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学校的前生、今世及未来:个性化是趋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4-20 09:48 围观481次

  学校的出现是人类教育发展到有文字阶段后用以完成高一级学习活动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演进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以往的教育史研究不乏关于学校演进的探讨,但受20世纪60年代修正教育史学的影响,从大教育(Education)的角度研究教育史似乎有取代学校教育(Schooling)研究的趋势。但是,教育史研究毕竟有自己熟悉的领域、问题和边界,学校教育仍然是现代教育史研究的重点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改革包括杜威等教育家们对学校的实验和改造,更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研究学校的组织、形式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试图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学校。因此,研究学校演进及其改造问题,不仅有利于形成对学校发展特点的认识,还可以为科学认识学校发展趋势提供有益启示。郭法奇、郑坚、吴婵的《学校演进的逻辑及发展趋势》一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20世纪前半期学校演进的历史及逻辑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

  早期学校的分隔家庭功能与去个性化取向

  早期学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成人社会的需要,学校是青少年为准备成为成年人而接受教育的场所。由于对成年人社会和生活准备的关注,缺乏对青少年自身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认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的主要特征。国家产生以后,学校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和为国家服务的机构。由于这些原因,在一些重视教育的国家或地区不仅保留了学校分隔家庭的功能,还出现了去个性化的现象,其特点是要在每一个公民身上都形成某种普遍的品格、观点和态度的烙印。学校早期这种分隔家庭的功能和去个性化取向是一种强调普遍性逻辑的反映。它的基本观念是普遍性的(或者高级的)东西比个别性的(或者低级的)东西重要。

  古代学校的多类型发展与鲜明的等级化倾向

  学校产生以后,原有重视普遍性的逻辑仍然存在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同时,随着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学校成为少数人占有和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普遍性逻辑与学科之间、学校之间的价值序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科和学校的等级化倾向。观察、比较古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大体有四种学校类型。第一类是按照学科内容划分的学校--对不同学科内容赋予不同价值。主要在古代和近代西方社会。第二类是按照培养对象划分的学校--每一类学校都以培养某一类人为主。第三类是按照举办性质划分的学校。这种类型的学校主要在中国古代。第四类是按综合性划分的学校。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学校设置既考虑按学科划分,也照顾到儿童发展(年龄)的因素。

  总之,在这一时期,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学校类型,而且学校的等级性逻辑有被强化的趋势。不过也出现了按照发展性逻辑设置学校的设想,反映出人们对学校改革的期盼和对学校与儿童关系的实际认知,为以后学校阶梯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近代学校的等级制打破与学校阶梯制的建立

  近代学校与古代学校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征。与古代学校强调学校间的等级序列和等级教育系统不同,近代学校变革的任务之一是要打破这种序列与等级,建立人人可以接受、能够升级的阶梯制学校。这个阶梯制学校不是根据人的身份、地位和等级,而是依据人的年龄、发展特点和需要。学校阶梯制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各自单独设立的学校逐步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分年级制学校;另一个是指不同阶段的学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衔接起来,最后形成统一的分阶段制学校。

  近代学校分年级制和分阶段制的形成表明,学校由各自分立的机构变成统一的学校联合体;由单一的阶段,变成相互联系、连续的阶段;由分散的类型变成制度化的组织,是学校实践不断探索和变革的过程,也是教育思想不断影响学校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教育的平等性、发展性和系统性成为近代学校发展的基本特征。

  现代学校阶梯制的问题与学校改造

  19世纪后期,欧美社会和知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淡化学校的阶级色彩和传统称谓,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和统一性,成为现代社会学校发展的主要特征。不过,学校本身的问题也引起教育家的关注。一是受普遍性、等级性逻辑的长期影响,学校仍然存在与家庭、社会生活相分离,以及学校之间相分离的情况。二是虽然分年级制和分阶段制受到重视,初等义务教育开始普及,但学校关注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分年级、分阶段教育有余,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关注不足的问题又成为新的问题。

  因此,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欧美教育家所进行的学校改造就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教育家们对学校的体制、组织和方式等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他们在尝试中打破年级制结构,按照分组进行教学;设置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让儿童发展成为教学中心,学校成为社会和生活中心。学校与儿童双中心思想的提出,以及一些颇具颠覆性的措施,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学校和儿童的认识,反映了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社会结构、家庭生活和教育体制发生转型时期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对解决教育问题的回应。教育家们所参与的学校改造带来了学校教育目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对儿童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使新学校与传统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学校演进逻辑的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

  从学校的演进和改造历程来看,学校演进与社会、教育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不同时期形成的关于学校的逻辑也是一种观念解释体系的体现。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些逻辑已经消失或者弱化,如等级性逻辑。有的已经变化,成为某一阶段或者某一类型学校的选择,如普遍性逻辑。而在平等性逻辑基础上,发展性、主体性、差异化、多样化、整体性、生活化等逻辑,成为现代学校的主要选择,并在不同阶段得以体现。

  从学校的发展趋势看,在解决教育平等性问题的基础上,差异化、个性化逻辑将会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逻辑,它会促使学校进行深入变革。一方面,它不是去家庭化,而是尊重家庭学校(homeschooling)的存在,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和教育选择;也不是去个性化,而是根据个体差异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学校去满足个体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会激发原有的学校内部的组织框架和学校制度的革新,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现代学校的这些探索和尝试将会对学校教育的现在和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财政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硅谷教师经验谈:个性化教学技术的“是”与“非”
    智能观11-06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流行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我个人感觉在学习体验上不那么个性化,也不那么人性化。这种观点源于我在硅谷的教学经验。当然,说这话前,我已经使用了一些在课堂上很流行的数字应...
  • 个性化支持:师对生和教育技术公司对老师
    EdSurge06-22
    目前,整个教育界都在为个性化学习而努力。但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为使用其产品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意味着什么呢?美国Shalem高中校长JordanSilvestri和教师合作学习平台Kiddom的代表Meliss...
  • 西南科技大学实行大类培养个性化培养平台
    新浪教育06-07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并入选四川...
  • 个性化学习四问:究竟如何定义个性化学习
    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05-24
    技术的进步和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发展为拓展全球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创造了历史性机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到个性化学习,于是小编整理出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四问:如何定义...
  • 数字化浪潮真的席卷了教育吗?
    麦可思研究04-09
    图片来源:摄图网数字化教育展现出的便捷性和高效率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使用创新性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线课程、数字版教科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教育即将消失的论断随之兴起,是耸人...
  • 未来教育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计算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04-08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数据、信息爆炸等构建出了新的社会生态,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新需求正在推动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新时代呼唤时空灵活、优质高效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个性化...
  • 未来教育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计算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04-08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数据、信息爆炸等构建出了新的社会生态,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新需求正在推动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新时代呼唤时空灵活、优质高效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个性化...
  • 未来教育呼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计算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04-08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大数据、信息爆炸等构建出了新的社会生态,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新需求正在推动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新时代呼唤时空灵活、优质高效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个性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