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行业先锋 教育技术事业的开拓者——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王峻京副主任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07-08-31 10:31 围观5437次


 

营造完善的外语教学环境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它是在原外国语学校电教室和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广播室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来的。经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外语教学技术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基地,可以说是全国外语类院校在教育技术发展方面的领头羊。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大楼内设有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外语教育互动学习平台、网络信息数据库系统、媒体观摩室、闭路卫星接收系统、VOD 实时点播系统、音像资料数据库、音像资料采集刻录系统、数字录音制作室、数字化录像制作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国际会议厅、学术报告厅、教育技术礼堂等教学设施和场所,营造了国内最为完善的外语教学环境。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对于自身的要求与发展提出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其工作重点;以信息数据建设为先导,营造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为其业务重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缔造完善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发展重点。
    其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制定全校教育技术的长远发展规划,进行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经验的推广,引进最新教育技术设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外语学习平台,负责全校教育技术设备的安装、维修、使用和管理;研究、制作、编辑、复制、管理教育技术软件和音像资料,承担学校各种会议的扩音、录音、录像等技术服务及卫星接收、闭路电视的节目制作、播放和维修等多种类、多层次的涉及面广泛的诸多工作内容。


数字语言实验室


资料室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育技术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教育装备采购网对该系统的代表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进行了登门采访,中心负责人王峻京副主任为记者详细讲述了北外在教育技术发展方面的历程与心得,使我们能够通过实践者的眼光来近距离感受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发展的腾飞。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概况

    在采访中,王峻京老师首先谈到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在教育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多年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秉承良好的学术风气,通过积极推广新技术、交流优秀实践经验等活动,带动了全国大部分外语专业院校对于教育技术领域的拓展,对于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北京外国大学是该协会的秘书长单位,许多工作的开展都与协会的运作密切相关。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下属的二级协会组织,是在民政部正式注册的学术团体,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全国高校外语院系电教资料协作组。
    1993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的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选举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会长和秘书长单位;全国有百余所外语高校和外语院系教育技术机构成为外语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单位,协会下设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分会,会员遍布了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

 

结合协会工作 积极推动教育技术发展

    外语专业委员会以开展横向交流、广泛收集教育技术动态、推动中国外语教育技术发展为其工作重点,多年来形成了大量外语教育技术理论,编辑了多本外语教育技术理论文集,还以北京外国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导建立了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刊——《外语电化教育》。
    2003年前后,在语言实验教学的改革中,从模拟化技术向数字化技术转变是教育技术工作迎接的新的挑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不仅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从理论上进行研讨、论证,还积极推动了该项技术改革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经验反馈。在2004年8月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年会暨教育技术理论研讨会上,大会就新的数字语言实验室、外语教育资源库数据库建设和网络技术进行了专题研讨,并最终推动了该项工作在全国外语类院校的实施与发展,有效促进了高校在语言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改革进程,使以往互不关联的、孤立化的教学环境发展成为以网络为媒介的、可实现多种教学功能(如视频、交互传输等)的数字化技术语言实验室,为大规模教育技术改革奠定了前期基础。对于协会这一工作的开展,北外教育技术中心承担了先行者的角色,也是整个改革进程的最大功臣。
    自2003年1月外语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行业协会标准——《数字语言学习系统建设规范》之后,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协会通过多次会议研究并明确了行业产品的相关具体标准,并于近期出台了规范该领域的行业技术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对于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无疑会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该项工作进程的推进,北外教育技术中心同样首当其冲肩负着具体运作的重任。

 

深层次挖掘自身潜力 把握好发展大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育技术事业,是经历了坎坷漫长的发展道路的。从五十年代前辈建设者在几台钢丝录音机上挖空心思做着文章开始,到六、七十年代在电子管录音机上的探索,以及到今天的数字化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无不浸透着北外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
    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该机构的领导者,对于北外教育技术中心这个我国重要的教育技术发展基地,从本质上有着清醒的认知。王老师认为,作为一个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机构,北外教育技术中心在提高人员素质和进行组织机构调整的同时,还要围绕自身的任务和性质,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索。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应当适应多维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必须要一方面紧紧扣住现代科技的前沿、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更新技术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满足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必须着眼于对已有设备和教学潜力的挖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
    对于我国外语类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现状,王老师也谈到了自己的认识:由于目前我国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是采取90.50.5的比例模式,即硬件建设占90%、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各占5%的经费投入模式。这样的投入现状导致了许多院校高端硬件设施使用不充分、利用率低的矛盾产生。因此,王老师认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应该从重视资源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着手。

 

利用先天优势开展资源数字化建设

    外语教学现代化的实现,硬件建设是基础和条件,软件建设是本质和核心。教育软件和资源建设,是实现跨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软件资源主要包括: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本资料、多媒体资料、广播电视节目和教学课件等。
    教育技术中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以50余年来积累的大量的外语教育信息资源,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环境建设的主要承载,教育技术数字化就是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的,通过教育技术中心近年来不懈的努力,使该项目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北外教育技术中通过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为北外“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积奠了坚实的基础。
    时至今日,王老师他们已经在北外资源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们一方面利用北外独特的旧有资源大力开展资源流媒体化建设,将包括录音带、录影带等旧有资源逐步转化为数字化格式,并吸纳了兄弟院校的好经验,积极拓展思路,采取硬盘记录等方式存储资源,大大提高了对一线教学工作的服务力度与深度;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老师与相关领导充分利用学会的职能与优势,在全国范围积极推进着外语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采取群策群力、分工合作的方式将资源建设工作深入到了各个兄弟院校。

