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不论未来教育如何变,学校“三件事”不可或缺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8-10 09:18 围观1456次

  想象一下,当学校不再只有座位整齐的教室、食堂,老师不再只负责讲,学生不再只负责听,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教育会是什么样子?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顾远认为,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而专业性极强的事情将有学校完成。在他看来,创新教育的未来不完全在于科技能发展多么高级、迅猛,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参与其中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迭代的创新中,教育的恒久价值,是为了每一个人,能够自由地追求幸福,成为完整的人。

  一提创新教育——“机器人?”、“编程?”、“高科技?”…… 绝大多数人,首先能联想的就是这些前沿科技所带来的“新”,于是认为这些在试验期的新的“教育理念”,非常人能接触,更不是随便能在生活中实现的。

  顾远不这么看。

  2011年,顾远创办Aha社会创新学院,2014年开始做教育加速器,从做教育创新,再到做教育创新的支持者。他笑称自己这个CEO与众不同,E代表的是Enabler,赋能给人、支持他人成长发展的人。

  工作20余年,他当过高中英语老师、当过管理咨询师,也创过业。回顾起来,几个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身份其实都贯穿着他对人、组织、和社会的好奇心,想要学习、实践新的事物,并为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顾远

  教育创新在他看来,并不等于高科技。社会化学习、青色组织这些貌似陌生的创新教育理念正在很多教育机构发生着,也极有可能发生在家庭之中,甚至已经在发生。

  以下是外滩教育与顾远的对话内容。B=外滩教育 G=顾远

  创新教育≠高高在上的教育

  B:您自己做教育创新有7年,做教育创新支持也已经4年,这些年里,您看到中国的教育创新领域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可能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小众领域。

  G:第一,我直观的感受是,做创新教育的人和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从2014年开始做教育加速器,支持教育创新机构,每年的申请人数都有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一年比一年高。第一年400个,第二年800个,第三年就1400多个申请者。

  第二,这中间有大量的是家长在自己做,看似意外,不过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教育自救势在必行。第三点观察是,教育形态和内容越来越多元,自然教育、项目制学习、研学营……,有些能细致到落点在学习障碍儿童的性教育,还有针对青少年的信息素养等。

  B:您怎么定义创新?或者说,什么样的观念、做法才称得上教育创新?

  G:不止在教育领域,我认为任何领域的创新都符合一些基本的特征。对创新的定义,我最认可的有三种。

  第一个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定义,他说创新就是新的生产函数。就是同样的投入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出。

  第二个是“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定义,他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强调创新不由那个人自己说了算,是由你要影响、要服务、要帮助的人群说了算。

  第三个定义是我说的,创新其实就是持续的改进。不要想到创新就一下是颠覆性的、很大的改变。创新就是我今天做得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

  B:那就是不断在变化嘛,但变化中间,有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它是什么?

  G:不变的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教育是为了帮助人成为人。

  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活泼的、自由的、成为自我的人。内心丰盈,能够自我成长,自我成就,有能力并且有权利追求幸福的人。

  人工智能大热,对于教育的影响是有的,但是它并不体现在人工智能要抢人类的饭碗,所以我们得搞好教育,与AI竞争。它体现在,人工智能实际上是倒逼我们去反思“何为人”,进一步的迫使我们去思考教育如何帮助人成为人。教育不是培养人成为工具,让人去跟AI竞争,更不是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那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育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0年前我当老师的时候,就凭着自己的价值观给自己确定了这么三条基本原则:

  1、师生平等。作为老师,我带高中,和高中生的对话态度就像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对话,不是说我教育你,所以你就必须服从我。每当学生的观点很好,让我有收获,我也会觉得很开心。

  2、教书育人,更看重育人。我曾经跟学生讲解“二八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所在。我教英语,我不会也不希望强迫对英语实在不感兴趣的学生,我甚至允许他们不上英语课把自己精力更多放在自己更有优势更感兴趣的学科上。

  3、兴趣为前提。高中英语有个考试题型,叫完形填空,学生们都特别头疼。我就想,如果换个思路,发挥想象空间,把这个题型当做一个侦探游戏,把被海盗破坏的词,综合各种知识推理出来呢?就变的很有意思了。果然学生们都很受用。

  而在主流学校,可能这些原则恰恰是相反的。那里更讲究的师道尊严,讲究的是老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向学生的灌输。唯分数论,不大关心学生的兴趣,强调“你必须学”。

  B:这里好像有一些矛盾。一边说与AI竞争是为了工作这个假设错误;一边认为主流学校教育之于农村孩之所以错位,是因为整个中学教育是为大学,为更高层级的知识学习做准备,而农村孩子很少能考入大学,其实更应该学技术?

