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专家称大学生锻炼观念淡薄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2-11-12 11:19 围观236次

  11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开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比赛项目中,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不见了”。运动会负责人说,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

  体能不达标 运动有风险

  11月10日下午,运动会举行了女子1500米比赛。不少选手刚跑到终点,就被志愿者“架”下场。

  “我们大一学生每天早上要出操,每周两次长跑。为了比赛,我还提前两个星期每晚出来跑两圈,感觉还行。”对比赛成绩不太满意的选手小陈说,除了出操和这次赛前训练,平时很少跑步。

  学校体育部副主任沈跃进说,取消两个长跑项目是出于现实考虑:“一方面是天气太冷,跑起来太辛苦;另一方面,这两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

  沈跃进说,每年新生入学都会进行体能、体质测试,达标结果不太理想。现在的学生课外生活丰富,更愿意把精力花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不愿意花时间跑步,索性取消两个项目,增加趣味性内容,吸引更多人参与。

  他说,今年首次取消的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以后会根据学生的体质、体能情况灵活调整,可能在运动会赛事中恢复。

  学生:长跑“脱离群众”

  记者随机在20位大一以上的学生中展开调查。对于运动会取消长跑项目,17人表示“无所谓”。

  “这种项目一般人不敢尝试,跑下来全身疼好几天,还不一定能跑完。半路掉队了,很没面子的。”大二学生周宇认为,长跑项目太“脱离群众”,玩的人太少,取消了没什么影响。

  有3人认为“比较可惜”:“最能凝聚班级、宿舍关系。一个人跑,十几个人在场内陪跑、喊加油,不管成绩怎样,大家的关系会因为这更亲密。”计算机专业的小陈说,学校运动会不应该是功利性的。

  “每星期会去跑步锻炼身体吗?”对于这个问题,14人说“从不特意去跑步锻炼”。

  “对大多数人来说,单纯的跑步太枯燥,没意思。”大三学生小李是学院足球队员,他每周到操场上跑5次,每次跑5圈。他说,有一个室友喜欢做俯卧撑,此外,很少见到有人出去跑步或做别的运动。

  女生则大多以羽毛球、乒乓球代替跑步类的训练。“我们也会到操场上跑两圈,是为了减肥,不会太快。”大二女生小黄说,反正又不参加比赛,用不着比速度、拼耐力。

  大学生体质连年下滑

  大学生体质差,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19至22岁年龄组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全面下降。城市男生、乡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秒、3.09秒;城市、乡村女大学生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秒、1.87秒。

  爆发力、耐力等指标代表一个人的运动能力,是体质好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爆发力要求反应迅速的神经传导功能、优质的肌肉质量;持久的耐力则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强壮的标志,意味着人体心肺功能较好。

  天津体育学院体质检测与健康促进中心张一兵副教授分析,体育意识特别是运动锻炼观念的淡薄,是导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大学阶段仍不重视。

  大学生最好能保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的运动锻炼。但校园的软硬件条件限制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1998年以前,全国大学在校学生是500万人,现在已达3000万人。

  没考试就没体育课 没体育课就不运动

  学校体育领域专家、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周登嵩教授认为:“大学生体质差的根源在高中。现在很多大一新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不如高一高二学生,也不如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他们可能有一年多没上过体育课、也没有参加过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的学生只有在被动的环境中才会参加体育运动,这是眼下一个尴尬的现实――没有考试就不重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就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各级学校是普遍现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为增强学生体质,教育部发文要求中小学生每天必须锻炼一小时,要求每所学校开出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等,有的地方则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但这些办法在现实中落实的情况并不理想,学校体育依然冷冷清清,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周登嵩忧虑地表示:“现在的年轻一代,后天的发展和改造没有做好,带来一个并不理想的基因,那么这个民族的身体是一代比一代更好,还是一代比一代更差呢?”

(中国网)

来源:中国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