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9-01-10 16:32 围观3068次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师范生需要在入职前储备什么能力?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存在哪些问题?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该如何提升?

  在12月9日的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探究研讨会暨“希沃名师杯”全国互动教学创新大赛颁奖典礼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聚焦师范生培养,为我们一一解答这些疑惑。

  顾教授表示,今年的“希沃名师杯”比赛十分有意义。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大学,也是极力地推荐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通过此次比赛,其对师范生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培养问题也有了一些反思。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以下为顾小清教授发言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顾小清

  一

  首先,第一个问题,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在入职之前需要储备什么能力呢?所谓的教师教学能力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呢?

  在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思考当中,实际上也对师范生入职之前所需能力进行了思考。除了我们具体所教的学科以及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能力之外,也需要具备用好用妙信息技术的能力。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概括的来说可以用这个图,该能力由课程所涉内容,培养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评价组成。在信息技术整合与学科教学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用信息技术支持内容的准备,支持在我们现在的环境当中开展教学的过程,支持对学生过程性以及结构性的评价。

  也就是说,在我们为未来的教师做入职前准备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学科课程融合能力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重要的考量。

  最近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对我们国家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过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当中都提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2004年出台了相关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建设的规定,到了2013年又有新的关于新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的政策(《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我们围绕这个政策,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了标准的研制、课程的设计。

  在全国范围,从点到面展开有关培训,我们在评估培训过程当中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这里面提到的提升教师应用能力等等。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被单独地抽取出来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师范生和我们教师还有差异,所以对师范生的能力培养也会有一些不同的做法,有哪些不同呢?

  我们知道师范生有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学生,同时又是未来的教师,在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这个角色一方面我们是自身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还需要跳出自身学生视角,以教师的角度看待这样的工具,这可能对我们师范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当中应用技术的能力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在培养我们师范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时候,要考虑到我们的发展起点,这个逻辑起点,跟在职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有差异的。我这里面列举了一些差异,中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当中的问题情景有比较大的差异,面对的学生、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要达到能力要求都是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依据差异设计我们师范生技术的整合能力培养规划。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由于考虑到“未来教师”兼具学生和未来教师的身份,我们将学生的角色作为师范生实践储备的重要支持,以“做中学”这样的方式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实践的情景设计来帮助其接近未来实际的教学环境。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模仿和尝试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

  对于我们教师技术的整合能力来说,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TPACK框架。全称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可译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技术、教学法、学科知识三者互动、融合后形成的多种新的复合知识。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它实际上是概括了,或者是抽象出了我们在教师培养过程当中需要在职教师、师范生们掌握的几个方面的能力。“技术、教学法、学科知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有相互之间的融合交叉,对于我们在职教师、师范生来说,都需要既能够在学科知识上,也能够在教学法上,更能够在这三者交叉的部分形成专业性知识体系,也就是说教师这个身份不是没有经过训练经历的人都能达到。

  而TPACK最核心的,就是“技术、教学法、学科知识”这三者之间整合的能力,这个能力实际上就是构成了我们教师,或者师范生的学科与技术整合的教学能力,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三

  师范生使用技术和面对的学生,在教学方面还是不够老练,远没有我们在职教师那么的老练。通过分析师范生参加第二届“希沃名师杯”全国互动教学创新大赛所提交的说课视频,发现师范生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课件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技术运用不够娴熟。在我们的比赛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技术运用,相对来说还不够娴熟,这也是跟我们师范生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在化学课上面分析的时候,在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时,“熄灭阶梯蜡烛”的实验容易不成功,这时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的动画效果来展现。有些技术用了能够取得更好的作用,有些技术可能是多此一举,这样子的例子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

  2、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对教学法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因为对我们教学法知识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到这个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者哪些部分是需要剖开,通过什么样子的方式让学生操练,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等等,这些把握得还不够到位。

  比如数学课《角的度量》,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接调出工具“量角器”,让学生在屏幕上和教师一起找角,再演示度量方法,比起单纯讲述度量角的操作步骤,更为直观。你光讲“怎么量”缺乏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3、缺乏实用性及创新性。在技术的使用上面还有待体现出更好的实用性,或者是创新性。在我们的交互式媒体当中,诸多的交互功能如果是加以灵活的使用,还是能够给我们的课堂增加不少的亮色。

  比如说像外语类的课堂当中,就可以应用很多交互式媒体的互动要素来增加这种外语类学习的课堂互动性,能够使得这个课堂增亮不少。

希沃名师杯 | 顾小清: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思维

  四

  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我对师范生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培养思考。

  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师范生基础技术素养的储备。学校层面开设更多更为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操作与使用;此类课程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率先使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师范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作用,具备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

  二是重视技术支持学习的能力培养。让师范生有意识地在信息化环境中面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师范院校应当为师范生提供有利于培养他们技术支持学习能力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帮助师范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我们也通过一些角色扮演的设计让师范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然后去进行整合的设计,通过角色扮演让这些学生有机会去把自己放在一个教师的角色上面和放在学生的角色上面。

  三是完善技术支持教学的能力培养体系。开展教学法、学科知识专项培训;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项目实训、教学见习、教育实习等环节有机融合 ;邀请不同学科的中小学一线教师为师范生上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 ;为师范生提供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反思设计、改进设计的机会和条件 。

  我们也会让师范生设计一些技术知识学习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了探究的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过程当中需要他们考虑以什么样子的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内容,以什么样子的策略、问题、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这样的学习。

  通过这多样性的设计,让师范生在技术支持学习的过程当中体验技术支持的设计到底是怎么回事,至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让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到、感受到怎么样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设计。也给他们机会去尝试,在这样的技术课堂当中学生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多少能够弥补一些师范生跟我们的教师相比所存在的不足。

  我们以技术融合为目标的这一类课上,更需要以项目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以模仿和借鉴的机会,光一门课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习践行期间能够给师范生体会体验参与到技术融合课程当中一系列的机会。把实习实训的课能够真正的提供给我们的师范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进行体验和模仿。

点击进入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查看更多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责任编辑:张肖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