆砌,不可能构建教育生态系统。

  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认为,教育是一个高度依赖于“人”的行业,注定了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无法产生类似于BAT这样的巨头,也注定了这是一个不用担心垄断的行业。

  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易观分析师杨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教育行业难出现垄断性企业和垄断性产品。

  仍处“战国时代” 教育行业收并购避免“安博教训”

  易观分析师杨旭指出,“现在快速跑马圈地的比较热闹的是K12市场。BAT以及很多新厂商的加入,其实只是反映出线上教育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他认为,教育的供需是一直存在的,在线教育的蓝海虽然已经被挖了很多年,但蓝海依然还在。

  “个人高度看好未来的并购,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当前教育企业纷纷加速扩张并购,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主席张洪伟指出,收并购是所有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行业也不能例外。“但是安博收购的教训如在眼前,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是包括朴新教育、龙门教育等需要思考并努力避免的。”

  北京青创伯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余柏文将当前的教育行业局势形容为混战中的“战国时代”。他认为,并购有利于结束教育行业混战,形成相对大一统的双寡头或多巨头的局面,使教育行业进入有序发展的局面。

  同时,余柏文、张洪伟等认为,新东方成立并购基金,对教育界小机构而言是一个利好因素。

  张洪伟认为,这将倒逼小机构做出差异化和特色,从而倒逼它们快速成长,“巨头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以打倒和颠覆小机构为目的的,反而会从侧面帮助其成长。”余柏文则认为,并购其实是让小企业多了一条出路——被并购,成为大企业的一部分。

  不过,杨旭也指出,“对于教育行业来讲,现在并没有大规模的并购现象,且现在教育的巨头的格局并不是很明显。现在教育行业是一个长尾市场,巨头那部分所占的比重其实很小,还远远没有达到某个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的竞争格局。”

  他认为,不管是教育还是在线教育,都属于非常宽泛也非常广大的一个概念,100亿的并购基金并达不到那么大的效应,“尤其是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教育市场上。”并且,新东方的投资布局等,不会对其他的教育培训的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段河伟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