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见证40年︱那些归去来兮的故事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11-12 11:04 围观2244次

 见证40年︱那些归去来兮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40年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上万地派”,将出国留学的大门开启。一架飞机,在40年前的那一天冲上蓝天,搭载50位赴美读书的年轻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揭开了中国留学史上的新篇章。

  1978年,一系列对中国现代史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相继发生。这一年的6月23日,邓小平作出了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这一年的12月26日,首批中国访问学者起程赴美。由此,中国迈出了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4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改革开放留学路,几多感慨,几多自豪……10年,我们迈出蹒跚的一步;20年,我们带着未丰的羽翼振翅;30年,我们得到去与来的双重收获;40年,留学伴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助力强国梦——

  扩大留学,40年前一段难忘的记忆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1978年6月23日。这一天的下午,邓小平在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说: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扩大派遣留学人员,是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设计的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一段历史,教育部国际司原副司长李海绩记忆犹新:“文革”结束不到两年,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还受着“左”的束缚。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关于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令人惊喜。

  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部于1978年7月11日即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从此,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出国留学工作,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打破中国长达10年的封闭局面,扩大派遣留学生成为中国开放的前奏曲。

  “文革”十年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人们都想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小平同志的指示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开启了中国留学史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发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1978年,中、美两国曾就这一问题展开过一轮艰苦的谈判。

  中国驻温哥华、墨尔本、渥太华前教育参赞郭懿清女士,当时在教育部外事局出国处的工作,是参与选拔、派遣首批赴美留学生的人员之一。她表示,当时得知了邓小平的讲话后非常激动振奋。以前,国家派遣留学生主要集中在语言生方面,而此次强调要大量派出自然科学学生,留学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据郭懿清回忆,中央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决定后,随即派出了一个访美代表团。当时中美关系还处在互派联络处的阶段,中国教育代表团是以民间面貌出现的。代表团于1978年10月11日抵达华盛顿,从12日起正式谈判。

  谈判之初,双方意见差距较大。一个问题是留学生的人数。我们提出,1978年至1979年派遣500人,美国人觉得太多了。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的科目,美国方面也很保守。我们想学的是理工科,而美国提出了很多限制,特别是一些高精尖的学科不想对我们开放。

  最后,经过反复争取,双方达成了11项“口头谅解”。其中明确了“在1978至1979学年美方接受中方500名至700名留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中方接受美方60名留学生、访问学者”;同时议定,“双方鼓励两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进行直接接触”。

  1978年12月26日上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京接见了赴美访问学者团全体成员。当晚,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和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亲自到首都机场为他们送行。如此规格,让即将赴美的学生深受鼓舞并深感此行意义非同寻常。

  10年,扩大留学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

  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出国留学的大门终于打开,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中国教育在与世界隔绝了多年之后正式开启了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新征途。出国留学很快从细流小溪演变成巨大洪流,我国陆续与英国、埃及、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政府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

  见证40年︱那些归去来兮的故事

  在1978年后的10年间,以公派生为主流的留学生被派向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美、英、日、德、法,还有北欧、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每年派出的数量为3000人。于是,让我们在后来的年代里看到了一批批以“精英”为标记的“海归”们。

  虽然1981年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进入了中国,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手续办理的盲区,真正能够自费出去的人还不是很多。1985年,国家彻底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从此,中国向外留学的大门完全打开,很多人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国家发生大变革时,首先需要的是人才。40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在“文革”中受冲击最大的教育界、科技界,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与国外科技差距悬殊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高层次人才培养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从1872年到1978年的百年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不过14万人。而从1978年到2017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519.49万人。中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五百万人,遍布世界的中国留学人员群体迅速壮大,“海归”潮汹涌澎湃。留学生们远渡重洋寻求真知,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事业抱负带回祖国。

  扩大留学,让我们这个民族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学子们远渡重洋寻求真知,“海归”们承载着让中国融入世界的崇高使命,以巨大的热情参与和改变着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祖国带来了众多的新名词、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

  扩大派遣留学生是思想解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中国封闭多年后大开放的开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它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激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它带给中国、世界一个重要信号——中国的国门已经开放,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满腔热情地学习别人,追赶先进。

