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时代在召唤,智能教育一马当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3-12 09:09 围观1806次

  ——第三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走向智能时代

  时当三月,天地加春,沐浴着两会的春风,2018年3月7日-8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教育装备采购网和《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第三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走向智能时代”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本届高峰论坛围绕“智能教育”这一核心主题,多角度、高规格地交流和碰撞融合,共同探索和挖掘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顶级盛会:领导、专家高度关注

  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未来教育的学术论坛,得到了众多教育同行的鼎力支持。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教育信息化领域著名学者、行业专家、教育机构及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共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探讨智能时代下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会议议程安排了专家报告、主题演讲、案例分享、经验介绍以及交流互动等环节,结合展会中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分享未来教育领域的创新理念和重要研究成果,将未来教育发展之路推向一个暂新的里程碑。来自全国各地800多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与论坛,现场座无虚席。媒体宣传阵容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人民新闻视频、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学校体育、经济时讯、现代教育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海淀新闻中心、视野直播、海南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第一时间对本次展会及论坛作了新闻报道。

  

  3月7日9:30,大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致开幕词。何会长指出,这次会议旨在探索通过技术革命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途径与举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她强调,未来教育高峰论坛是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盛会。本次展会和论坛以高端、前瞻、落地为主旨,紧扣未来教育热点,展开深度探索,为我国未来教育的创新变革提供引领示范。

  

  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会长周长春,主持了开幕式。

  

  冠名企业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林在开幕式上代表先锋企业作了讲话。他指出,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大数据建设,是未来学校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中庆已经做好准备,将为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多技术和产品支撑服务。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中国信息协会会长何翠芹,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战略学科组组长张力,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朱玉,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房庆,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高校分会主任、原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北京大学分馆馆长朱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张章,中国节能协会校园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华勇,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耿培新,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北京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苏婧,《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社主编尹晓波,本届论坛暨展示会冠名企业代表、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少林以及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宋东茂、尤丹立等。

  大咖云集:报告前沿高端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战略学科组组长张力围绕《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作主旨报告。报告展望未来教育,先讲到国际共识度最高的三事件: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终身教育”框架;1996年《财富蕴藏其中》给出的终身学习四支柱;2015年重新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再讲到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中国教育面向2030年的全面教育、全民教育行动框架,为教育领域从七个方面作出了划分,把教育现代化融入国家发展现代化之中,并精辟地总结: 比较国际教育发展势态,中国教育需走出新路,过去完全的正规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尤其十九大以后,党和国家高瞻远瞩,为未来教育发展设计了线路图,由政府宏观把控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并搭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多种“立交桥”。最后张秘书长指出:未来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前瞻思考。张秘书长的发言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作《教育信息化2.0与未来学校》报告。报告指出:未来社会对人类的根本挑战是人工智能对整个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挑战。如果说过去时代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未来教育则是以培养发展人的品质、能力、技术、思维为主。未来社会是人与机器共存的时代,作为学校教育,必须重新认识学习,重新认识学校,重构学习途径。重新定义学校:未来学校模式可能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没有固定形式、非常开放、流动性大、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学校;重新定义课堂:未来课堂将更多地利用田野、大自然、博物馆……即真实的世界;重新定义教学方法:创新体验活动、现代技术、改变线性学习方式。报告中突出了要实现未来教育,离不了技术的支持,但须技术+教师工作,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懂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动机、思维、兴趣的培养。

  

  论坛上,精彩的报告一场接着一场,紧凑而热烈。华中科技大学信息网络工程中心副主任、特聘人工智能专家杨小龙作了《未来智慧教育基本逻辑》的报告。他语重心长地告知:目前的科学技术距离教育还差得较远,很多场景现阶段还实现不了。杨主任认为,应用技术必须适用于教育的基本原则,产品技术不能脱离教育市场。中国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据来源、采集目的。否则所谓技术产品实际上就是集成合作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就是许多一线学校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放弃技术产品的原因。报告中,杨小龙介绍了自己所在团队的研发技术功能,认为信息化教育产品首先应是让懂教育的人去做,然后才是技术,发言十分中肯。

  STEAM专场:未来教育核心探索

  在STEAM专场论坛上,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范佳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项华、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张逸中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期刊副社长陈雄为大家做了STEAM教育专场报告。

  

  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宋东茂主持了STEAM专场论坛。

  

  范佳午老师介绍了STEM教育在国外的发展概况、我国开展STEM教育的背景和现状。还从课程的角度,提出当前STEM教育的两大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个是如何理解STEM教育的特点?另一个是STEM是否一定要开发成独立的课程?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STEM教育研究和实践中非常重要、有必要讨论认识清楚的问题。范博士提出的观点:一是应该在特定的现实背景下,提出STEM教育的实施特点。二是STEM教育应积极融合进国家课程,也可以开发成独立的校本课程,但开发独立的STEM校本课程时应当放在学校课程整体中设计。这两个观点很新颖、富有启发性,值得我们未来继续深入研究讨论。

