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遂宁教育局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8-01 10:07 围观1330次

  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互联网 教育”网络扶贫工程

  让网络扶智助力教育扶贫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摆脱贫困的根本在于教育,在于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意识和技能。

  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借助互联网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克服交通闭塞等优势,通过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和网络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了教育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教育扶贫指明了一条新的脱贫之路。

  激活各方力量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使命就是引发学校成员集体的文化自觉,通过共同努力集聚、编织一张“意义之网”。在网络文化环境整治方面,市教育局配合文广、新闻出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的治理,着重清理网上低俗有害信息,着重解决网络游戏等制“黄”传“黄”突出问题,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课堂教学、召开主题班会、观看视频、专题教育讲座、辩论、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今年2-3月,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课》课件宣传推广工作,各学校组织学生、家长集中观看视频课件,做好家校共育;4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对学生使用网络和APP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问题要及时教育和引导,告知家长引导子女合理上网和使用手机,做好《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和回收工作;5月,市教育局集中开展“推进中小学减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网上调查活动……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使用网络。

  在网络扶贫方面,市教育局组织学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文明上网,开展“网络祭英烈”、“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等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将网络公益扶贫纳入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市已建立400余个“留守学生之家”,均配齐供“留守学生”使用的电脑、电视等,留守儿童通过网络与父母沟通,通过网络开阔眼界。

  畅通工作渠道网络扶贫工程成效初显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在扶贫工作中,市教育局以“3211”建设计划为抓手,以活动和培训为载体,以共建共享共治为目标,为网络扶贫工程添砖加瓦。

  在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方面,“三通两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全市“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基本构建起了人人可享有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整合中省市、县各类项目资金,以“全面改薄”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全市累计投资近2亿元大力改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OOMbps以上,边远地区和贫困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达到4Mbps以上。全市已建成无线校园40所,录直播教室30间。投资280余万元的遂宁市教育云平台首期项目于2018年1月试上线运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多级分布、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云和管理服务体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有2万余名教师10万余名学生已注册试用遂宁市教育云平台,预计到2018年底100%的教师和50%的适龄学生将注册应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学校空间教师注册率达85%,初中以上学生注册率达33%。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教育局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教育信息化大赛、微课大赛、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取得了成绩显著。在20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中,我市参赛教师已达1.1万人,参晒作品达1万多件(截止6月28日),参晒面、参晒作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100余名教师参加了全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参评作品达876件。

  今年,我市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纳入校长任期目标和校长提高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教育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完成26500余人次,完成率97%。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120人次,组织遂宁教育云平台应用培训700余人次等,各级培训人数达40000余人次。

  今年上半年,我市还组织贫困地区教师参加了全省信息技术与书法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足球教学深度融合培训观摩活动以及校园电视摄影技术人员培训、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机器人裁判员培训等活动,累计参培人数达219人。

  全市“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项目实现全覆盖并全部顺利完成软件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了本地资源开发和购买优质资源“双轨并行”的资源补充机制,不断丰富完善本地资源并开展应用;建好“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将优质资源辐射到偏远学校、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有效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能力素质不足和缺科教师问题。

  打好扶贫组合拳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网络扶贫工程是“授人以渔”的造血式扶贫行动。目前,我市网络扶智教育扶贫工程的攻坚行动正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2.0计划已启动实施。

  接下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大推进网络公益扶贫行动向学校辐射工作的力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及周边200米内网吧接待未成年人情况排查,配合相关部门加大扫黄打非力度;积极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扶贫活动;通过实施网络文明进校园和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加强贫困地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加强学生绿色上网教育。整合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校内外资源,通过志愿服务、儿童关爱等多形式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安全上网,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同时,配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与扶贫、扶智相结合,力争2022年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实施“智慧课堂”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智慧课堂示范学校,引领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入创新新经验、型模式;实施“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教师尤其是贫困教师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素质;实施“三个课堂”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四个实施”,全面推动网络扶贫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

来源:遂宁新闻网 作者:廖媛媛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威海市环翠区:打造“互联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样态
    山东省教育厅04-20
    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坚持“城乡同步、强化应用、融合赋能”原则,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行动,全面打造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信息化建设 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11-22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持续强化系统设计、校企合作、教师发展等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数字+教育”治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模式,赋能学校事业高质...
  • 山东青州市:“互联网+教育”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10-24
    近年来,青州市多举措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打通教育互联网化改革路径。投资1.8亿元建成全省首家互联网学校,投入使用高标准教育...
  • 甘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 探索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
    教育部09-13
    甘肃省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契机,通过强组织、强硬件、强创新、强应用,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组织,完善建设工作机制。甘肃省教育厅将教育信...
  • 湖南创办网络大课堂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
    湖南省教育厅05-06
    近年来,湖南作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遵循“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应用为王、实效至上”的原则,推进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创...
  • 泰州海陵:聚焦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4-08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聚焦政治引领、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师能提升、依法治教等五大重点任务,坚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政治引领,确保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落...
  • 哈尔滨音乐学院师生“屏屏”相见 携手共“课”时艰
    黑龙江省教育厅04-06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3月2日以来,哈尔滨音乐学院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教师依托腾讯会议、钉钉、瞩目、智慧树等多元化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师生有序相聚“云课堂”,...
  • 平顶山市多措并举做好中小学线上教学
    河南省教育厅01-20
    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平顶山市教体局印发《平顶山市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网上教学实施方案》,规定网上教学小学中高年级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