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专业视点:学校管理不应给守纪者增加负担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11-02 15:16 围观422次

  在学校管理中,一些学校为了管理部分教师的不规范行为,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如,为管理部分教师不认真备课就去上课,明文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手写(电子教案容易网上下载)教案,并对每个教案的字数进行了规定,由教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为推进教师阅读,就给教师发放指定书籍,要求教师阅读后上交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等。现实中,这类政策很难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其长久、有效的实施需要学校管理者付出较多的精力来检查、督促。

  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着力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平心而论,备好课再进课堂、每学期读一至两本教育专业书籍,这些要求的确不高,是作为教师的底线要求。发现问题,根据实际制定政策进行管理,对没有执行的教师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批评和处罚,有理有据,似乎是法治观念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但为何在实施中却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呢?

  不管教师以前是不是认真备课(有的教师喜欢用电脑备课,写电子教案),现在教师都得手写教案;不管教师以前是否有阅读的习惯,现在都需要写读书笔记。这类政策实施后,对于守纪的教师来说,增加了手写教案、撰写读书笔记等附加的行为,他们需要通过这些行为表明自己没有违反学校的规定。但对于不守纪者而言,其感受就截然不同了,不仅当下会受到处罚,今后还得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试想,学校的一项管理政策,对于违纪者是约束和惩罚,对于守纪者是增加负担,还会有谁来支持和理解政策,保障政策的实施呢?

  在一所管理正常的学校,不备课进教室上课、不读书不学习的教师是极少数的,也是极易发现的。如果日常管理到位,针对个别教师的违纪行为,能及时教育和处理,也就用不着制定新的政策了。为了解决极少数教师的违纪问题而制定给所有教师增加负担的政策,还要投入大量的管理资源来保证实施,就属于典型的“一人犯病,全家吃药”,得不偿失。

  从人本管理的角度看,要求教师定期上交手写教案、读书笔记,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不信任。教书是一门良心活,从这种“良心”形成的外因来看,其主要来自于管理者、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上述政策、检查摧毁了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必然影响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由此可见,不给守纪者增加负担,不让守纪者自证没有违纪,应该成为制定和实施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既是依法治校理念的真正落实,也是学校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作者谌涛,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来源:蒲公英评论 作者:谌涛 责任编辑:段河伟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