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河南大学体育论坛580*60 第六届图书馆论坛580*60

看“生态+”职业教育下的丽水模式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8-05-08 16:19 围观994次

  

  茶艺培训

  踏入丽水境内,满目尽显的是葱郁的绿色生态。这座被誉为“浙江绿谷”的城市,以怡人的“天然氧吧”养育了世代丽水人。作为助推丽水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丽水市职业教育围绕丽水市委“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绿色发展战略,紧扣对接地方生态产业发展之需,坚持“有声有色、有质有量、有为有位”六个“有”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6所。省级以上骨干示范、特色品牌等专业59个,省级以上各类实训、培训基地56个,全市有中职校在校生近3万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也从29.5%提升到现在的79%。

  丽水市教育局职教处陈海香介绍,目前,丽水市中等职业教育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开设了覆盖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12大类48个专业,专业布点119个,形成了“主次分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区域专业集群和“一校一特”的专业发展格局,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丽水“195”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吻合。

  为了实现专业建设布局和人才培养目标,丽水市17所中职校全部参加选择性课改,并设立中职课改专业基地15个,共计开发了选修课程800余门、校本教材近300本。自主选择、分层走班已成为丽水中职校园新常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的氛围等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近年来,丽水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尤其是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81%,打破了以往挤破脑袋到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市就业的局面,为丽水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主力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丽水职业教育培养了国家级技术人才19人、省市级各类技术骨干近1000人。所有毕业生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占75%以上,逐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布局相匹配,与地方经济业态相契合。

  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丽水市涌现了一大批像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范丽锋、华夏工匠奖获得者丽水市鱼跃酿造公司董事长陈旭东等就业创业的优秀典型。

  由此,良好的就业质量,直接引发了中职教育招生的强劲势头。2016年丽水市的普职比达52:48,居全省第一。2017年,丽水的普职比仍保持为52:48。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丽水的成绩排位不断向前,由2012年的后列,跃居到现在的全省“面向人人”技能大赛第五。

  此外,为了协调中职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与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矛盾,丽水市针对中职教师提出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提议,即市本级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按年收入总额扣除15%水、电等日常费用后,剩余部分可以用作学校教师的劳动报酬。这一举措大大激励了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丽水市中职学校为社会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标丽水产业发展,缙云元素增添活力

  

  “黄帝铸鼎”是缙云县历史悠久的文明沉淀,而“工匠善工”是缙云人自古以来延续的美好传统。于此,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鼎文化”与“工匠精神”加以提炼,与学校办学思路融会贯通。

  在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叶云汉看来:办学如铸鼎,而鼎的三足象征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该校致力于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丽水市“1+9+5”生态产业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持。

  既要捅破学历的天花板

  也要服务好地方企业

  作为县级中职学校,对标区域产业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一直是缙云县职业中专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杠杆。

  近年来,缙云职业中专聚焦带锯床和荧光灯、汽摩配等县级支柱产业,首先强化机械、电子等优势专业的建设,打好“老牌”,让专业与当地市场“零距离”接轨。其次,学校围绕浙江省“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的产业发展新趋势,出好“新牌”。如机电专业积极创建丽水市机器人实训基地,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机器人实训室,开设机器人专业。

  作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首发”学校之一,缙云县职业中专致力于构建校企“共生”合作新常态。然而,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传统的中职、高职分段开展现代学徒制,难以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如何打破中职就业学生的继续教育问题,成了一道难题。

  经过1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缙云职专积极与高职院校和龙头企业沟通对接,形成了“校-企-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1月11日,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宁波泰鸿机电有限公司以及丽水广播电视大学在宁波签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宁波泰鸿机电总经理高曹军表示:“‘校-企-校’战略合作协议意义非同一般,是一次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互惠合作的机会,更是我们公司培养专业性人才,提升储备人才质量的集中表现。”

  “这样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捅破了学历的天花板。”叶云汉介绍,“校-企-校”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进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

  乡村振兴中的

  缙云中专力量

  “黄帝仙都、养生之乡”是丽水一张美丽的名片。缙云县职业中专以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特殊形式,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贡献出了缙云元素。

