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新联小学:软硬两手抓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1-11 15:35 围观696次

  新联小学创办于1954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该校以“创办现代化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教学目标;坚持以“树本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以“和谐创新”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习礼爱校,勤业进取”为校风、以“严谨求实,拼搏创新”为教风、以“好学自主,勤奋向上”为学风的“三风”建设,规范学校管理,陶冶师生情操,使师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多年来,新联小学一直在打造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智慧象棋、国学书香,先后被评为省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江门市象棋协会训练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子课题实验学校,2017年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

  不断蜕变中的新联小学,一直坚持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创新教法学法,教学质量一直稳步上升,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文/张翠玲 图/学校提供

  A  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是要求老师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上课前确定好目标,课堂上精讲多练,由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刘惠玲校长说。

  新联小学的高效课堂首先从尊重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激励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钟晓敏是该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钟老师会在备课中收集很多与讲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钟老师在网上搜罗了许多西沙群岛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丰富多彩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纷纷投之以渴求知识的眼神,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西沙群岛。随着钟老师扣人心弦的提问:“你们想问西沙群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区教研室到新联小学开展教学调研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该校高效课堂的亮点之一,它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小组内互相交流,再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学生们在2017江海区侨乡汉字听写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此外,该校还于2017年引进了远大学云软件为高效课堂助力。据刘惠玲校长介绍,远大学云软件拥有教学信息化的三大系统,包括教学资源库、课堂评测系统和课业监测系统,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备”、“讲”、“问”、“练”、“考”五大完整教学闭环,实现从“课堂”到“校外”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B  开展特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

  近年来,新联小学深入开展特色教育,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质。该校大力推进中国象棋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并将中国象棋纳入常规的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2012年该校还申报了“江海区特色学校”。

  每年一届的象棋汇报赛,小棋手们在激烈对垒。

  “所谓‘高手在民间’,我校所在的街道是著名的象棋之乡。另外,我校还有几位下象棋比较出色的教师,学生在他们的带领下,也积极参与到下象棋中来,学校各处可见学生对弈,而象棋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它能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在此基础上,我校把象棋作为特色教育的项目。”谈到该校的象棋文化时,刘惠玲校长这样说。

  为了营造良好的象棋教育环境,该校在学校运动场的右边设有60平方米象棋训练园地,共有20座标准的4人大理石对弈盘;科学楼左侧嵌着巨幅的学校办学标志性的彩画;在象棋园的侧面设象棋宣传专栏,宣传栏设有活动方案、学生获奖展示、名人名师介绍、棋局解读等。多年来,该校逐步形成了“以棋培德、以棋促智”的校园文化,全校现有600多名学生加入了象棋学习,参与面达100%。2012年,该校与市象棋协会合作,在全区率先开办象棋训练基地,将象棋教学纳入校本课程,把特色融入整体教学。如今,新联小学象棋特色教育有专门的教学场所,有教材、有课时、有授课教师,并开展了相关的象棋活动,还被江门市象棋协会指定为象棋训练基地。

  国学吟诵比赛上学生们演绎国学经典。

  此外,该校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聘请专业象棋老师当教练,并采取普及和拔尖相结合的方法,在普及课中发掘有潜质的棋手组建学校棋队,为区、市棋队输送人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棋艺,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国象棋》,教材按年级编写共三册,图文并茂,循序渐进,知识与竞技性融为一体。

  经过多年努力经营,新联小学的象棋教育不断绽放光彩,硕果累累:2010年荣获街道春节“文昌集团杯”小学组冠军;2017年荣获江海“政协杯”小学甲组团体总分第三名;2016年区锦俊同学获江海“政协杯”第二名;2017年区真畅同学获江海“政协杯”乙组冠军、梁颖瑜同学荣获乙组第二名……

  C  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为提高教学质量,该校开展各式各样的教研活动,如各科组每星期开展一次科组活动(星期三上午语文科组,星期四上午数学科组,星期五上午英语科组),积极组织各科组教师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学水平。

  除了校内的交流研究外,该校教师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派老师参加相应的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都尽可能地学习到更丰富的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新联小学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自2007年以来,先后有十多个不同级别课题立项结题。今年,由梁翠云主任主持的国学子课题《诵读古诗词,承传中华文化》已经结题;由张小申主任主持的省级课题《互联网+小学童话阅读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已经进入结题阶段。2017年,由陈添盛副校长主持的课题《以绘本阅读为载体进行读写训练的研究》,以及由李鉴洪老师主持的课题《PPT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获得区级立项,并已进入研究实践阶段。

  D  升级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学校的硬件设施对推动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补齐教学设备的短板,新联小学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条件,升级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教师在配备全新一体机的课室上课。

  2017年,学校先后更换了15间教室的教学平台,教育局出资约45万元重新配置学校的电脑室,新购置了50多台电脑和配套设备,并对电脑室进行涂漆翻新,已于2017年1月投入使用;2016—2017年,投入90多万元对1、2号楼进行翻新改造工程,街道下拨5万元经费为学校3号楼(教师办公楼)旁加建一个钢结构楼梯和建造约100平方米的档雨棚,改善学校办学环境;教育局投入42万元为学校购置12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等设备,并增添了部分的体育设备设施……

  一系列硬件改造措施使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更加舒适,教学设备更加先进,也使高效课堂的开展如虎添翼。

  在升级教学设备的同时,该校还积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能更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教学水平。该校充分利用新配置的电脑室,由学校教育技术骨干教师组织全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学习PPT及FLASH动画制作等应用;除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外,还邀请专家教授,如江门市培英中学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来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教学现代化技术培训等,通过各种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如教育技术课题培训、微课制作培训、参加全国的教育技术装备展等,开拓眼界、学习先进教学应用技术,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长声音

  校长刘惠玲

  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校教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推行“树本育人”的理念,为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而行动,为美好教育梦而行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

  教师心语

  梁敏仪老师

  重视朗读训练优化朗读教学

  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的,复杂多样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语文教材里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古人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有时课堂上并不需要繁琐的解说,文字独有的魅力,在反复的朗读中就能深刻领悟,因此,重视朗读训练,优化朗读教学,是我们语文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谭巧云老师

  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就是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是让学生自动、自主地去开发宝库里的知识。为此,任课老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利于学生用心感悟的教学环境;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汲取知识,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发展的意识和习惯。

  高效课堂,使学生学得更刻苦、更主动,这种教学模式既规范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切实可行。

来源:中国江门网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