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智慧技术支撑下的大学互动教学建设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10-24 09:34 围观492次

  未来5年,中国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有这样几点:一是更多的应用混合教学,二是强调协作学习。

  利用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结合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为一体的互动教学平台和教学数据分析平台,让具有智慧的教学技术为教学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1.设想

  有研究表明,如果只用听讲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学生在2周之后,只会记住5%的学习内容;阅读方式,会保留10%;试听方式,会保留20%;演示方式,会保留30%;讨论方式,会保留50%;通过实践,会保留75%;而如果自己领悟后再去叫别人,则会保留90%以上。

  互动教学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提问、座谈、讨论,学生与学习中介之间、师生与环境相互影响等几部分组成,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

  现在的教学互动,不仅局限在师生,还发生在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中,还发生在课堂之外。目前,国内互动教学搞得较好的大学,师生间的互动已经扩展到校内大部分空间。在走廊、阳台、天台、食堂、图书馆等地,通过设备改造,学生与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互动和交流。如在过道里,就设置有白板。学生若有问题,他们就可以利用白板进行交流。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无人袖手旁观,无人置身事外,而是都积极参与进来。所有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授课意图进行主动的思考、学习和实践。

  启发式教授、激发式讨论、非标准化答案考试、强化教学过程评价、设置动态性及格线,是是高水平互动式课堂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此鼓励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学生真学习、真思考、真领会。

  2.以技术打造互动课堂的实践

  四川大学在2011年引入课堂表决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提高了新知识的掌握率。

  现在,智能手机在学生中间已经普及。这给课堂带来了新挑战,学生在教师授课时玩手机成为常见现象。于是,四川大学把挑战变为机遇,引入了移动教学互助系统。它在一间教室内虚拟出一个wifi,可以利用学生的手机进行签到、统计出勤记录、随堂测验抢答、记录测验分数、记录课堂活动的参与信息、进行资料的上传下载,最后汇入后台,并给出一个完整的分析。甚至在学生毕业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作为向企业推荐毕业生的依据。但是,在教室内学生的手机却不能上网和接打电话。

  3.互动教室建设的几种类型

  研讨型教室。把原先的传统大教室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形式,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对桌椅灵活进行布置拼接。这样既适用集中授课,也适用分组讨论。

  多屏研讨教室。就是在教室的不同方向,布置3块触摸式大屏。主屏在讲台上,副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放置。主、副屏显示的内容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而学生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的内容也可以上传至教室的大屏上,方便大家的讨论。

  多视窗互动教室。教室授课时经常遇到多页面教学信息源的情形。传统的做法是不断重复关闭一个旧的,再打开一个新的,拖慢了整个授课的节奏。而多视窗系统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页面,任意进行切换,或者任意屏的同屏显示,这样就可以轻松完成以前无法做到的教学信息对比或强化。

  远程互动课堂。现在一所大学往往有多个校区,学生分散。而优秀教师在讲课时,是无法把他们集中一起学习的。四川大学引进了远程互动系统,可以实现3个校区同时在线上课。上课教室的实时图像、声音可以传送至其他教室的高清大屏幕上。而其他教室的学生上课情景也会实时反馈至上课教室的屏幕上。

  网络互动教学。四川大学与国外一些大学进行相关合作,互换教育资源,并提供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模式。

  专用研讨室。四川大学把一间教室分成多个小隔间,用玻璃隔开,多个小组各自在小隔间内讨论,能看到彼此,却听不到声音。讨论完成后,再聚集到一起,进行集中授课。这样就达到了相互隔音、无碍讨论,也没有产生隔阂感。

  新型教室智能扩音系统。阶梯教室上大课时,教师的讲话位置很受局限。而通过吊装在教室各处的智能扩音系统,教师就可以在教师的任何位置自然讲话,各个角落的学生也可以清晰、均匀地的听到。这套扩音系统还能以多种形式呈现,如装饰画、书法框等,它兼具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4.公共交流空间建设

  公共交流空间也是开放式互动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为此,四川大学的过道、楼顶、走廊、食堂、图书馆等全部被应用起来,进行了相应的设备改造,为师生提供了多场景的交流空间。为满足学生开放互动教学的需要,川大还把课间休息由5分钟延长至10分钟,学生可以把不懂的知识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酌情在下一节课中做深入讲解。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魏东 责任编辑:魏东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