  “群雁要靠头雁领。”叶云汉自豪地说:“现在缙云好多村书记都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是乡村党组织的主力军,更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2007年,缙云县职业中专正式成为浙江省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单位,筹建起了校友会。在校友经济的辐射之下,学校诞生了一批极具工匠精神的新生代创客,“88后”吕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2008年,返回母校参加活动的吕瑞,被一位互联网创业校友的故事激发了灵感。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杭州的工作,大胆租下了600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麦田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为振兴缙云经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94名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中,缙云职业中专01届优秀毕业生黄美媚位列其中。目前,她正就职于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人事工作。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把本职工作做得更扎实,关注大家关心的民生问题,把最基层的声音传递上去。”黄美媚激动地说:“是缙云这片淳朴善良的土地养育了我。我希望尽我所能利用好优质资源,为家乡引进好的项目,让更多人得到就业机会。”

  大专业融合下的

  “选择性课程改革2.0版”

  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中职院校开启了“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大门。

  “如果不是选修课,我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这么自信的一面。”来自16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王潇敏同学说,当初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时还比较茫然,但通过茶艺课,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我还参加了市里的技能大赛,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觉得特别光荣。”

  缙云县职业中专党总支副书记麻锦霞坦言:“2014年课改那会儿,我们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以省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自选课程’体系为蓝本,开发了不同层面、不同专业的‘课程包’及‘项目’。”接下来,学校将推出“选择性课程改革2.0版”,即“大专业融合”,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模式变革之下,缙云职专积极配合“缙云烧饼”品牌创建。以“烧饼+”的地域主题文化课程为起点,《缙云特色小吃制作》校本教材应运而生,用于培养缙云特色饮食文化的继承者。该教材成功入围浙江省中职课改首批立项选修教材,供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课改选用。

  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立足“生态+”,谋划职业教育新篇章

  

  宛转婀娜的瓯江孕育秀山丽水,钟灵毓秀的处州滋长养生福地。在这群山叠翠、苍绿盈野的“中国生态第一市”,闪耀着丽水市职教中心、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这颗璀璨的职教明珠。

  丽水市职教中心、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是丽水市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也是丽水市教育局唯一的一所直属公办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是丽水市首所国家千所改革示范建设项目学校、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

  校长叶光炳表示,“以生为本,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校不懈的追求。传承着山里人的气魄、智慧与实干特质,丽水职高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丽水技工”品牌,独辟蹊径,不断奋进。

  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旅游具有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作用的肯定。2014年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推出了“游中学,学中游”的导游实践活动,打造“行走中的课堂”,开始了对课堂实践教学的新尝试。

  副校长胡钰凤认为,实践教学一直是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打造主题研学旅行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感知和职业能力,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求。”

  研学前,专业教师会先确定本次的研学主题,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储备、设计线路、安排食宿、撰写导游词。在研学过程中,学生负责全程导游服务、景点讲解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活动结束,学校会组织研学分享会、研学摄影展等,引导学生感悟研学,促进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在一次活动中,我们特地设计了游客走失的突发状况,让学生们头脑风暴想办法,去把走失的客人找回来。”胡钰凤说,往常的课堂上,老师也会教导方法,但同学们只是粗粗听过,有的还不一定记得住。“在真实的环境下,我们设计这样的情节,就能一下子让学生找到感觉,经历过后,强化记忆。”

  做现代学徒制的践行者

  2016年,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成功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和中餐烹饪2个专业为试点专业。两年来,烹饪专业采用“三师培养”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认师”“跟师”“拜师”三个阶段,深化校企融合,使得学生在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方面表现的更为优异。

  副校长江会平介绍:“根据餐饮企业的工作时间,我们在高二就实行了上午上课,下午实训的课程安排。在企业准备晚餐营业之前,让学生到岗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升,符合现代学徒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

  走进校内的“周建伟技能大师工作室”,“倡扬厨德典范,传承厨艺绝学”的字样映入眼帘。该工作室是浙江省教育厅立项建设的浙江省中职大师工作室,由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和丽水市厨艺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建设。

  下一步,领衔人周建伟将带领工作室成员结合丽水“五养文化”和地方养生经济的要求,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养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选择性课改要求以及地方饮食文化特点,整合学校和企业师傅的力量,编写校本教材,并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融合,培养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人才。

