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首届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0-05-15 14:23 围观2714次

    2010年4月27日上午,“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在北京•台湖国际图书城成功召开,论坛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主办,《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教育装备采购网承办,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有限公司协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作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最高等级的年度峰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每次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首次举办。来自全国近200余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和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一线的管理人员以及为高校图书馆设计研发相关产品及技术的20余家厂商代表共计近300人参加了会议。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分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燕今伟先生主持。

图1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分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燕今伟

    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高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先生致欢迎词。在发言中,他首先感谢了参加本届论坛的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以及负责人,感谢论坛承办单位《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和教育装备采购网对论坛的组织和会务工作,感谢参与论坛的企业支持,并以其个人名义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琼女士对于本届论坛所付出的努力。朱强馆长提到,要把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办成一个年度性、广泛参与,每年有新主题的、涉及图书馆问题和发展方向,同时,图书馆业界都向往,能够实现梦想,具有影响力的论坛。还特别强调论坛要考虑整个图书馆产业链的发展,不要“闭门造车”,只考虑单方发展。

 

图2 与会嘉宾

    此后,由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广先生致辞,他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各界嘉宾莅临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表示欢迎,并预祝本届论坛成功举办。开幕式的最后,由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直销统括部、北京市场推进部副部长王辉先生致辞,作为本届论坛的主要赞助商,他们在打印机和黑白复印机以外,更全力拓展彩色复合机、按需印刷设备等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他们对于本届论坛的大力支持,体现了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对于中国高校市场的看重。

 

    主题报告(一)

    27日上午10时,“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一)在北发大酒店多功能厅准时开始。

    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郑巧英女士做题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报告。报告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环境解析、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的实施、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的内容和实践演绎四个部分。


图3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郑巧英女士

    建设规划需要考虑“环境”

    郑巧英女士在报告中提出,用户信息行为及生活模式的改变和学术信息资源生产与交流形式的改变迫使着当前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得不考虑的环境因素。图书馆现在已经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首要来源,恰恰是搜索引擎成为人们熟悉并且常用的搜集、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郑馆长还为大家解释了出现此现象的原因:(1)人们习惯于在无缝的信息环境中开展学习、研究、社会交往、娱乐等活动;(2)在自己熟悉的网络环境中很难发现数字图书馆;(3)认为数字图书馆不好用。

    建设规划需要面面俱到

    第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基于各馆自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环境,结合用户需求的评估和分析,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全局、合理、完整的规划,形成清晰、可行的实施目标。第二,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要明确其要素,包括其建设愿景、服务功能、需要组织的项目、需要增加的硬件设施和应用策略、营销、效益的评价与测度以及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和类型。第三,数字图书馆要有建设目标。

    “需求、资源、技术和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

   在郑馆长的报告中尤其指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的关键要素,包括:(1)需求,即评估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随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审视和调整服务功能。(2)资源建设,随着数字资源在整体资源体系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制定数字资源建设发展方针,有利于数字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交流与共建、共享、共管。(3)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支撑,云计算理念重新诠释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及服务创新的内涵,驱动了图书馆技术的变革,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提供了技术方向。(4)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郑馆长强调的是图书馆与用户双方不再是分离而对立,而是密切和互动。同时,图书馆各部门间人员的协作与互动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校实践

    针对现有图书馆OPAC查询系统存在缺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经过对相关产品和现状进行调研,利用开源软件进行各方面尝试,除此还参加国外四个商用系统的演示和交流研讨。最终,构造了新一代资源查询系统。在郑馆长演示的PPT中特别插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网站的截图,以此展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做出的成就。

    在郑馆长的报告中,还提出了要“用先进的技术升级服务”,倡导创新服务理念,建设高素质服务队伍,搭建先进的服务平台,提升资源利用,让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飞入“云端”。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对它的利用、研究和讨论成为目前各领域的课题之一。

    此次,“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还邀请OCLC全球副总裁、亚太地区负责人王行仁先生为参加此次论坛的各界人士解释了云计算的奥秘。他的报告题目为《OCLC Word CatLocal云计算服务》。王行仁先生富有激情的演讲,频频受到到场来宾的掌声。对于云计算在图书馆的作用解释得更是精辟而有独到。他说:云计算可以使图书馆不需要购买电脑服务器,不需要自己开发软件,也不需要付费安装和使用厂商开发的软件,不需要自己管控电脑系统的运作。云计算可以让图书馆可以省下一大笔经费。OCLC针对图书馆21世纪万维网的挑战,为全球图书馆提出的两个策略:WorldCat.org(全球图书馆在万维网上的入口网站),WorldCat Local(21世纪图书馆OPAC的再生)。


