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要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发展 ——电话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蔡敏馆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09-12-09 17:01 围观2945次

   建设情况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华南工学院图书馆,1988年1月正式命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由北校区总馆、北区化机分馆和南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达到6.7万m2。总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由新老图书馆巧妙衔接而成;南校区图书馆更是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蔡敏在接受电话采访时首先介绍了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并提到由于两个校区之间的距离大概有30公里,为了方便管理,专门有一位副馆长被安排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校区图书馆负责那里具体工作。

    图书馆所有资料都是统一进行订购之后,再按照学科分布来化分的,并且馆里还设有教育部直属的“外国教材中心”,其中重点引进了化工、工程图学的国外优秀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学术专著。

    华南理工大学原先是单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现今已发展到23个学院,其中有9个属文科学院,因此学科也扩大了许多,这样就对图书馆资料的要求也更为广泛,并且增加了图书馆运作、管理的难度。目前,图书馆的纸质藏书量达到了300万册,其中有70%属于理、工类资料;文科等其他类资料则是在稍后的时期内补充完善的。

    队伍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蔡馆长谈到,以前图书馆馆员基本都是以图书馆或情报专业为主体的,但为了完善网络技术的服务水平,图书馆首先在队伍建设中加强了该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另外,从工科学校的特点上考虑,要为各学科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就必须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因此,学科类专业人才也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图书馆目前拥有一支由136位馆员组成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高素质团队,其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89%,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47 %。

    在谈到人员工作区域分配时,蔡馆长介绍说,老校区图书馆的面积为24000m2,大学城的新校区图书馆有42000m2,面积几乎是老校区图书馆的2倍;但老校区的馆员则需要有100人完成服务工作,而新校区却只需要30余人。蔡馆长解释这样进行人员分配的原因时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校区图书馆的运作采用了一套新的服务机制,这里采用的是“大流通”的模式,读者都从一个大门进入,馆内则是全部通行的,最后才到总服务台汇总;而老校区则受限于馆内格局,每个阅览室都需要有专人监管,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工作人员留在这边。

     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稳步发展,不但在读者服务、岗位考核、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后勤等方面均有章可循,并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了人性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馆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人员队伍的凝聚力不能单纯依靠物质激励,蔡馆长认为,图书馆首先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要使所有入职新人都能够明确图书馆的受众是公共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的。如果要入职图书馆工作就必须要认同这一点、要知道自己的本份;其次,从管理上,图书馆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定,不能够各自为营,特别是不能够搞“小金库”,对于馆员的激励措施也要在学校政策允许之下,并采用多劳多得的方式来运作。

    服务的转型

    蔡馆长认为,高校图书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学校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归功于电子科技的发展,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近年订阅的纸质与电子资料来看,在经费分配的比例已经差不多达到1:1。另外,随着年轻读者群在阅读习惯方面的转变,图书馆也需要随之转型,不可以再按老一套模式运作了。

    现在,更强调图书馆要进行主动的服务,不能再满足于开门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方式了,一定要有走出去的主动意识、要有积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服务的意识。蔡馆长说,之所以强调主动服务的意识,就是要为今后拓展图书馆的发展空间打下前期的基础。因此,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产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馆里将为学校各学院提供服务的工作落实到了具体馆员的身上,久而久之,这些馆员就能够对该学院的学科情况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清楚其对图书资源的具体需求,在服务上就有能力跟上学院的需求。这样运作的目的是为了即将开展实施的“学科馆员”制度奠定基础,而这些已经具体负责、熟悉各学院服务工作的馆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学科馆员”。

    重新获得读者的依赖

    由于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注定图书馆的功能要发生改变。早几年的时候,大家都会为进入图书馆的读者量减少而担忧,因为许多读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需求,那么图书馆就必须想办法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使图书馆与其工作生活有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有可能重新获得读者的依赖。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对于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视,目前不仅图书馆业务工作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并在传统服务之外,还配置有各类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79个,自建、联建了33个特色数据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全馆已均被无线网络所覆盖,馆内各处都可实现无线上网,同时还初步建成了手机图书馆,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以各种形式来获取馆内资讯。

