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漂流应用探索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3-26 09:42 围观728次

  在分析当前图书漂流存在的没有认证、缺乏诚信,无法追溯、回漂率低,参与不便、没有持续等关键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运用HTML5、Java等技术探索开发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的新思路。开发出的图书漂流移动应用能够实现线上认证、投漂、求漂、溯漂、评价与阅读信用体系构建,线下开展实体图书的投书、取书与还书,并具有个人图书管理、阅读管理、闲置图书转让和组织者后台监管等功能。

  引言

  图书漂流(bookcrossing)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是由书友将自己拥有但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投放到公园长凳、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人阅读完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以此不断循环漂流下去[1]。2004年,“bookcrossing”一词被《牛津英语字典》收录[2],成为图书漂流的专用名词。

  国内最早的图书漂流活动开始于2004年,当时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放书漂流”三本畅销书,后来图书漂流活动逐渐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始被搬上了互联网,图书漂流网站也在不断地出现。

  当前图书漂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图书漂流网站在漂书信息共知上比传统图书漂流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图书漂流网站仍然存在一些传统图书漂流难以克服的关键问题。据报道,当前全球图书漂流仍然存在“三没一低”问题,即没有组织、没有系统、没有持续、回漂率低[3]。国内图书漂流也遇到全球图书漂流中基本类似的问题,其中,组织成本高、漂流范围小、漂书质量差、难以可持续、漂流诚信低等问题更加突出[4][5][6]。

  没有认证,漂流阅读诚信度低下

  图书漂流初衷就是在素不相识的读书人之间构建免费传递知识的桥梁,“认书不认人”、“爱就释手”是“图书漂流”的游戏规则。由于当前图书漂流常常为保证参与度,都缺乏准确的身份认证。因此,在漂流过程中一旦有人对漂流图书“爱不释手”,则该书的漂流过程就会嘎然截止[7]。这种缺乏身份认证与约束力的漂书行为,最终导致了好书越漂越少,投漂人参与积极性降低,放漂人与求漂人之间信任危机加剧,漂流阅读诚信度难以构建等。

  无法追溯,高质量书回漂率极低

  现有图书漂流没有溯源与追溯要求,漂书过程信息难以查询、监控,漂流规则的执行完全依赖于求漂者的自觉性,投漂人则“只有放漂义务、没有任何权利”,投漂人不仅查不到自己心爱图书的漂向信息,更缺乏必要时召回或讨回自己图书的“权利”[8]。缺乏信息溯源和召回机制,导致当前图书漂流普遍存在“高质量图书回漂率非常低”,严重影响了图书漂流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与不便,图书漂流发展难以持续

  图书漂流就是要让爱书人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放漂和求漂过程中,而现存的图书漂流常常覆盖范围小、办理手续繁杂、管理成本较高、参与不便等,如:最著名的图书漂流网站,其较繁杂的手续、有限的覆盖范围过度依赖和固定物理漂流点等问题,目前在国内也仅局限在极少数特大城市的极少数区域,且效果不佳、难以维继。

  另一方面,国内很多图书漂流的主办方往往聚焦自己想做什么,并没有关注受众想要什么[7],图书漂流常常被主办方当作了一场阅读推广活动而机械地开展。这些图书漂流活动不仅局限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图书漂流活动中图书也是主办方投入的公益性、宣传性活动[9],漂书针对性缺乏、图书资产流失严重、目标受众不领情、投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导致图书漂流活动难以持续。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探索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的可行性

  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移动应用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流和趋势[10]。移动互联网具有的易参与、泛在性、可追溯、自组织、信息对称等优势,恰恰正是传统图书漂流难以克服的缺陷,因此,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探索重构图书漂流过程,将会对图书漂流带来深刻的变革。

  根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外也有不少人提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漂流设想,并且也有借用QQ、微信社交平台等辅助图书漂流活动的案例[11][12],但至今还没有专门图书漂流移动应用产品。杨彦2016年提出了“O2O图书漂流”项目的设想,其思路就是拟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O2O图书漂流平台移动终端,通过线上发布投漂、求漂公告,线下投书、取书、还书的方式,实现用户零成本、零抵押、零风险的无偿自助图书交流活动[13];李璐璐2016年通过广泛的用户调查与分析,也提出了基于社交网络图书漂流的可行性设想[14];南京邮电大学樊程团队也尝试过类似图书共享的“真人图书馆”App项目。