 

明晰先进技术发展趋势 正确定位建设起点

    语言实验室是外语类院校的重点建设内容,学校的视听说课程大多在这里进行,它是教育技术中心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部门之一;十余年来,语言实验室也一直是教育技术中心重点投资建设的部门。目前北外教育技术中心共有 26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平均每年排课1500学时,接纳学生580000人次。
    从2005年开始,北外开始了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大规模建设,这对整体教学工作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但是,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也是前年未有的。例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网络的安全问题,这也业内公认的棘手问题。为了稳妥起见,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大规模进行建设,在此两年多的时间里,王老师他们一直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次组织、听取相关专家和业内各大厂商的建议,王老师他们最终决定采用两网分离的网络安全模式妥善解决了这方面难题。到目前为止,通过三年多的实际运作,用实践证明了选择这个方案的正确性。
    对于北外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建设起点,王老师他们也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以及密切结合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北外最终选择了具备NetPC这项高端技术性能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作为建设起点,以跨跃式发展的姿态为教学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教学发展环境与硬件发展基础;同时,北外的这种高瞻性实验室建设模式也启迪了众多兄弟院校在语言实验室改造时工作思路,有效推动了全国一大批院校的前进步伐。

 

重视先进技术设备应用效绩 避免损失与浪费

    面对逐渐完善的先进技术设备,如何能够充分加以利用、使投入获得应有的效绩,这是摆在王老师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之前,其他院校有过不少教训引以为戒: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用巨资购进的先进技术设备的实际功效,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的势头,超过五年以上未投入使用的高端设备就会面临着被更新、淘汰的命运,这对于学校前期的建设投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王老师也提到: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搞好教育技术工作,决不能简单的将购置器材交到教师们的手里、仅仅从事简单的维护和修理工作就是完成了任务;而是应该直接参与到外语电化教学的实践中去。只有充分发挥外语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中心利用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和中国电教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这一有利的条件,多次举办了电化教育理论研讨会、外语公开课、视听说课程研究、多媒体制作技术研讨会等学术性会议,对外语电化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中心还十分注重加强对外语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较好的将教育技术人员与外语教师结合起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解决在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形成一个与学校外语教学相适应的、有北外特色的电化教育体系。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一线教师应用最新的教学系统,教育技术中心除在师资培训方面努力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外,还在技术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高与跟进,在王老师的提议下,中心技术人员在原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发出一套“傻瓜”式课件制作平台,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对新设备的使用率和积极性。
    与此同时,加大力度配合教学工作,为这些先进设备的充分运作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是北外教育技术中心最繁重的一项重点工作。
    由于语言类教学所需的资源构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单单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也许十几年、几十年也未必可以完成这些工作。因此上,王老师他们利用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和中国电教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这一有利的条件,通过学会组织、号召兄弟院校共同协作、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一同完成资源库构建的工作,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深化资源平台建设 谨慎投资力度

     王老师进一步指出,资源的整合与平台的建设仍然需要深入和细化,如果仅仅将原始资料罗列出来,不进行索引和注录,并不能够对教学工作起到真正的助益作用。数字化发展的道路,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便捷、迅速、完善,让师生们根据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需要的特定内容的信息,这是国内外语类院校在资源平台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这部分工作内容深入、细化,则是王老师他们正在努力探索与实践的工作,也是广大师生最为渴望获得的服务内容。
    2005 年5月份教育技术中心“十五”“211工程”二期建设开始启动,学校投资140余万元,对外语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网络与存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年7月份学校投资297万元,实现了教育技术中心大楼语言实验室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12月份教育技术中心“十五”“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开始启动,中心投资29万元开发了自主学习平台和网络化考试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英语学院教育互动平台以及德、法、西、日等十个院系互动平台,网络非线性编辑平台项目也同时进行开发。
    以上这些高端设备的投入,即便北外在资金投入上有着一定优势,但王老师他们却还是采取非常谨慎、观摩的态度进行引进建设,并不会一次性大规模进行投入。对于这点,王老师是这样解释的:中心的这种谨慎态度,是为了能够在设备引进后,通过教师培训与实际应用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绩,因此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与考察。我们不应用头脑一热,在投入大笔资金后,却让设备长期闲置、造成浪费,作为中心负责人,我们必须要有更长远的眼光。

 

未来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对于未来的发展,北外教育技术中拟定了详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与学校外语教学实际需求、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强、具有北外特色的网络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和教育应用平台系统,是“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中心工作的重点。这其中包括了拓宽资料引进的渠道;到2010年建成我国外语院校最大的数据库;建立资源运行、存储安全和备份保障系统。
    在教学环境建设方面,到2010年,要建设涵盖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教室、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录像演播室、数字录音室、光盘制作室、信息资源数据库、外语教育应用平台等的教育信息系统,实现教育技术中心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具体建设项目包括:将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全部更新为数字多媒体智能语言实验室;将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存储量由16TB扩充至50TB;提升教育技术中心局域网服务器系统和交换机系统的运算服务能力;建设若干个外语教育软件应用平台系统;建演播厅和录像中心控制机房(土建、灯光、音响)等。
 
                                                                               撰稿 籽言
 
 
附:王峻京老师简介:
现任中国电教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外语高校电教协作委员会秘书长;
1993年 —— 199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助理;
1995年 —— 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1996年 —— 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直属党支部委员会书记。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