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近万学子职高新选择:巴中市职业教育受青睐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8-22 11:30 围观769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日前,从巴中市教育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近万名学生选择报读中职学校,较往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巴中职教学校董事韩兵说道:“我们现在每天接受的咨询人数都很多,尤其是在6月份的时候,每天前来咨询的人数有五六十人。”韩兵介绍,巴中市联合职业学校是由巴中市远程高级学校、巴中市电子技术学校、巴中市经济贸易学校及巴中市公交职业学校四家学校整合资源而成立的一所联合职业学院。“目前学校新生报名人数已经达到了600人,估计到9月1日可以达到1000人,与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400人。”

  今年以来,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今年的市委工作会议更是把“着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最关键、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此外,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进一步严格规范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制度,一系列推动职教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

  今年职高为何如此受考生的青睐?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陈英雄告诉记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而职高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特别是当前专业技能人才紧缺,职高专业技术学得好的学生就业前景不错。

  就业率是当前很多学生选择职高的重要因素。2010年毕业于巴中市职中的学生李松林,毕业后由学校介绍至广州东风日产实习,如今当上了车间主任,月薪4000余元,公司还给他发了奖金。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李松林刚刚给学校老师打电话谈了他的最新工作情况,随后记者与李松林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以前父母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这样才会有出息。当初我成绩不是很好,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复读,而是选择了读职高,现在我也不后悔。我现在已经在拿工资养家了,而我的很多同学却还在由父母供养读书。”

  职高走俏的另一个原因是,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照样能考大学。巴中市职业中学招生就业办主任李国元介绍称:职高学生也能参加高考,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深造,而职高考生与普高考生是分开录取的,因此,一些中考成绩刚过普高线的考生,就读职高参加高考升学相对容易些。李国元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学生以569分的成绩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

  通过几年的中等职业教育,职高考生进入高等技术学校后,与普高学生相比较还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优势。

  另外,职教逐步受到青睐的另一原因在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记者了解到,如今就读职业学校,有六类学生可以拿到国家补助,中职学校所有的涉农专业实行免费就读。因此,一些家里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就选择了职高。

  如何让我市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市教育局职成科相关负责人认为,改变巴中职业教育“冷清”的首先是“练内功”,让全社会都瞧得起。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原则。一是重点发展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力争2013年9月前实现招生入学;二是大力支持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发展,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教育功能全、办学质量高、社会影响大的优质职业学校;三是积极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构建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四是加强引导其它职业学校开办区域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为依托孕育校园文化,创办特色职业学校。着力构建四级职教体系。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促就业”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职教体系。

  其次,多元投入解决资金难题。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加强重点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打造品牌学校和专业,以品牌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二是落实地方职业教育投入政策。认真落实教育费附加的30%足额用于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三是用好用活收费政策。根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培养成本,按“优职、优教、优价”的原则,科学确定收费标准,以弥补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四是落实国家在税收、用地等方面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投入、多方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再次,加强职教工作队伍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强化职业教育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强化“大职教”理念,全社会各部门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如土地、建设、招生、就业等相关任务目标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完善考核内容、健全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结果运用。强力推进职教学院建设。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