  20年,缤纷“海归”在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

  “海归”群体是教科文卫领域的创新主力,他们搭建了许许多多的科研平台,促进了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海归”群体创建了大批高科技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融资方式和发展理念,他们通过创业促进技术创新。“海归”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推手,又是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的一线力量。

  林毅夫,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海归”经济学博士。1987年,他辞去耶鲁大学的工作回国,先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所属机构从事研究,1994年进入北京大学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任主任。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目前,林毅夫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王辉耀,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从进入跨国公司到高管层,到出任加拿大驻港首席商务参赞,身兼14个商会组织的联络人……2002年,在王辉耀的极力倡导和推动之下,欧美同学会商会成立。如今,欧美同学会商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归”商业精英团体。2015年,王辉耀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万钢,1991年获得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奥迪公司工作10年。2000年,万钢回到同济大学,从普通教授、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到汽车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于2004年就任校长。2007年,万钢就任科技部部长,成为新一代海归留学报国的佳话。如今,万钢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学生通过参加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的出国留学“盛行”。许多学生靠个人的能力,赢取国外奖学金出国留学。当他们回国时,多数人选择了创业,不少人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成就。

  1993年,国家提出的“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留学工作总方针,成为国家在改革开放大潮第二个10年里推出的最重要的留学政策。1989年3月,旨在为“海归”们服务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教育部、原人事部、科技部开始表彰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设立各种项目吸引留学生,如科学院“百人计划”、人事部“百千万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等,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应运而生,实现了出国留学与回国发展的有效对接,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紧缺人才与战略后备人才。

  仅按已回国的留学人员计算,扩大留学40年为国家培养了313.20万高层次人才,平均每年培养7.8万多名高层次人才。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在祖国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有60%以上为留学回国人员,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留学回国人员。而在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校长中,80%的人具有留学经历。

  30年,归去来兮我们有能力吸引更多留学生

  进入到改革开放第三个10年的显著特点,是出国留学人数的剧增。到第三个10年末,出国留学总人数为121.17万人。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人出国留学,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0%以上。

  见证40年︱那些归去来兮的故事

  政府加强了对自费留学的监管,在1999年出台了对留学中介机构的管理政策,合法的留学中介为留学人员提供帮助指导,这是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占到90%以上的重要条件。2003年以后,教育部成立了教育涉外监管处,开通了教育涉外监管网,公布国外院校名单。

  留学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相关联,与国家的社会发展相关联。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来华留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中国的学历教育、中国的教育资源和综合国力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出国留学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开放,带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大提升,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出国留学工作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改革开放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世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标志。

  留学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相关联,与国家的社会发展相关联。扩大派遣留学40年,中国的学历教育、中国的教育资源和综合国力受到全世界关注。有学者提出,对于出国留学工作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和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高。

  扩大派遣留学40年来,中国教育界同国际教育界的合作交流日益加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进行,我国出国留学教育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卓越的贡献。

  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和行为,它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相关联,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相关联,也与人的素质相关联。中国的发展逐渐融入到国际运行的轨道,一个本质的变化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出国留学的人数规模在扩大,来华留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其中的含义是,中国的学历教育、中国的教育资源和综合国力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目前,有200多个国家的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汉语以外的专业。我国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形成了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互动的局面,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生的增加,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人才的流动开始转向中国。

  40年,进入新时代留学承载着新使命

  人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一代代海归学者贡献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华罗庚、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海归学者与改革开放后回国的第二批海归群体,在新中国建设之初,为提升中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发展标定新的历史方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留学事业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留学工作确立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人员输出国。

  进入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留学人员“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唯有如此,留学人员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日前,在华大学举行的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40周年座谈会上,四位1978年第一批留学人员代表——清华大学土水学院张楚汉院士、材料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柳百成院士、自动化系李衍达院士、医学院赵南明教授,深情回顾了40年前留学美国的点点滴滴,畅谈留学感悟,展望“留学”的明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教授表示,是留学时的积累为他回国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利用在美国学到的先进信息化技术,带领团队开辟了用多尺度建模与仿真技术提升传统铸造行业技术水平研究新领域。1999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2015年,他受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衍达,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年出国时他刚40岁出头,如今已经变成了“80后”。他用四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出国感悟:大开眼界。20世纪60年代,他与同事们凭着一张照片、一张图纸,做出了我国第一台数控铣床计算机,那时候他感到很自豪。在美国留学,先生的一句话令他受益:李衍达,别人做过的事,你别做。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他看来,打开眼界很重要。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南明认为,留学可使我们走出封闭落后。1981年,他留学归国回到清华,受命重建生物系。如今,清华生物系崭露头角,不仅培养出施一公这样的学生,而且出了7个院士。赵南明表示,小平同志讲要学精报效祖国、大家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重视人才、重视留学生,对这些方针一定要坚持执行。

