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2018高考预防作弊 各地大显神通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6-08 08:58 围观9087次

  作为我国最接近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高考给了无数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机会,高考防伪防作弊自然成为重中之重。各种高科技产品的加持,也正是为了保障此机制的公平公正。为了确保2018年高考安全、平稳、有序进行,各地在防止作弊工作上也是各显神通。

  北京:防范高科技作弊成亮点

  防范高科技作弊是今年高考安全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北京提前启动覆盖全市和局部远郊区的固定监测网,对考点及周边开展专项电磁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排查可疑信号。考试期间,监测车辆将在路上巡查,配合固定监测网,确保考点电磁环境的无缝隙监测,两组无线电执法人员还将在考试期间分片值守。

  重庆:实现三级联网全覆盖

  重庆严格考务管理,完善考场安全管理体系。考生均在标准化考点、标准化考场内参加考试,实现“三级联网”和“全覆盖”。每场考试结束后对考场实行封闭管理,各考点必须设立专用通道。同时,重视监考员配置,增设视频监考员,加强对考场的监控。严格入场检查,考前集中对考场监考员进行身份验证和违禁物品检查;考生入场时使用金属探测仪在视频监控下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坚决防范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考场。

  江苏省:首次应用侦测引导阻断技术

  今年,江苏省高考考点在作弊防控系统中,首次应用了侦测引导阻断技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技术人员表示,无线电作弊信号在空中发射,看不见摸不着。传统的阻断方式是架设屏蔽仪,不管是否有作弊信号都在不停地扫描,效率较低。现在通过捕获空中信号,还原内容,更加精准。毫无疑问,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为作弊防控带来极大助力。

  江西省:启用国家标准化考试考点

  今年高考江西省启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首次全面对全省188个考点共12209个考场进行远程实时网络视频监控。标准化考点新增的网络视频监控组,可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到各考点学校五级远程网络电子监控,通过在考点安装各种设备,利用互联网连接形成全省网络,完成考点本地的视频监控和上级对下级的网上巡查功能,对于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实行身份验证和“无声入场”

  今年,河南共有98.38万考生参加高考。为防范考试作弊,今年河南全省859个高考考点继续实行身份验证、“无声入场”。根据河南高考相关要求,考生入场要经指纹、照片、身份证“三合一”身份验证。入场时以“无声”为标准,即考生入场须接受金属探测器检查,没有报警声响方可入场。这也是为了全方位防范通信器材作弊,确保考试安全。

  按照规定,入场时,严禁考生携带有金属的物品。禁止穿着任何带有金属物品的服装(带金属挂钩和钢圈的女生内衣)、鞋帽(带金属的鞋带、鞋眼、鞋底、装饰)、腰带、裤子挂钩、衣扣;禁止配饰项链、耳坠、发卡、手镯、戒指等物品。

  不过,高考时允许考生眼镜上带有金属,但监考人员会查看眼镜是否超宽、超厚、偏重,是否有针孔、开关等。因身体原因需要带入的特殊物品(如助听器、胰岛素注射泵、心脏起搏器等),须由负责高考考生体检的医疗机构出具相关证明和考区招办出具审核材料,考生入场受检时出示这些证明材料。

  武汉:试卷保管360度监控无死角

  今年,武汉对运送试卷的车辆安装视频监控,实行试卷运输过程全程移动监控录像,确保试卷从保密室到考场的360度监控无死角。今年高考,所有考点保密室都实现了24小时视频监控,这一系统与武汉市招考办、湖北省考试院和教育部的监控相连。这样,教育部可随时“远程巡考”武汉市任何一个考点的保密室。

  深圳:采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技术

  今年深圳将首次在高考考场试用人脸识别技术。深圳全市48个高考考点均实现了考试全程信息化辅助管理,统一搭建了网上巡查系统、网上通讯指挥系统、考务统一指令播放系统、考生指纹验证系统、作弊信号防控系统等“五大系统”,并统一配备金属探测仪、设置“试卷封闭式流转通道”,严密监控考试过程,严防各类考试违规作弊行为。

  西宁:考场监控和防作弊系统全面升级

  今年高考青海省西宁市首次启用人脸识别身份验证系统,并对西宁市高考考场全覆盖。同时,为确保高考安全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西宁市今年对考点考场巡查系统、防作弊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考点考场巡查系统具有视频实时监控、备份、回放功能;防作弊系统新增了无线信号监测功能,还可压制可疑信号。

  每一年高考的安防技术都会有所提升,今年又尤其突出。作弊技术与安防技术的一次次的博弈,推动了高考安保向前发展。不过,高考并非人生的终点。在此,笔者衷心希望各位莘莘学子保持良好心态,并预祝考出理想成绩。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杨静 责任编辑:杨静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