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面对地震预测 科学仪器任重道远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8-15 10:20 围观714次

  导读:据中国地震网消息,8月13日1时44分,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

  作为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总是来的太突然,往往在顷刻之间,就让亲人生离死别。从小到大,课堂上每学期都会提到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自救,而当地震发生时,有那么一批人,想的却是如何保障别人的安全。据悉,云南通海5.0级地震发生时,当地人民医院的护士优先将新生儿抱到了室外避震,护士这一刻真的是天使,守护了祖国的花朵。

  08年汶川大地震、10年玉树大地震、13年雅安大地震……天灾无情,我们却一次次见证人性的光辉,但同时,一个问题也油然而生——科学仪器的发展,能否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地震预测?

  技术还是巧合?地震预测仍是世界难题

  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板块运动时,板块间的碰撞与挤压。但即使知道原因,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预测比起台风预测、潮汐预报等,都难很多,甚至可以说,目前还不存在完美预测地震的方法。

  针对地震预报,有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有记载的成功预报地震的案例有14例,但和实际发生的地震总数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这也让许多网友认为这种预测是缺乏技巧的巧合。事实上,这些成功的地震探测技巧并非完全是巧合,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的。其中,包括了对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周期预估、地球磁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地质勘测、动物活动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等等,但受限于地震规律的复杂性,这样预测得到的结果精准度、准确度都不是太客观。也因此,面对地震预测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寻找一款能真正意义上进行地震预测的仪器很重要。

  从地动仪到氡观测,地震监测仪器的发展方向

  提到地震监测仪器,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是地动仪了。地动仪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东汉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有文字记载其曾经成功发现了千里之外的地震,测震灵敏度可观。不过遗憾的是,张衡地动仪早已失传,只存在文字记载,而我们现在在课本中了解的,其实是后来学者复原的模型,这也使得仪器受到了社会部分打假人士的质疑,甚至有人根本上否决了其效果的真实性。不过专家表示,复原的地动仪模型经过模拟地震波试验证明是有效的,并且强调了史料是经过专业历史地震学专家的审核的,真实性有保障。

  而地动仪的复原成功也促使了后来学者对其原理结构的深入研究,并研制出了地震监测相关的地震仪、检波器。仪器依据地震波产生的原因,以及横波、纵波传播速度的不同,进行检测得出地震的强度、方向。地震仪也凭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成为了地震勘测中必不可少的仪器。

  但无论是地动仪还是后来的地震仪,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无法真正意义上做到地震预测。通常,这类仪器都是在地震还停留在伤害较小的纵波阶段时,就提前预报,防止后续横波到来时,横波及面波(混合波)带来的巨大危害。而真正意义上的预报,必须要做到能提前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过,近年来氡观测却给相关人士提供了希望。

  据了解,氡观测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岩石中的氡值会在地震前出现明显变化,这个变化早于地震发生,因此为地震预测提供了可能,而氡观测仪在此方法中也就成了关键之一。不过,由于固体氡属于国家严格监管的发射类源,运输不便、操作要求高,如何统一国家标准、建立完善的地震前兆氡观测网也成了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但无论如何,从地动仪到氡观测,地震检测仪器发展方向是稳定向好的。小编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检测平台以及地震监测网的完善,未来地震预测的准确性还是非常可观的。天灾无情,人有情,抗灾时,我们众志成城,地震撼动不了感情,相信未来,我们也可以让地震撼动不了我们的生命。

点击进入上海乔跃电子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上海乔跃电子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赵国成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