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深度|探索中的新高考还需逐步完善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12-19 16:31 围观1488次

近10年来,新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中,新模式层出不穷。新高考新方案在考试形式、学生评价标准、高校招生权力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实行的高考改革方案都创造出自己的模式。在社会各层面的压力和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倍受争议的“3+3”模式逐步走向正轨。自2014年起,浙江省开始实行7选3走班教学、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高考模式。考虑到新高考模式的辐射作用,有必要反思这种模式的利与弊,以便于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新高考模式简介

(一)指导思想:高考方案的制定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际出发。高考方案的实施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择优选拔人才。

(二)科目设置:1、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三门。2、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在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生物、信息技术七门中任选三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3、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

(三)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四)二本以上院校录取:考生取得二本以上院校的投档资格必须符合依据选科,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按比例投档,供高校选择录取。

二、设计理念上的前瞻性

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完全凭一次文化考试分数录取学生,录取标准一元化。现行的高考制度也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因此,不得不“大动手术”。虽有种种原因,目前彻底改革我国的高招制度还有一定困难,但更不能无所作为。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领跑者,从新高考新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看,该模式在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上做了不少尝试。新方案有五大特点:以统一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主要条件;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改会考为学业水平测试;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把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其优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选修科目改成等级制,改变了分分计较的弊端,适当缓解“一分压倒一批人”造成的压力。

第二,将高考一分为二,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以学业水平测试替代以前的会考模式,使得学业水平测试既是门槛(技术科目合格、必修在D等级以上,才能取得高校报考资格)又有激励作用,提升了必修学科的地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评定中首次把“综合素质”纳入到高考的评价体系,这些反映学生素质和今后发展潜能的内容,以往的高考并不关心,现在与高校录取挂钩。例如,新方案规定“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合格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D级的考生,高校可以不录取”,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四,在录取方式上,就高校而言,因为有了多把尺子,有利于高校自主选拔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如高校可自行决定采用“选修等级优先(如北京大学规定两门选修都须达A+),语数外总分优先(如华东师大规定两门选修B等即可)或等级算分(如南京大学规定两门选修达A+另加3分)”三个办法录取考生。

新模式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有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水平。希望能够通过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改变某些地区不惜以牺牲学生全面素质和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高考分数的沉重局面。应该承认,新方案在设计理念上是一个很大进步,因此有人称之为“最贴近新课程理念的模式”。

三、实践中出现的值得商榷的地方

事实上,这个“新高考”的模式从出台之初就一直充满了激烈争论。随着第一年高考的结束和高校录取工作的相继展开,对比出台时的指导思想,这一方案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从设计理念上看,希望通过高考形式的变革和高校录取标准的优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更多体现的仍是“应试教育”。该模式还没有完全跳出过去 “3 ?”的框架,课程之间分割而缺乏整体联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再现,缺乏知识间的协调与整合,所有的3或X,都以学科考试分数为标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囿于纯粹知识的记忆,疏于生活和实践应用。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中“3”的分数,是高考录取时的第一指标,仍然是一次考试定终身,只不过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和英语。但从各科课程标准的描述来看,语文和外语最突出的是基础性、工具性,其次才是文化功能。尽管数学的科学性质更明显,但仍摆脱不掉工具性的作用。所以,语、数、外应服从于其它学科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历次课程改革都在不停地减少语、数、外的课时,意在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新模式中语、数、外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和提高,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科“霸主”。

高考录取的第二个指标是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两门选修课必须达到规定等级才能参与相关院校投档。为了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学生的必修课还必须同时符合“4C合格”。所有这些要求,仍然是通过一次次考试、一张张试卷上的考分获得的。学业水平测试标出的是等级,体现的仍是分数。表面上“多元录取”,实际只不过是将高考科目分解。应试教育的所有重要元素在新模式中一点没少:必修、选测、小高考、三门统考,每考必分;特征分、奖励分、附加分、等级分,分分重要。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本应是跷跷板的两头,只有两者的份量相当时,教育才能正常运作,充满活力。而新模式只是在不断调整考试科目,把老高考的花样翻新,其重点仍然是各科考试分数,与理想中的高校录取标准多元化不可同日而语,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减负还是增负?新模式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从整个实施环节来看,学生负担非但没减轻,实际上反而越来越重。

从考试科目上看,,更强调了综合发展,但整体的竞争并没弱化,反倒使每一科的竞争更加激烈――以前还可以偏科,现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必须十项全能。这种方案使得学生一踏入高中大门,就得背上有可能因某一门的失误不能参加高考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

(三)新模式有它的公平性吗?有人认为,新方案设置的门槛过多,要求的是全才,那些奇才、偏才、怪才,都将被无情地淘汰,这是对特殊人才的最大不公平。仅以新方案的最重要指标――考分来看,一样有很多不公平之处。但随之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选修等级很高,而特征分离省控线只差几分的考生怎么办?

四、结束语

高考改革不论怎么改,其目的无非两个:一是真正使学生减负;二是高校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尤其是能选拔出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高考要能以素质公平取代分数公平,让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够充分发展。高考模式应体现出民主、开放、灵活、宽松、公平的特点,制定弹性高考制度,以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目前全国实行的所有高考模式,只所以没有实质性突破,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无从保障。一旦离开了分数这个客观性的硬杠杠,谁来保证录取的公平性?尤其对农村孩子来说,闭塞的环境和窘迫的经济状况,“学业水平测试”尚可与城市孩子一决雌雄,“综合素质评价”以何为标准才不吃亏?在全社会的公平性焦虑面前。

虽然高考新方案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改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至少在考试形式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浙江的探索会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更好的模式出台之前,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尽量弥补和完善它的不足:可以把自主权留给高校,在促进高校招生改革的同时,适当减轻了学生的门槛负担,也有助于特长生的发展。在选科时,对物理、化学等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科可以适当扩大达B的比例(如55%),以增加公平性,利于选科平衡,而且更符合高校招生、学生就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实际。在录取方式上,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高校,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以改变学生只能被挑选的状况。

点击进入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作者:排课易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