  G:就这个问题,教育创新界主要有两派观点。

  有人认为,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奔着高考入大学,不公平也没必要,因为这与他的真实生活脱节,更应该帮助改善生活,提供课程以改善生存换件。

  但也有人反驳,这样做不是剥夺了这些诶孩子成为更好的人的权利?农村孩子怎么就不应该知道莎士比亚知道美的东西,就得一辈子种地呢?

  实际上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对立其实本身不太成立。对立存在,意味着他们默认知识和技能本身有高下之分,认为读大学在大学里学到了莎士比亚,知道了琴棋书画就高人一等。第二点,双方都默认这两条路线之间是不打通的,认为人文通识素养就属于比较高阶的教育,和修车、放牛、种田这些事情是两个维度。

  他们把这两者割裂开,认为这两者是不能通的。我我从来都从来不这么认为。在寻常事物之中,其实都蕴含着高尚的美好的东西,这两者之间并不割裂,在实践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更深刻的知识。现在打通两者,我做具体的事,难道就不能去思考一个抽象的问题了吗?

  这其实是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只能教那些高高在上,在云端的飘的东西,而干不了任何基础的东西,那就不是好老师。反过来,一个只能教低阶技能,但是却不能让孩子们从具体实践中来感受到更深远的东西的人,也是比较一般的老师。这个时代需要更好的老师,能上能下,从寻常事物中能看到更高远的东西,而从更高远高远东西里面能够还原到日常生活之中。

  B:有观点认为,好的教育本来就是精英的,创新教育有时候也被等同于AI等高科技的、高高在上的教育。

  G:过去贵族式教育是好的教育,缺点是难以普及;现在学校教育呢,是能够普及,但它又是很烂的教育,因为它非常平庸,非常标准化。这样一看似乎的确是,好的就是不能普及的。

  我觉得这句话在过去也许是成立的,但在今天这个时代在说这句话,我就认为是偷懒。

  原来为什么认为好的教育是贵的?就是因为把“好”的很多元素都割裂开来了,跟生活本身割裂开来,变成一个非常昂贵的东西。就比如说艺术之类,觉得美术高高在上的。我生活中为什么不可以用美学?难道创客课程就只能用3D打印机吗?我自己动手摔泥巴可不可以?用的原则不是一样的吗?主要的学习的能力不是一样的吗?

  打通了之后,你发现普通生活里存在着好多教育的机会,而真正难点在于什么?真正难点在意识、能力。因为刚才我们说的那些东西听起来很简单,但它需要的能力更高。不是所有人都能从日常生活中寻求到美,不是所有人都从摔摔泥巴的过程来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提升更多的这个动手做的能力。

  社会化学习将完全取代学校?

  B:公办教育真的一事无成吗?

  G:当然不是。现在主流教育体系诞生以来,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教育普及,把原来只有贵族才能接受的教育变得平民化。只是,在它的好处已经被满足的情况之下,原来这个体制之内的一些弊端就开始更多的暴露出来了。

  B:您说您赞同“凡是能百度到的,一定不是教学真正价值所在”,人们也常诟病背诵教学法等。但问题是,比如古诗文,它能被搜索到,但通过背诵而记忆的这些诗文,或许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底蕴。您怎么看?

  G:这个观点非常常见,它里面涵盖的两个常见的误区。做创新教育的人,并不反对学习知识,反对的是“唯知识”导向,而忽略技能;也不反对记忆知识,反对的是“死记硬背”这种知识习得得过程。还有第二个,不是能够搜索就不需要记忆了。如果你没有储备东西,连创新创造都没有素材,它同样它反对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

  B:所以您更推崇“社会化学习”这种方式?

  G:社会化学习更像一种教育哲学,而不是教育方法。之前说过在教育创新过程中,教育的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不变的,其实还有一样需要改变的,我认为就是根基上的教育哲学,把社会化学习作为新的教育哲学。

  社会化学习总结起来,简单三条——

  1) 学习在窗外

  这里的“窗”是指传统教育体制。到真实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而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僵化的学校教育体制之内。

  2) 他人即老师

  和“他人”一起学习,向“他人”进行学习。这里的“他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老师”,而是在同学、父母、社区、社会之间创建各种各样的学习关系。

  3) 世界是教材

  过去,教材就是学习者的整个世界;未来,整个世界都可以是学习者的教材。

  为什么上课只有学科老师来带领?学科老师不见得知道所有事情,孩子们的问题,怎么不可以找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解答?上课一定在课堂、在学校发生吗?为什么不能从广阔的社会里面寻找?