  “展望未来,我想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来启迪我们的思路,指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向: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水学院张楚汉教授如是说。

改革开放40年留学大事记

  见证40年︱那些归去来兮的故事

  ●1978,邓小平听取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指示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规模。教育部增设留学生管理司。在国外的使领馆设立教育处(组),派外交官,主要管理公派留学生,兼管自费生。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请示》、《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指出自费出国留学是我国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对自费留学人员和公费留学人员在政治上应一视同仁。

  ●1991年,国家教委、人事部联合表彰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国家教委与中科院、上海、陕西、大连等组成招聘组,赴日本招聘留学生回国工作。国家教委对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回国人员给予科研启动经费资助。

  ●1992年,邓小平在珠海考察工作时说,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希望他们都回来,要作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在与长春高校师生座谈时,首次提出我国留学工作总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国家教委决定全面试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选拔办法,即“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

  ●1997年,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留学回国工作会议”,表彰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留学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委全面启动“春晖计划”,支持和鼓励在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

  ●1999年,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首届深圳高交会举行,特设留学生展区,交易额逾21亿元。

  ●2002年,为保障出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出国留学人士进行留学学历认证。中国已成立了60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14万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创办企业近4000多家。

  ●2003年,教育部设立了教育涉外监管处,中外合作办学、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及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举办国际教育展览等活动,由教育涉外监管处专门监管。

  ●2007,“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启动。至2011年,我国将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

  ●2013,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年10月举行的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

  ●2017,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2017,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同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姜乃强 责任编辑:漪江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见证40年|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电视情缘

    见证40年|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电视情缘
    教育装备采购网12-14
    提起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装备的巨大变化,我的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我与电视的一些往事……初次听说“电视”一词,还是上初二的1973年。一天下...
  • 胡越: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亲历记

    胡越: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亲历记
    教育装备采购网12-06
    见证改革开放40年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亲历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高校图书...
  • 见证40年︱佩里的改革开放与中国足球记忆
    光明天下眼11-26
    一个英国家族的改革开放记忆:中国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足球是遗憾再次见到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是在他位于伦敦北二区的三层别墅里,他刚从中国访问回来不久。在上个月的中国...
  • 见证40年︱看课程改革春风化雨

    见证40年︱看课程改革春风化雨
    教育装备采购网11-2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焕发生机,各行各业捷报频传,日新月异。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之大、...
  • 见证40年 | 课桌椅变形记
    教育装备采购网10-22
    课桌椅是学校教育中最寻常最基本的设备之一,它的变化从一定角度上反映出教育设备的迁变。在本文,笔者将给大家勾勒自己学生时代使用过的课桌椅。膝盖为桌,马扎为椅笔者的家乡是地处山东半岛中...
  • 见证40年 | 校门与校名变化背后的故事

    见证40年 | 校门与校名变化背后的故事
    教育装备采购网10-22
    一所县城普通中学诞生于改革开放肇始之年,它的发展壮大与改革开放同步。看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名与校门的变更,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与变迁...
  • 见证40年 | 操场与校园的记忆与变迁

    见证40年 | 操场与校园的记忆与变迁
    教育装备采购网10-22
    夕阳西下,篮球场内学生三人篮球赛在紧张地进行,百米之外学校花园的小溪流水潺潺,旁边有人在学习英语,多功能图书馆内有人赶在下班前借阅新书……这...
  • 改革开放40年,教育记忆与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教育记忆与变迁
    教育装备采购网09-27
    1978年那场波澜壮阔的改革,为中国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中国教育的变迁提供了历史机遇。40年,改革变迁长路漫漫春风化雨。纪念改革开放40年,本...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