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以实际行动加强高校图书馆自身影响力与凝聚力——访教育部图工委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胡越馆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06-10-17 15:20 围观9356次


编者按
  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各方面水平都进入稳步提升之中,其中最能够体现学校整体水平的图书馆建设也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面向教育装备领域的媒体,教育装备采购网将新闻触角深入到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深层领域之中,力图以新的角度向更多关心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们展示其深层内容。因此,本网记者对各高校图书馆决策者相继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以专访的形式将访谈中的精华内容刊登上网,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够让更多读者成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有力支持者,这也是我们作为媒体能为之所尽的一份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胡越馆长身兼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管理中心主任等多种重要职务,是高校图书馆中迈向全新领域的思想倡导者和行动的实施者之一,他所领导的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也在行业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果要真正了解和深入发掘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认识,胡馆长是一定需要拜访的,无论是作为决策者,还是实施者,他都是最有发言权的。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胡越馆长

    下面就是教育装备采购网记者对胡馆长进行的采访对话,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以下对话,能够对胡馆长和他的事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问:听说您刚刚出席了教育部高校图工委2006年工作会议,能否介绍一下会议的情况?

答:本次工作会议的主题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涉及定编、定岗、聘任、岗位评价与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为全国即将开始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聘任做好准备;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新的变化,本次会议增加了对文献采购中的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及招投标中出现的题目进行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图书馆系统在工作年会上研讨政府采购方面的问题?代表们的反应如何?

答:图书馆作为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部门之一,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学校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逐渐增加,图书馆文献采购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前一段时间,图书馆采访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也看出在图书发行、采购等方面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图书馆采购工作就需要更加规范与透明。所以,将图书馆文献采购工作纳入政府采购范畴或进行招投标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通过这次会议,委员们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针对图书馆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图书馆文献采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直接照搬政府采购的设备采购模式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需要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操作规范,因此,这次会议解决了大家现实中所面临的问题,受到了代表们的普遍欢迎。

问:您能否举例讲一下图书馆文献采购与一般采购的区别?

答:图书馆文献采购与一般设备采购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1、文献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我们所购置的是信息、商品和服务三者的统一。图书馆在文献采购过程中决不仅仅是购买图书这样一种商品,而十分重视图书采购过程中配套的一些信息服务和产品服务,如书目信息、采访信息、编目信息等以及诸如到书周期、订到率,加工周期和质量保障等。

    2、文献采购不同于设备采购,是一次性的;文献采购是一项长期的采购过程:每年、每月、每天都有新的文献出版,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采购工作;

    3、高校图书馆在文献采购上实际是扮演两种角色的:一方面它是文献的购买方,是具体的采购部门,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图书馆作为管理全校文献资源的单位,又处于类似设备处的,管理全校文献类固定资产的职能部门;这种双重角色使它在文献采购的招投标中处于十分特殊的位置;

    因此,在文献采购的招投标的过程中,评委的选定就不同于设备采购:图书馆人员不但应该参加评审工作,还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不考虑监督机制,招投标的监督机制表现在:

    1、过程公开;也就是说招标的全过程(发标、开标、评标)充分体现公开的原则;

    2、程序标准;一整套针对性强、合理有效的文献采购招投标规范流程和评标标准;

    3、人员组成合理;包括业务、管理、职能、监察、法律等方面人员组成的评审机构。

胡馆长在会议中发言

问: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图书馆在高等学校里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答:过去,大学图书馆在一个大学中曾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馆长作为学校的“三长”(机教务长、总务长、图书馆长),其地位应该是在院系主任之上的;随时历史的发展,图书馆越来越趋向于教学辅助性的工作,一度成为不受重视的“教辅”单位;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数据资源的建设发展等方面逐渐走在了学校的前列,客观上决定了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中心的地位。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作为数字化校园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不仅在资源建设、网络信息服务,还是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建设上,都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问:以您的角度来看,如何才能真正确立起图书馆在高校中的新定位?