  以前我们谈到教育和学习,天然等同于学校教育,等同于师生之间的二元传授关系。社会化学习,根本上而言在重新界定教育和学习,把一切固定的概念打破,颠覆所有曾经默认的前提。

  B:社会化学习中,其实也有学习者和教育者这两种角色,只是不单一的是学生、老师这样的身份了,您认为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有向世界学习的意识,社会上各界角色对教育有意识,哪个更重要一些?

  G:我认为是后者。重构整个系统,如何让企业、博物馆承担教育职能,让专业人士成为学习者的导师,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的,不是所有人都懂如何做导师。

  B:社会化学习会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吗?

  G:当然不可能。学校仍然会存在,但学校的职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会成为整个社会化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场域一个机构,并且是其中重要的机构,但他再也不是唯一的机构了。

  我们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假设现在社会学习的一个新的社会化学习系统已经发生了,学习和教育的弥散到社会领域里面了,而学校呢有些学校还特别固执己见,顽固地说,不干,我们就要保持原样,那么他会面临什么样情况呢?最典型情况就是他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学生不来,老师不来,学校就瓦解了。

  但我认为学校是有这么几件事情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天然地能进行社群学习的号召。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还是要见面,需要空间、环境、氛围,但这个学校是需要重新设计的,可能有类似于咖啡馆的设计,类似于电影院的设计。学习者还是需要来到这个定期到来。

  学校变得更像一个共享空间。整合导师资源、邀请老师,提供教学材料,如3D打印机等等。

  学校将更像一个研发中心,有很高的教育研究职能。研究如何促成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教育等等。而且它的研发不是大学学术式的研究,它是基于社区的行动研究,因为它整个场域里面就在发生教育啊。它也要做项目设计。到时候,学习项目最好的设计的肯定也是在学校。因为他最专业。

  这些专业性极强的事情将有学校完成,其实,学校反而会变得不可替代。

  打破“父母”唯一身份

  B:您刚刚说社会化学习是在颠覆、打破,把视线拉到家庭中,家长这个身份是不是也是可以被打破?

  G:没错!

  现代人把自己人为的分割成了几个身份。我在这个时间段是叫“母亲”,在这个时间段是一个企业的“员工”,那个时间段我是一个“女儿”。但,等等!我是一个专业技能人员的时候,难道我就不能参与教育了吗?

  比如说,家里有一个办公桌原来是留给我一人工作的,现在,我和孩子一起腾空这个桌子,并且留一个区域给孩子。接下来,我跟孩子讲:“接下来一个小时,你在你的区域做你的事情,我做我的工作”。在这个一小时里,“我”究竟是一个家长,还是一个这样角色呢?

  孩子觉得爸妈在旁边很开心,“我”也可以做工作。两种角色都是啊!

  一个人一旦严格划分了身份之后,会觉得互相干扰、此消彼长。但并不一定啊。换一个想法,和孩子的互动让“我”跳脱了平常的思维模式,精神得到休息,或者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沟通能力的成长可以迁移到职业里头。

  B:那么,家庭中的社会化学习,能够怎么做呢?

  G:社会化学习的“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是教材”这三句话,每个家长都可以细细的体会思考。

  家长应该保持一种敏锐。我可以把周边的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人拉进来,扮演一个导师的角色,作为什么样的场景拉进来?家长会发现生活中无时无刻、无处无人不能够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每天,家长也许拉小朋友下楼散散步,原来把它定义为散步,只有散步。如果为散步的时候多一点动作呢?每天散步都要经过这条路,你看到那朵花,看到那一片那片草地,让孩子观察一年四季它什么变化?这就是学习。孩子会遇到意识到生命是怎么样来的,培养对自然的热爱。这不就是一种一种学习嘛。

  他人即老师也是一样的。有个教育创新团队,给家长支了一招——凡是来串门到我们家来串门的,都负责给我们孩子讲故事。难吗?不难吧。而且是不是很有乐趣,比每天要见面,大家就吹牛、胡吃海喝,我就有意思多了。

  学习,学习是无处不在的,教育也是无处不在的。

  B:社会化学习之外,您最近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青色学校”、“青色组织”,你为何对“青色”如此情有独钟?