  本文在分析图书漂流现状与面临的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漂流应用系统创新与开发(以下简称“图书漂流App”),以期探索一种能克服传统图书漂流的关键制约因素,实现人人可用、随时能用、信息对称、及时召回、诚信评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移动终端泛在化图书漂流模式。

  图书漂流App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基于手机或引入第三方的身份认证与互联网信用评价积分机制,可以便利地、自动构建图书漂流阅读诚信体系;其次,参与者之间透明的身份信息互知、可溯源的漂书流转供应链信息,以及图书读后评价、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可便利实现图书漂流的及时召回、回漂率排序,可提高投漂人参与积极性,也能促使漂流图书的“优胜劣汰”;第三,基于App的移动端参与模式,可以实现参与者的无门槛、零成本的泛在化使用,不仅大大提高参与度、降低组织方的投入成本,而且也使图书漂流从承办方的固定活动转变成了网民自组织的“生活方式”,可促进图书漂流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图书漂流App架构

  逻辑构架

  图书漂流App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图书漂流”理念,借助电子商务模式,将移动端装有“图书漂流App”的放漂人与求漂人关联起来。整个系统分为移动用户端与管理端两部分,其中,移动用户端面向图书漂流的参与者,而管理端则是面向图书漂流的组织方、规则的制定者。

  图书漂流App的逻辑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管理端主要是制定身份认证、虚拟书架、漂书圈子、阅读诚信、图书漂流等方面的规则,并能对图书漂流过程进行监管。用户端则是在相关规则的约束下,开展注册认证、放漂上架、漂书查询、信息追溯、漂书召回、诚信评价与信息查询、漂书书评、线下手续等应用,以及实现电子图书线上分享、纸质图书线下漂流操作等。

  

  ​技术架构及实现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系统采用基于B/S架构,移动用户端采用HTML5、Java工具开发,管理端则运用Java技术结合MySQL数据库系统开发,能够确保移动用户端与管理端都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认证技术:基本认证可利用手机或借助微信认证方式,以实现参与者的无门槛和使用的无感知。在基本认证的基础上,参与者还可以完善自己的信息,通过真实身份确认来获得更高的使用权限。同时,认证系统还可以对接第三方认证系统,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库、社区或单位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等,以确保参与者之间的更紧密、真实的关联关系。

  虚拟书架构建:虚拟书架分为放漂书架和珍藏书架两种,其中,放漂书架是求漂人能够查询、获漂图书的书架,而珍藏书架则是放漂人留作自读或小范围朋友间分享的书架,两种书架间图书可以由放漂人根据需要调整。图书上架过程就是放漂人通过手机扫描书后二维码或自行输入ISBN信息,系统根据ISBN从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查询并导入完整的书目信息,放漂人仅仅点击“确认”按钮,该书就自动进入放漂书架中,随后求漂人就可以查询到该图书上架与漂流信息。当第三方平台没有书目信息,则可以通过手工加入漂流书架中。

  求书与漂书过程:求漂人通过查询、热书排序、回漂率排序、放漂人信誉排序等途径,获取需要的漂书信息,仅需点击对应预约求漂按钮,求漂人就向放漂人或持书人发出了求漂预约请求;放漂人或持书人在收到求漂预约信息后,可以根据求漂人的阅读诚信反馈接受或拒绝线下约定纸质书交换等信息;纸质图书线下约定交接时,求漂人也仅用装有图书漂流App手机扫描书后的二维码,就完成了漂书手续。阅读完后或经过特定时间段后,该书将自动变为可预约状态,以便下一个求漂人预约。一旦图书所有者需要召回图书,则该图书将自动下架,并通知在读人及时归还图书。

  事后求漂人可对图书进行评价,求漂人与放漂人还可以相互评分,此评分将自动成为漂流参与者的阅读诚信评分,累计后将成为图书漂流平台中对应参与者的阅读信用等级。

  应用产品开发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系统得到了“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经过前期调研与开发,系统已初步完成。为方便用户使用,目前已开发基于微信端、App两种应用。其中,微信端应用已经上线3个多月,拥有注册用户近500人,漂流书架300余册,为App应用开发提供了经验与数据支撑。以下主要介绍图书漂流App系统。