  

  项华教授的《关于STEAM综合能力测评的思考》强调了测评的重要意义——测评是一个核心问题,它决定了课程与教学的性质与质量。并介绍了STEAM教育中难以“融合”的三大途径、教学综合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测评策略以及活动展示。项教授的报告,很好地回答了“STEAM综合能力”是什么以及如何测评的问题,非常新颖有意义,也给出了几年来关于如何测评的研究成果,非常值得签和学习。也是未来学校及企事业从事STEAM教育需要认真学习的内容。

  

   张逸中主任分享了《STEAM教师实践分析及测评案例》。报告一语中的地指出:中国现阶段的STEAM教育只是理念上的接受,只有概念,没有标准。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全部遇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无法操作。张博士结合案例,分别从STEM认知的统一与未统一、STEM教师实践视角分析、STEM内容辨析和实践路径以及STEM的测评等方面,为基层教学进行了实践引领。

  

  陈雄社长为大家带来了《创新学习新范式——青少年STEAM综合能力展示活动》示范经验,从AT、MT、IT、DT、AI角度描述了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紧扣STEAM教育的功能、宗旨展示了活动方案以及训练途径,并部署了下一阶段活动计划。

  人工智能:智能教育势不可挡

  3月8日上午,第三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专题进行了深度探讨,论坛进入新一轮高潮。

  

  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丁书林主持了人工智能专场论坛。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刘三女牙就《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未来教育》做前瞻性分析。刘教授根据我国人工智能起步的特点,从背景、趋势、挑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明确指出新一代信息化革命将带来游戏规则的改变,信息化技术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拐点已经来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会重新改变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从趋势看,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未来教育将形成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刘教授从教育主体的透明化、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场景的泛化、学习过程的设计化、知识的无边界化、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和教育服务产业的数据化等七个方面,全方位地阐述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面对技术挑战。刘教授从新型技术环境下教育伦理的规范以及无法预知的未来领域角度,提出希望:必须有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团队对未来教育进行积极研究。

  

  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周建设通过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发展的一段视频展示了近年来首师大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探究成果,为接下来的报告《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之探索》作了铺垫。周主任说:“做教育装备者,如果不能走进教育,就不会有大的成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技术与教育的密切关系。他还指出:“教学有无灵气,答案在专家手中。”报告中精辟分析了科学视野下的四个时期、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中国教育的近期目标,尤其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四个发力点,把理论、技术、实践、课堂贯穿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完整而清晰地论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径。

  

  论坛紧凑而有序,接下来内容转入实践领域。北京中庆现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为之博士从专业的角度作了《人工智能在教学测评过程中融合应用的探索》报告。王为之认为:AI本身不具有场景,课堂就是技术生存的场景。但无论做教育还是做技术都需要理论基础。报告认为,从教育行为分类,到技术功能层面鉴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人工智能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活动进行自动学情分析报告,提供学习评价。从宏观上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教育精准控制,进而达到均衡发展的教育目标。

  

  此次高峰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与国际现代教育比较的视角,美国比特实验室创始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联盟秘书长曹伟勋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人工智能在美国K-12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与技术工具的关系正引领人类走向奇点,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正在超越人类能力,因此,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帮助学生打造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的是:我到地球上,是来做什么的?曹秘书长向大家介绍了美国课本新课标,其中最为突出的理念就是:未来职业是不存在的,人类必须为未来作好准备。并将传统教育和比特实验室教育作了对比。这场报告的高潮是由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带着他用一周时间利用技术和模块做出来的作品——“让妈妈听听我的心”,现场为大家作了成功的演示,表达了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人工智能更重要的是人的感情。这场报告重在实施效果,充分突出了“转知为智,寓教于学”的教育理念。

  

  珠海市金湾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主任李恒才为大家带来了《珠海市金湾区智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首先对金湾区及智慧学校近年来开展互联网+、智慧教育、虚拟现实、物联网、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介绍。然后以金湾区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及SDN技术、智能运维平台部署,以建设金湾区航空新城小学普通教室常态录播及AI人工智能听评课系统应用,以金湾区中学使用智学网等案例分享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成果,分享了金湾区教育城域网运维智能化、常规课堂听评课智能化、师生教与学评价智能化的实践成果,为今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同时也将改变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教育人的不懈追求。正如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会长周长春在本届高峰论坛的闭幕词中所说:“本次论坛是一次高水平、有广度、有深度、有引领性的大会,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今后将继续举办以未来教育为主题的各种专题研讨会,不断加强与多方的交流合作,呈现和宣传更多前沿的未来教育成果,探索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变革的路径、形式、方法等,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周会长在最后向参会代表们展望了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在2018年的重要活动和工作,包括联合主办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举办第四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南京)、开展2018年“十三五”规划课题工作、开展教育信息化培训工作、启动“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工作以及推动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与会员单位合作等工作。希望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能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发展平台,对中国教育进入智能时代发挥促进和引领的作用。

来源: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 责任编辑:李瑶瑶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