答:图书馆工作应该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才能够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迎接工作中不断的挑战。我们应当看清整体趋势,把握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以全新的概念来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与其拥有的、潜在的巨大资源。过去有一段时间,图书馆界有一种悲观的情绪,认为图书馆开始要消亡了,这种忧虑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前进中的困难,挑战下的机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和资源中心的先天优势,与校园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将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有目的地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图书馆一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

    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然后再依靠全校的支持,应该是可以完成的。一个单位在学校的地位不是争出来的,而是应该依靠创新实现的、依靠实际行动做出来的。

问:您所讲的“实际行动”应该是比较艰巨的工作吧?能否透露一些您下一步主要进行的工作内容?

答:下一步主要工作就是培训。国家已经制定了图书馆岗位标准,而且已经公布试行了,相应的,将来的岗位资格认定、持证上岗等一系列制度都要制定和实施。

    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已经具有相当数量,但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是图书信息的专业,因此对这些人员的专业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于人才培训我们也作过多种尝试,包括与美国图书情报学院合作培养中国馆员,我们一年派出20人左右接受培训,效果反馈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希望能够把这项事业继续开展下去。

问:开展外出进行人才培训活动,对图书馆建设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高级人才队伍的建立在今后图书馆的工作中又会起到什么作用?

答:在若干年前,图书馆的确是非常封闭的,而现在大学图书馆实施了向社会开放等等一系列新的举措。其实,我认为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不仅仅是服务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开放自己的意识和理念。所以我想让大家能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习更多的新的理念和技术回来,这是我们进行交流培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图书馆建设发展最主要依靠的因素应该是“人”,设备有资金就可以买到,但是“人”的理念和能力才是最关键的。

    在这次图工委工作会议上,大家也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书馆能否借鉴国外经验,在人员结构上按两支队伍发展:专业馆员队伍和辅助人员队伍。其中专业馆员的要求是:具备图书馆专业和一门其他学科专业的背景。图书馆根据他们熟悉的学科来安排相关专业的工作,例如:该专业文献的采访、专业咨询、专业培训和一些专业信息服务等工作。由此,可以使图书馆工作从采访、编目到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内容达到专业化。

问:那么,高校图书馆需要用什么的手段来吸引这些学科专业人才?

答:图书馆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个条件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是很大的优势;另外,现在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以我二十余年在图书馆的工作经验观察,前十几年基本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而近十几年则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与变化,我相信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就是专家、学者来到图书馆工作,也是大有可为的。人才对于单位的要求,更多的则体现在其能力的发挥与施展上,而现在的高校图书馆是完全可以满足这方面要求的。

问:我发现您有许多观念与理念都大大超前于同行,一些不是您熟悉的领域中的问题,您也能够选择非常适当和正确办法来解决。比如,前面提到的图书馆进入政府采购系统应该有什么样的正确思想和态度,以及针对目前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的调整等等。您的处理手法跟其他学校、部门通过多年具体实践后所制定的相应措施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是什么原因使您以这种超越的眼光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见解?

答:恐怕只能说有一些不同吧!这也许和我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不是学图书馆专业的,所以在许多时候我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图书馆其实就怕陷在自我的圈子里。

    图书馆建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由于曾经不受重视,所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曾一度定位在学术研究等方面,大家都力求通过建立起自己的学科体系来提高自身的地位。这是历史的必然阶段,但不可以长此以往,图书馆的发展应该与学校整体教学体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站在其他学科、其他体系、其他部门的角度来认识图书馆所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把握准确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仅仅注意图书馆本身的情况是完全不够的。

    因此,我愿意更多地看别人的东西,跳出自己的圈子吸收更多的外界精华。象实现图书馆信息中心和资源中心的发展目标,我就需要更多地了解网络中心的想法、了解教务处的想法,所以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让各个部门之间一起进行深入探讨。

问:您在担负的学会和图工委的领导工作、以及在首师大图书馆的工作中,以这种超前意识处理问题,有时候会不会难以得到别人的理解?或是在处理问题时遇到阻力?

