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综合性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的原理及分类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09-13 11:44 围观728次

  金属元素分析仪是国内一款新型的综合性分析仪,一台仪器可满足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灰铁、球铁、耐热钢、玛钢、耐磨钢与铸铁等材料中的C、S、Mn、P、Si、Cr、Ni、Mo、Cu、Ti、V、Al、W、Nb、Mg、稀土总量、Co等元素含量的检测,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用于分析结果数据及工作曲线的储存和查询,其数据的修改和曲线的增删方便。采用品牌电脑微机控制,并配备了电子天平,全中文菜单式操作,台式打印机打印结果。


  元素分析仪的原理及分类

  1、色谱分析仪,它采用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色谱分析仪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

  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仪)(GC)和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分析仪)(LC)。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液-固色谱、液-液色谱。2、光谱分析仪。优点是一次可以分析多种元素,精度较高。缺点是价格太高,一套几十万到上百万,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使用。

  3、分光光度计。优点是检测波长选择方便,价格不高。缺点是检测结果不能直接显示;没有曲线建立调用功能,检测不同元素每次要重新定标;比色皿放入和倒出液体不方便;对操作人员的化学分析基础知识要求高,因此不能适应企业现场在线检测分析的需要。

  4、比色元素分析仪。优点是使用方便,价格也不高,对操作人员的化学分析基础要求不高,因此被广泛用于企业生产检验现场分析。但由于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存在以下先天性缺陷。

  光电比色元素分析仪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适应钢铁冶金五大元素(碳、硫、硅、锰、磷)的现场在线检测分析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当时检测碳、硫采用碳硫分析仪,检测硅、锰、磷研制了元素分析仪(当时叫三元素,三个通道分别预设固定波长检测硅、锰、磷),由于硅、锰、磷检测要求的波长不多,精度要求不高,因此,三元素分析仪较好的满足了钢铁冶金行业现场在线分析元素含量的需要。但现在,各行业需要检测的材料除了钢铁,还有铜合金、铝合金、锌合金,检测的元素也从硅、锰、磷发展到铜、铬、镍、锌、镁、钨、钒、铌、钛、钼、铝、砷、锆、硼、稀土元素等多种元素,传统光电比色元素分析仪普遍存在的以下缺陷,就日益严重的体现出来:

  测量波长为预设固定,不能连续可调,虽说有些机型可以更换,但对于用户来说仍嫌繁琐,遇到测量超出仪器通道数的元素种类或要检测不同合金材料时,尤其不方便。而且不是所有波长的滤光片和LED可以采购到,使得某些特定元素的测量遇到困难,如镁元素的测量需要576nm的光源,而这样波长的滤光片和LED都无法得到。测量光源大多为直流灯泡加滤光片或冷光源发光二极管,其波长准确度较差。直流灯泡加滤光片方式其波长精度取决于滤光片,元素分析仪大多应用的滤光片,效果最好的也只能达到±15nm。

  相关产品介绍:

  KR-BS3C型矿石多元素分析仪器

  主要技术参数: l 波长范围:400-750nm(滤光片)

  l 吸光度范围:0-2A

  l 浓度范围:0.000-9.999% 10.00-99.99%自动换档显示

  l 数据存贮:EPROM,断电数据可保持数年

  l 电源:交流220V±10%

  l 耗电量:≤50W

  KR-BS3C微机三元素分析仪器主要特点:

  KR-BS3C型微机三元素分析仪器包含KR-BS3A型微机三元素分析仪器、KR-BS3B型微机三元素分析仪器的所有功能并在原来九条工作曲线的基础上增加至十五条工作曲线,大大拓宽了测量元素的种类.零点、满度均自动跟踪,无需精确调整. 采用触摸键盘,32键音响提示,多种快捷功能键,操作更为简便.可输入日期和炉号,并可自动打印记录.采用了先进的冷光源技术使数据更加稳定。

  南京科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碳硫高速分析仪,多元素分析仪,金属元素分析仪,不锈钢分析仪器,高速不锈钢分析仪器,碳硫不锈钢分析仪器,有色金属分析仪合金分析仪,炉前化验仪器,铜合金分析仪,铁矿石分析仪,普碳钢分析仪,生铸铁分析仪,球铁分析仪器,铸钢化验仪器,红外碳硫分析仪等理化仪器设备。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