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QSL-100
目前占主流的QSL系列
最新的AMOUR
此后,BSI陆续推出了单通道辐射传感器系列QSP/QCP/QSR/QCR/MCP/MRP、Scalar型(球状)PAR辐射测量仪QSL-2100/QSL-2101/QSPL-2100/QSPL-2101、Cosine型(平面状)4通道水下辐射仪BIC、Scalar型(球状)4通道水下辐射仪BIS、水下紫外-可见光辐射仪PUV-2500、地表紫外-可见光辐射仪GUV-2511、水体剖面反射率辐射仪PRR-800/PRR-2600、到最新的USB型PAR辐射仪AMOUR和便携式水体光学剖面测量系统C-OPS等。所有上述仪器和传感器的研发都受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等的资助。特别是NASA与BSI有非常密切的合作。目前BSI承担的一个项目就是设计一款行星辐射能光学传感器(Optical Sensors for Planetary Radiant Energy, OSPREy),用于高精度测量海洋、太阳、天空和月亮的辐射能,对卫星海洋遥感进行更精确的校正。
OSPREy布放示意图
为应对日益恶化的南极臭氧层空洞问题,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极地项目部于1987年决定建立一个全球紫外线(UV)监测网络。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委托,BSI于1988年开始安装了全球UV监测系统,并一直由BSI维持全球UV监测网络的运转。直到2009年,这个监测网络才被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到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名下,另一部分仍由BSI负责。
全球UV监测网络在南极的一个站
? McLane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其中国际上最著名的CTD生产商海鸟(Sea-Bird)公司就从BSI购买了几百套光学仪器和传感器,可以说海鸟CTD上的光量子传感器全部是BSI制造!
BSI产品在北极
C-OPS的布放
BSI的国内用户主要有中国海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宁波环境监测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