    网络资源建设

    在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整体建设中,网络资源建设应该是图书馆工作拓展的主要难题,在这个平台的建设中,资源的充实和自主开发建设特色数据库投入了建设者们的大量心血,在工作强度上也增加更多的压力。蔡馆长提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存储已经从原来的几个T扩展到了现在的40几个T,从人才到技术、再到硬件建设所需求的经费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说是一种挑战。

    随着图书馆各项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在服务水平和服务内容上也有了极大的改变,除可以为读者提供传统的外借、阅览服务外,还能够提供资源查询、科技查新、信息与课题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用户培训、多媒体视听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作为图书馆还有对外服务的任务,要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资讯,由于学校地处企业林立的广东省发达地区,企业对于信息方面的服务有着很大的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因为是理工专业院校而备受企业关注。另外,教育部理工类科技查新工作站也设在了这里,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实力雄厚的查新队伍为各单位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高质量、高标准的科技查新及项目咨询等服务项目,其中仅为企业提供的图书情报查新服务就达到了每年工作量的一半。

    联合共建的龙头老大

    从1993年开始,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以华南理工大学为龙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共同开展了6所院校的资源共享、联合共建工作,其中,图书馆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合作内容,实现了6校间图书互借互还、互办借书证等多项服务功能,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从2008年开始,该项目范围已经由石牌地区6校扩大到了整个天河地区的9所学校,又增加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东金融学院3所院校。蔡馆长在其中起着主要的牵头作用,领导各校按分配的任务各自承建数据库的工作,使9所院校在网络上共同营建出一个庞大的信息平台。

    蔡馆长还透露,目前广东省教育厅还将筹建“珠三角”信息大平台,包括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三大部分,由于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高校资源共享、联合共建中有着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地位,因此完全有资格、有基础、有能力领导实现更广泛地区的更多院校的资源共建。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在天河地区9校合作中有着巨大贡献外,还积极加入了 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SHL(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奥凯化工信息中心的工作, 并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许多单位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互助关系。

    不计个体利益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积极与兄弟院校开展资源共享、并牵头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大量人力、物力的无偿付出,需要有绝对宽广的胸襟与气度。蔡馆长非常豪爽地认为,虽然各合作院校因各自的实力不同,对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付出有多有少,但是现在也不想采取收费的手段来进行平衡。对于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来讲,大量的数字资源并不受幅本量的限制,与其闲置在那里,不如果拿出来给更多需求者提供服务,以增加这些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10多年校际图书馆的合作中,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已经带领兄弟院校走到了今天,现在更应该把电子图书的服务再加上。以服务为宗旨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只有不计较个体利益,才能够使大家共同地发展起来。

    从服务考虑发展

    蔡敏在就任图书馆馆长之前,曾经是学校的教务处长,并一直对图书资料等方面十分关注。虽然他不是图书馆专业出身,但蔡馆长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会处身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他也要求馆员能够不拘泥于图书馆圈子内部的固有方式来处理问题,鼓励大家多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来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蔡馆长除任职图书馆馆长外,还是电子类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深深地了解图书资料、情报、资源的重要性,因此他能够从另一种高度来看待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地把握住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蔡馆长反复强调:图书馆首先要做的就是服务,工作的核心不应该仅仅放在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上,要从服务的角度来考虑发展,而不是图书馆学要求怎样去发展。

    未来规划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规划时,蔡馆长说,图书馆要在环境上能够适应更多的读者,要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不应该让读者只能面对冷冰冰的书籍而已;另外,在基本设施方面,特别是数字化程度上,馆里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和加强。也就是说,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也会围绕这方面内容来展开。

 

                                 撰稿 籽言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