图4 OCLC全球副总裁、亚太地区负责人王行仁先生

    WorldCat.org对全球信息使用者免费开放使用,不需要账号或密码,费用由参加合作的图书馆分摊。为参加这个合作项目的图书馆在万维网上展示馆藏信息——使馆藏信息国际化,网络化。在他的报告中,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信息使用者不喜欢使用图书馆集成系统”“OCLC WorldCat Local 的特殊功能”。 OCLC通过对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的实践,可以提供全套的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

    作为主论坛(一)的压轴,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高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先生以《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展望》为题,做了此次的报告。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ILS时代、后ILS时代、图书馆系统的新需求和案例解析。


图5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高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先生

    面临新环境,需要新升级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各方各面都进入了快速发展变化的转型期。图书馆事业也在这不寻常的30年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需素发展,图书馆系统为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读者,也经历了多次升级

    当前的ILS

    朱馆长在报告上,针对ILS的定义、发展过程、当前形势与市场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当前ILS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绑在一起共享自动化的环境;在系统维护的重要性降低的情况下,还不断减少维护系统的开支;将技术重点转向那些对实现图书馆使命更为重要的活动。而在解决这些问题措施上,也是窘境频频,虽然处理数字资源而不断增加了一些新的应用,但目前的ILS 公司与其他技术公司结成伙伴现象严重,没有一家ILS公司能够承担所有方面的开发。对此,朱馆长忧心忡忡说:外包开发,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公司前景的担心。

    后ILS 时代:下一代图书馆系统方向

    针对传统的ILS,朱强馆长对于未来的ILS重新定义,即后ILS时代。朱强馆长在报告上提出,随着用户、用户行为、图书馆自身以及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走向数字化。在他所做的报告中,还对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进行了详尽的比较。而针对“关于ILS正在走向死亡”言论,朱馆长也称之为是言过其实,他说,一个功能强大的自动化系统对于图书馆的运行至关重要,当前图书馆迫切需要这样的新的系统。并且对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方向叶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重新定义图书馆目录;更加综合的信息发现环境;更好的信息传递工具;更强大的搜索能力;更加精致的结果呈现。
除此,朱馆馆长还对斯坦福大学的一体化检索服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主题报告(二)

    4月28日下午,“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闭幕式暨论文颁奖仪式在北发大酒店多功能厅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分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薛芳渝教授担任主持。


图6 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高校分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薛芳渝教授


图7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李晓明教授

    诸疑解答

    在李晓明教授的报告中,无一例外的都透视出从一个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在整个报告中,李教授提出过五个问题,并纷纷进行了解释和阐述。这种环环相扣的报告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在预示着“天网地藏”的真谛。

    第一,什么是“天网地藏”。初听这四个字,很多人都会疑惑不解。李晓明教授在报告中解释:“天网地藏”是2002年初投入运行的一种网络信息服务。它的内容是在中国互联网上曾经出现过的网页;9年来,其规模以平均每天150万网页的速度扩大,现在已接近40亿。那些网页不只是被收集存储起来,而是保持了搜集时间和原有的链接关系,从而人们可以进行“中国Web历史信息浏览”。第二,怎么会想到做这种事情。根据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观察和研究发现:尽管,互联网上的可见信息量总体上是按照指数规律增长的,但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信息总体有1/2在一年后就会消失。为了能够把信息保存起来,就有了“天网地藏”(Web Infomall)。第三,为什么能做成这种事情。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为此做出支持。第四,“天网地藏”有什么进一步的意义。对此,李晓明教授做出以下解释:“天网地藏”为海量的信息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新的应用机会”。第五,这些工作给我们的启示。网络历史信息的挖掘,一个内涵无比丰富的课题。由于互联网信息特征包括:开放性、丰富性和流逝性。笼统地讲,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是“工程化”的结果。于此,给我们提出一个新命题:互联网信息“再”工程。李晓明教授对“再”的解释:将分散的集中起来,形成一种(或几种)新的规范形式,便于后续进一步的提炼和利用矿山,矿石,一定规格的矿石。