  让书香飘满中职校园

  夜幕降临,丽水职高的图书馆里灯火通明。每晚安排两个班的学生轮流在这里晚自习,这是校长叶光炳制定的一项特别的规定。

  叶校长说,职高的学生一般重视技能操作,往往会忽略阅读的作用。这样的规定可以将学校图书馆融入在校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们有愿望拿起书本阅读,慢慢找到读书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丽水职高还“请”来了新华书店在学校设点,管理图书。“原先学校会花一笔经费去购置图书,但是我们发现,这些书不一定受学生欢迎,翻阅率不高。新华书店来了之后,我们就支付服务费,将图书管理的权限交给他们,由他们打点。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容易遇上自己喜欢的书。”叶校长表示,传承耕读、慈孝文化是学校在技能培养之余也不能忽视的教育工作。

  2015年11月经丽水市政府批准,丽水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丽水职高正式挂牌成立,成了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接过重担的丽水职高,精心打造软硬件设备,通过心理沙盘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团体放松减压室等专业功能室为丽水职高和全市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服务特色产业促发展

  

  自古以来,龙泉人文昌盛,以宝剑和青瓷闻名遐迩。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就坐落在这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校立足地方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以宝剑工艺、青瓷工艺、汽配加工等优势专业服务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2005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龙泉中等职业学校、龙泉市职业高级中学、龙泉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了新型的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后,学校从规模上完成了资源整合,为壮大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该校校长曾国健说。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实验基地、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首批百所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和浙江省一级中等职业学校。

  一个“名校”标签,三位“名师”坐镇,三个“名专业”独具特色。在实施《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进程中,龙泉中职学校已经拿下了“三名”工程中的“大满贯”,是全省中职院校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引企入校”

  搭建学生技艺学习新平台

  “立足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是曾国健反复强调的办学理念。2016年12月,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浙江蒋氏刀剑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蒋氏刀剑学校工厂,与企业岗位和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在校内实现生产性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刀剑行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学生身穿“蒋氏刀剑”工作服,手握刻刀,埋头认真干活的身影是学校工厂里常见的一幕。“以前,我对龙泉宝剑并不是很了解,经过师傅教导,我对自己正在从事非遗文化工作感到自豪,我相信付出就有回报。”一名正在作业的学生说道。

  “从前干我们这行的人都比较辛苦,一般现在的孩子也都不愿意去干。哪怕在我们企业内部也是,员工老龄化非常严重,没有新人上来。”蒋氏刀剑总经理蒋小武说出了心声。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坚定从事刀剑行业,蒋氏刀剑还专门设立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尽管设立奖学金会增加企业的开支,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出一点绵薄之力来鼓舞学生们的积极性。”

  大师工作室

  助力非遗技艺薪火一脉相传

  走进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一股静谧、典雅的文化气韵扑面而来。以非遗文化为纽带,以技艺传承为基点,以促进创新创业为引领,龙泉中职建立了“校企联姻,双师联璧”的大师工作室。

  2016年,在浙江省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申报中,学校张晞青瓷大师和郑国荣刀剑大师工作室成功立项。依托大师工作室,学校开始探索融“大师技艺”“企业文化”“传承创新”的“三融”人才培养方式。

  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组建龙窑烧制学生团队,组建课程建设团队,亲自在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基地宝溪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点评,着手编写《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校本教材……曾国健说:“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加强了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也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有效解决了丽水市在青瓷非遗产业发展中高技能人才紧缺的迫切问题,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青瓷非遗文化。”

  汽配企业学院

  现代学徒制培养有载体

  2016年,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单位。为了使校企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更加深入,更有成效,学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以汽配企业学院为载体,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曾国健介绍,依托行业资源,汽配企业学院将打造成“工厂”的概念,校企共育人才。

  校企合作单位——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就与校方达成了协议:采用下“订单”的形式,让学生利用校内设备,一边夯实技艺,一边为企业生产产品。

  该公司总经理黄忠毅认为,作为企业个体,想要助力龙泉工业的发展,就得发挥作用,让教育有抓手。“现在,大量的技能型中职毕业生涌入企业,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也带给企业更多的机遇,让我们企业对龙泉经济发展有了信心。”黄忠毅表示,接下来,浙江毅力将与龙泉中职深化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教师创新实验室,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技术共研。

  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技能人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曾国健表示,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地方特色产业培养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林梦婕 责任编辑:阳光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九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