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观测深度入地5158米世界最深地震仪即将建成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8-22 11:55 围观387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8月10日,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显示,目前,位于江苏省东海县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井现场,正在安装深井地球物理观测仪,这标志着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即将建成。它是目前世界最深的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也是我国第一个无地面干扰的深井地震地球物理长期观测站。

  届时,观测站将发挥地下“显微镜”的功能,发回极具深度的地球之音,从而为地震预报提供精密的第一手数据。

  在江苏东海县安峰镇毛北村“亚洲第一井”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长期观测站,来自中国、新西兰、美国的地质专家正在加紧安装中国大陆第一台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仪。

  5158米,世界最深地震仪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地球物理学博士徐纪人介绍,在5158米主孔内设置仪器,进行长期观测,刷新了世界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的最深记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深井观测研究的空白,而且使我国在地球科学的领域里,跨入世界先进国的行列。

  据介绍,此次安装的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仪一共4套,计划分4个层次安装:深井三分量地震仪、地温测量仪器的感应器将设置于主孔井底5158米、3500米、2500米和1500米等4个深度上。此外,在3500米处设置流体压力测量仪器,同时进行井下流体压力变化的精密观测。“整个深井地球物理仪器系统由井下感应器系统和地面资料转换、存储记录、传输设备以及资料解析研究等系统组成”,徐纪人说。

  “显微镜”,伸入地球内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各种噪音以及地球表面效应,严重干扰了地表观测效果。为了消除地面干扰噪音,捕捉到来自地下的真实信息,建立深井地球物理观测站,进行长期观测是唯一途径。

  徐纪人表示,深井长期观测可以直接监视超高压变质带现代岩石圈地壳运动和内部物理场变化状况,研究其动力学规律,为研究大陆内陆板块造山带运动、板内地震活动以及地球物理场的长期变化,为我国资源开发、环境变化、地震地质灾害预防以及研究大陆内部岩石圈构造、地震发生机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自7月26日动工安装的深井地球物理综合仪就是用以进行深井长期观测的精密仪器,徐纪人将它比作伸入地球内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能够精确观测地球内部各种细微的变化,并得出观测数据。

  1—2个数量级,地震监测能力提高

  从地表、浅井与深井对比观测结果来看,深井地球物理长期观测可以有效地排除各种地面噪音干扰,大大提高对微小地震及微弱地球物理信息的观测能力。

  徐纪人介绍称,深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仪器安装设置成功后,预计可以监测江苏东海县郯庐断裂带及其周围发生的震级为0—1级的微小地震活动。与地面地震观测相比,监测能力将提高1—2个数量级。当然,如果发生汶川大地震那样的大地震,即使震源远隔千山万水,地震仪也可精确快速捕捉到地震波。

  选址东部,长期观测

  至于为何选址江苏东海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高锦曦解释,“东海县处于郯庐地震带附近,监测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取得高精度资料数据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但还有其他科研因素。”

  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震活动有周期长、震级大、受害严重等特点。由于东部人口密度大、大城市密集,政治、经济活动集中等原因,历史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重的地震大都发生在我国东部,如唐山地震造成24万余人死亡,成为20世纪的世界之最。郯庐断裂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活动构造,历史上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等多次大地震,仅1668年地震就有数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上震级最大、受害最重的地震之一。

  徐纪人介绍,虽然近年来郯庐断裂的活动水平较低,但是并不排除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虽然增加了地震、地球物理等观测力度,但是由于东部地区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常规观测的精度已经远远达不到地震、地质灾害监视预报和现代地学发展的要求。“选择在我国东部开展深井长期观测与研究无疑是必要的,这将在保护我国东部地区免受或减轻地震、地质灾害,实现地震预报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监视作用。”徐纪人说。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