  G:青色组织有三大特征。自主进化、自主管理、身心完整。

  自主进化:组织本身的目标是进化的,不是由一个人事先定好,然后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实际情况变化而发生辩护。

  自主管理:所有人员不是被管理,不是领导指派,而是有自我观念的。

  身心完整:组织中的人是“全人”的状态,鼓励每个人展现和发展完整的真实的自我

  所以我一直认为,青色组织的理念在教育领域是天然最适合的。

  B: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微小组织,而且更紧密。“青色组织”也可以用到教育中?

  G:当然!

  家庭里面也有很多目标的,这个这个目标可不可以是孩子一起来参与的?

  比如说我们要去度假,家长可不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

  “去迪士尼?没问题,不如我们一起设计下,怎么在迪士尼玩得更开心,我教你用Pad搜索东西。”爸爸可以这样说,过一会,“爸爸现在去去做饭了,就去工作一会,半小时以后你可不可以给帮忙介绍一下这个迪斯尼面是什么样子的?爸爸妈妈也没有去过,可能还带同一个另外小朋友也去,那你可不可以给他设计一个路线?怎么样?”你甚至可以给孩子说,“我现在有200给你200块钱预算,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设计一个一天怎么玩的更开心?”

  整个过程,这个孩子是不是目标自主进化的?孩子自己安排好行程之后,甚至头天晚上根本不用家长说就自己早早睡了,这不就是自我管理嘛。身心完整,不用说啊,他整个过程全程参与,自己设计,哪怕排队排得不爽了,也没理由跟父母吵架、哭闹。

  青色组织、社会化学习这东西真的是高高在上的理念吗?生活中处处可见,真的把它化为行动,你就会发现——唉呀!生活好有乐趣,也没那么难!

  B:整个教育体系发生变化,老师的水平“能上能下”、家长不再只有一种身份,在您的想象中,这个未来多久能看到?

  G:我觉得未来不是想象出来的,未来是做出来的,我一直这么说。

  常常有人说预测一下,多少多少年以后……我马上就反问,那你现在在做什么?

  因为你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会决定未来的时候会怎么样。所以对我而言,我会觉得这个我会我会觉得这个变化速度会变得非常快,会超出我们的预期,甚至超出我自己个人的预期。

  我们已经在培养一大批的越来越多的能上能下的,融会贯通,打通知识和技能两种能力的好的学习者。他们自己他们未见得一定要去当老师,但他们自己可以影响周围的人。他们当父母影响自己的孩子,可以影响周边的这个社区居民,影响同事们。社会化学习,不就连成一片了吗?

  所以教育一定不是只是教育界的事情,更不只是教师才能做的事情。

  (原标题:不论未来教育如何变,学校里的这“三件事”不可或缺)

来源:外滩教育 作者:陆莹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2023年第六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在中华中学召开
    南京市教育局 中华中学08-23
    8月21—22日,第六届全国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在中华中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和...
  • 淮阴工学院强化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教育厅01-05
    近年来,淮阴工学院立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五大职能,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校城“五维”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 惠州市惠东县召开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暨首届创客教育培训工作会议
    惠州市教育局09-29
    日前,惠东县召开2019年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暨首届创客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惠东县府办、县科协、县教育局、县科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以及该县中学、中心小学(学校)校长、科技辅导老师共140多人参加了会...
  • 八爪鱼教育名师齐聚 举行“创新教育与跨学科融合教学”论坛

    八爪鱼教育名师齐聚 举行“创新教育与跨学科融合教学”论坛
    教育装备采购网09-11
    9月7日,“创新教育与跨学科融合教学”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联盟教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于广州八爪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
  • 南京农业大学“专创融合”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江苏省教育厅09-10
    南京农业大学以实施本科生创新教育改革为核心,构建“四项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与生命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走出了一条以“专创融合”为特色的大学...
  • 一文读懂创客教育
    教育装备采购网06-25
    在当下这个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众多的创新科技教育陆续的给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本义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
  • 2019年南京市第一期中小学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落幕
    南京市电教馆03-29
    3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19年南京市第一期中小学创新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班”在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落下了帷幕。本次培训是经南京市教育局高师处批准立项,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
  • 创新教育实验室全线升级 新增学习计划、实践课等功能
    教育装备采购网03-19
    ​近日,作为国内率先开展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的在线平台,创新教育实验室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升级,以更好地对接全国不同中学更为灵活的学习需求。据了解,在保留便捷的在线学习方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