答:我倒觉得阻力不是太大。虽然图书馆系统相对封闭,但现在各高校的馆长基本上都是系里的教授,他们本身就是学科专家,在思维上是能够跳出图书馆以往固有的陈旧模式的,是比较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从这一点上讲,现在高校图书馆有很大的优势。

    另外,北京市也给我们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北京市教委重点支持市属市管高校成立网络图书馆,由我们这里牵头,把三十四所高校联合起来搞一些资源建设、队伍培训,使大家都能够得到好处,给其他的馆以示范效益,让大家能够看到我们虽然是中、小馆,但联合到一起是能够做许多事的,这对大家、对首师大本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中,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其他学校的服务,也促使了首师大自身的完善和提高,就像我们关注采购系统的工作一样,这些投入也同时会令我们自己不断成长。

    我认为所谓“中心”不应该是谁任命的,而是要通过工作和成绩自然取得。首师大图书馆成为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管理中心,不是用“争”得来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工作使大家能够凝聚在一起,让大家能够自觉自愿地加入进来共同完成事业,这才是中心真正的意义所在。

问:您前面提到专项经费的申报与审批程序,这件事是否有一定难度?

答:关于专项经费的申报和预算制度、评审制度是有一定的矛盾在里面的,一般我们都要提前在5、6月份做好下一年的预算,而且要求做得要比较细,做完后是不能改动的。但是,我们很难预测第二年将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再有资金项目的评审专家(设备专家)实际上对学校宏观情况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对图书馆项目的认可程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多次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进行过多次接触,并努力在项目确认上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同,过程是比较繁琐艰巨的。

    其实我们图书馆系统,包括其他一些院系都不知道如何能够和行政部门对口,不太能够用行政可以理解的语言把本系统的事讲清楚。为此我一直想,图书馆和政府采购部门在项目申报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模版或蓝本,整理出一个用行政语言能够表述清楚的规范模式,并让大家都能够学习掌握,这样我们就与行政部门有了一个可以方便对话的共同语言,这还需要通过其他学校与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问:通过和您的交流,我多少能够理解到首师大图书馆成为同行中的领头羊的原因,不管是在学会、图工委,或者在首师大本身,您往往都是以超越的思想理念和率先运作的实际行动来带领大家不断前进的,这是否也是首师大图书馆在群体中具有高度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主要原因呢?

答: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首师大在全国高校中的位置应该是属于中间阶层的,得益于此,我能够知道大学里中小型图书馆的现状和需求,中小馆通过搞联合、搞资源共享,可以将大家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起来,所产生的实际意义和成效往往不亚于大型馆。

    在了解中小馆的同时,就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活动的策划和运作。事实上,中小馆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是占大多数比率的,能够带动起一批这样的馆,其产生的社会意义也将是巨大的。

    我们首师大在高校图书馆里代表中小馆这样一个群体;我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里代表高校系统。在这其中,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但我觉得公共馆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很大,他们的活动具的很强的社会效益,在这方面,高校就显得比较弱势了。所以在加强公众影响力方向,高校图书馆就应该多借鉴公共馆的优势,要与之多进行合作、互动,做到共同发展。

    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与缺陷,并通过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中的工作,不断敦促、帮助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和完善,是我的职责所在。

问:在对外影响和宣传方面,高校图书馆系统有什么样的举措和规划?

答:有以下几方面工作要实施,一个是公众的影响力,在这点上,高校图书馆有点先天不足,其中就包括立法上的不完善,所以去年学会在这方面就做了许多工作,力图促进和影响国家的立法机制:包括图书馆法的制定、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条例的制定等。以前图书馆系统从没有参预,国家法规的制定应该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从上而下的产物,所以我们图书馆系统在这次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条例和图书馆法的制定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提出了许多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对此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因此从进程上讲,这是图书馆系统的很大进步,在立法机制上完成了行业代言人的任务。

    还有,在公众阅读上,高校图书馆也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在对社会、对公众开放的工作中,为大众阅读和信息传播发挥更大的作用。

                                                                        撰稿  籽言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