    例子解析

    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人物踪迹的发现”,“重要人物曝光度”与历史进程的关联和“重要事件信息的综合展示”三个例子,借此说明:“天网地藏”的天网搜索引擎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持续搜集网页的可能,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大规模网页收藏成为现实。持续搜集的海量历史网页展现了一个三维信息时空。在这样一个信息空间上,可以产生无穷想象,基于天网地藏的互联网历史信息挖掘,可以产生许多新型的服务。

    “天网地藏”的使命

    从听取李晓明教授的报告中,可以深刻的感到,他对“天网地藏”从最初的筹划、设计到最终完成,投入了多少的心血和感情。李晓明教授对于“天网地藏”的使命却有着理性的定义:对海量数据持续增量的现状,提供长期保存的空间,从而达到多种视图、全局统揽的理想效果。

    网络给图书馆带来挑战、机遇和变革,给读者带来新体验。基于互联网,图书馆为能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支持和保障作用,需要对新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随后,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做题为《图书馆新技术趋势与应对》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内容:新技术应用进程加快、资源变迁的连锁影响以及新一轮的变革和任务。


图8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

    新技术应用进程“速不可挡”

    随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得知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中国,我们深知技术落后带来的后果。虽然,中国接入互联网比美国落后近30年,但“后来者居上”。在姜爱蓉副馆长报告中有详细的数据指出:至2009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3.84亿(宽带>97%),位于全球第一。年增长率达28.9% ,并且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她特别提出:数字化回溯方兴未艾,数字化回溯呈现“得内容者得天下”趋势。自2004年Google推出了免费的在线图书搜索服务Google Books Search以来,世界上已有多家企业和国家在通过合作或单方设计研发“在线图书搜索服务”。纵观全球发展,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原来越先进,数字化规模和势头越来越猛烈且势不可挡,成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此外,检索技术的威力和生产力以及对期待中的语义网应用更是不可小觑。技术的推陈出新铺垫了图书馆的未来走向,新技术象征着无穷的机遇!

    资源变迁的连锁影响

   姜爱蓉副馆长就清华大学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历史性变迁、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呈明显优势和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在报告中做出阐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图书利用率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种类和数量上正在超越纸本资源,服务在网络和新技术支持下正在经历转型期。姜爱蓉副馆长着重提到两点:(1)环境变迁对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出新挑战。(2)环境变迁对图书馆资源组织和揭示提出新要求。

    新一轮的变革和任务

    图书馆在经历了计算机普及、网络冲击、大规模数字化影响之后,将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和任务。姜爱蓉副馆长就新一轮变革在报告中讲到了她的几点认识:(1)“发现系统”的期待。随着数字环境的形成,资源整合的技术方法也在发生变迁,从采用元搜索技术的“整合系统”发展到仓储技术和元搜索技术并用的“发现系统 (Discovery system)”,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检索和更好的体验。(2)“物联网”的革命。“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图书馆技术和服务也将随着社会发展“走进新时代”。在物联网环境下,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工作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蕴含的进步意义是:网络及计算机与实际物体相结合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信息化的高级进程。(3)读者空间的变迁。图书馆的未来是生气盎然的、交互式/互相合作的。未来的图书馆仍由图书馆建筑、书和人组成,但同时图书馆会随着读者对技术的使用而改变。图书馆的建筑实体中将减少存储图书的空间,而将更多的空间用于展览、阅读和读者团队学习,以使信息时代的读者多样化的文化行为得以实现。(4)技术支持的拓展。新信息环境下,技术支持在图书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跟踪把握图书馆新技术应用、保障图书馆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开发新系统新功能提升服务等。


图9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高校图书馆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琼

    在两位主讲人做完报告后,随继举行了“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案例、论文征文活动颁奖仪式。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高校图书馆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琼研究馆员宣读获奖名单(详细获奖名单见论坛官网)。此次征文活动共评出优秀案例奖和优秀论文一等奖各7名,优秀论文奖19名,论文参与奖30名,由王琼研究馆员、李晓明教授和姜爱蓉研究馆员分别为获奖老师颁发证书。


图10  获奖人合影留念

    最后,王琼副秘书长就本届论坛发表总结感言,她表示: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与会代表和老师的支持,高校分会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属的七个分会之一,主要职责就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特性,能够起到行业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希望以本届论坛作为出发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为大家建立一个平台,架起“供应商”到“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全力以赴地发挥更大影响和作用。

    至此,“2010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2010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理论与实践完满闭幕。

    高校图书馆分会官网:http://www.sal.edu.cn/

    更多内容详见官方网站:http://www.sal.edu.cn/Forum/default.asp

撰稿:张斯琪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