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河南大学体育论坛580*60 第六届图书馆论坛580*60

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教育,但极大改变教育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5-04 09:50 围观1133次

  

  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非常有必要。“融合”就是一种“变”。我们有必要考虑影响这一融合的两大因素:非人类因素和人类因素。非人类因素,即天地宇宙自然因素。这些因素的基本面人类从来没有、今后也难以改变适应或避开,甚至还没有很多认识;但人类因素中,人类是可以认识、影响、改变的,因为人类因素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是可以掌控的(“可以掌控”与“掌控了”是两个概念)。人类因素是哪些?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力:技术力与文化力。不要认为是经济力和军事力,这两个力都是由前两个力决定的。

  人类的技术力和文化力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两个力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是教育传承人类的技术力和文化力,并促进产生新的技术力和文化力;二是教育又依存于技术力和文化力,利用技术与文化来举办教育、发展教育。

  人工智能属于技术力,所以,要讨论它与教育的融合,且是深度的融合,这就是我们本次讨论的原点理由。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正在变革许多行业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是2016年3月, “阿尔法狗”下围棋4:1胜过韩国的李世石。这表明在逻辑与运算方面,智能机器人可能超过人类。

  假设把人脑看作CPU,把人脑和芯片对比:人脑有300亿个神经元,而Nvidia芯片中的晶体管数量己达到210亿个。人类的大脑从4000年前到如今,它的神经元数量一直没改变。但是芯片里晶体管的数量还可能呈百万倍的增加。人的智商IQ通常为100,而那些天才,如爱因斯坦,达芬奇等它们的IQ可达200,但是30年之后,智能机器人的智商IQ可能达到10,000。

  如果这天真的来临,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智商远超过人脑,业界称之为到达“奇点”。

  未来智能机器人,加上智能汽车等的数量有可能超过人类的人口总数。

  未来的智能机器人要替代人类的部分工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变革许多行业,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深,但人工智能对我们影响可能会更深。其中,也包括教育。

  2017年高考期间,两台机器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分别拿下了高考数学134分和105分。对此,马云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这引发了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影响的热议。

  目前,世界都在关注美国和中国,事实上世界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国家的两个力:技术力和文化力。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前后共4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件是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当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时,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美国与中国谁对世界的影响力大?这将取决于这两个国家各自的技术力与文化力形成的综合影响力,当下还属美国影响力更大。但中国在追赶。有证据表明,不多岁月后,中国GDP将成为世界第一。

  在文化力方面,特别表现在国家价值观层面,美国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总是以美国利益为先,只让其他国家当跟随;而当代中国则表现出了绅士风度,凸显出了伙伴精神,我们倡导的中国梦、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赢共享的宗旨和共同追求,其文化力显然胜于美国。

  可以说,中国的技术力与文化力之和超过美国,将指日可待。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中国的影响力将超过美国,使世界加速走向美好。人类通向幸福的使命最终一定由全人类承担。但在这一通途中,中国有可能承担有相当大影响力的角色。这既是历史的承担,也是历史的机遇。

  对全体中国人来说,则是无比重要与崇高。承担这一角色,正如单个的某人承担有影响力的角色使命时,应有高尚的优秀人格、杰出的能力一样,国家也应有突出优秀的国格、异常强大的国力,这一定表现为由最优的文化力和最强的技术力表现出来的综合力。

  2017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其目标是,希望到2030年时成为世界领先者。这为我们人工智能的发展描绘了国家层面的蓝图。

  人工智能将极大改变教育

  既然未来中国的国力、地位、影响、责任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基础在哪里?当然在教育,也只能在教育。中国的教育及其课程如何做准备,要做哪些根本性的变革?其中,技术力的改变与发展最为关键。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在哪里?不是文化力,而是技术力,人工智能领域就是重要的战场。

  有一条经验法则:如果普通人的某项思维任务只要不到1秒即可完成,那么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自动化。

  人工智能短期内可能给个人带来的最大威胁在于抢走工作岗位,通过人工智能去自动化的工作正变得越来越多。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智商(IQ)层面,如果跟机器比逻辑和运算,人类很快就会败下阵来;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鸣性等(EQ)软实力,则是智能机器无法取代的。机器善于考试,并不意味能够代替人去创造。而创造性教育,必须由老师亲力亲为。

  在未来,人和机器必然是世上两种性质不同、但能力相当的物种。这两种物种要想并存,就要有差异化。

  教育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智能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以深化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全面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潜在价值。

  教育机器人和智能教学系统是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典型,在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的过程中,将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激发学习潜能。

  ​人生中心教育创新的积极应对:信息空间成为课程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提出,世界正从原来由人类社会和物理空间组成的二元空间,向由物理空间、人类社会和信息空间构成的新的三元空间演变。

  非常巧合,我们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正在研究人生空间、教育空间与课程空间。2010年3月,我们提出了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论,并构建了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进行了人生中心教育学校的办学实践,现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人生中心教育认为,教育是为人生的,所以应以人生为中心。人生的空间即教育空间,也即课程空间。对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学生存在五个人生空间:学校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信息空间;对应的课程有:学校空间课程、自然空间课程、社会空间课程、心理空间课程、信息空间课程,这是以空间维度划分得出的“全空间课程”;人生中心教育又认为:任何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人生公理),所以,如果从课程的功能维度划分,则可得出“全功能课程”:做人课程、做事课程、生活课程;合称“全课程”。

  所以,信息技术,含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影响、作用、改变着各空间的课程,而且在信息空间中存在课程,应该在信息空间创造课程、做教育,这种教育可能更有兴趣、更有效率、更有创造。

  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局与整体来看,其间的关系即融合的方向有二:一是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工具,其作用在于影响与改变教育与课程,包括目的、内容、方式、技术与途径等;二是信息空间作为人生空间而成为课程空间,存在教育与课程,因而可以进入,可以做教育、做课程。我认为,后者的意义更新、更重大。人生中心教育不仅关注前一层面,更高度关注后一层面,这是教育与课程的新领域、新空间。

  (原标题:名校长李金初: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教育,但将极大地改变教育)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李金初 责任编辑:李小兵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