  图2为首页面与个人中心页面,首页参考“共享单车”页面,仅显示扫码取书、搜索栏、个人中心快捷通道功能,简单、易用;通过点击首页面扫描借书,就打开手机二维码功能,方便预约或没有预约者办理借书手续。图3为添加图书和我的图书界面,在我的图书界面上可以看到图书的“在漂中”和“在阅读”状态,其中,“在漂中”表明可预约,“在阅读”说明有人正在阅读。图4是求漂搜索和在漂书排序列表界面,只要点击首页面的搜索栏,就会出现预约、推荐图书,也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搜索系统中指定图书。基于“移动互联网+图书漂流”理论上没有地域局限,可以在高校、地区、国家等多个范围中使用,将较好地挖掘网民图书资源、提升知识共享能力,有利于促进书香社会建设。

  

  

  

  结语

  图书漂流移动应用也是“移动互联网+个人图书馆”,除了具备图书漂流功能外,未来可以延伸珍藏书架、图书社区、网络书评、图书转让、阅读诚信等特色功能,使其逐渐成为参与者的个人图书管理中心、阅读中心等,对推动我国的“全民阅读”、促进知识与优秀文化传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 查贵庭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郑逸 张经 郑然 为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项目编号NGII20161101

  参考文献

  [1] 郭鸿昌 . 全球“漂流图书馆”[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No.2:24-27

  [2] 雷蕾 . 看图书漂流 [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2.No.51:139-141

  [3]庄崴 . 自由 - 分享 - 阅读:漂书运动在台湾 [J]. 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2013.11 No.179:4-8

  [4]赵红 . 高校图书漂流“断漂”问题与管理模式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7:43-46

  [5]陈敏芳,季鸿斌 . 校园“图书漂流”服务的深化路径[J]. 图书馆杂志 ,2016.No.4:48-64

  [6]周文琦 , 李赞梅 , 胡德华 . 我国图书漂流网站的调查分析 [J]. 图书馆工作研究 , 2011.3.No.5:90- 94

  [7]梁超业 .“图书漂流”不应聚焦想做什么而应关注需要什么[N]. 青年报 , 2016 年 11 月 22 日

  [8]赵青 , 凌冬梅 , 吕竹君 . 依托网络社区实现书籍漂流的新模式 [J]. 图书馆学刊 ,2012.No.10:56- 60

  [9]鄂丽君 .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漂流活动调查与分析 [J]. 图书馆杂志 , 2016.No.4:43-47

  [10]杨洁 . 无线网:终将成为校园网未来 [J]. 中国教育网络 .2017.1:41

  [11]江丽霞 , 张建莉 . 基于 QQ 群的同城少儿图书漂流实践 [J]. 新世纪图书馆 , 2014.No.8:58-60

  [12]欧晓敬 . 参与“图书漂流”微信就能借书[N]. 桂城社区报 ,2016.12.7:7

  [13]杨彦 . 图书馆实施“O2O 图书漂流”项目构想与解析[J]. 管理观察 ,2016.8.No.24:144-146

  [14]李璐璐 . 从高校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看图书漂流的可持续发展 [J]. 图书馆研究 ,2016.6:62-65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查贵庭 郑逸 张经 郑然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教育部:正在制定《关于引导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健康发展的意见》
    中国教育在线07-09
    ​7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办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现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 邢台移动打造“互联网+”时代教育新模式
    中国信息产业网03-19
    邢台移动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政府部门,全国试点为中小学生配发智能安全学生证,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截至目前,已覆盖35所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受益学生近2万人。智能安全学生证,又称电子学...
  • 移动互联网将带给教育三个层面的变革
    吆果派对11-22
    乔布斯生前曾无比遗憾: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答案在于技术越来越多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要超越技术的工具观。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上海声阅智能亮相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

    上海声阅智能亮相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
    教育装备采购网09-20
    9月19日,2017中国(南京)未来教育与智慧装备展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与未来教育、智慧校园等相关的教育装备将得到集中展示。上海声...
  • 新的移动互联网学习方式:微信+微课
    决胜互联网+04-21
    最近微课这类学习产品火的一塌糊涂,网上查了很多观点,众说纷纭。什么是微课,和去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问题一样,大有千人千面的意味。做为一个关注移动学习的企业大学管理者,同时也是一个...
  • 县图书馆“图书漂流”进菖蒲校园
    菖蒲中心学校08-09
    6月21日,岳西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该馆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菖蒲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图书漂流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们即将到来的暑期生活...
  •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定发布
    中国网信网06-28
    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28日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
  •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中国网信网06-28
    第一条为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国务...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