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甘肃省天水:远程教育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1-10-12 09:12 围观589次

  教育装备采购网讯:在秦安县莲花中学七年级(3)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赵国荣正在给同学们上语文课。

  “现在同学们先听一遍课文朗诵。”赵国荣开始操作电脑鼠标,很快黑板右面的电子白板上显示出课文的情景朗诵。

  “虽然我教语文课已十多年了,可在朗读课文时,乡音重,普通话讲不好。”赵国荣说:“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我们可随时点击教学所需的所有课件。”

  2004年,莲花中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来,先后投资140多万元逐年提升远程教育设备,现已建成了自动录播、听评课室各一个,在25个教室里接入了互联网、电子白板等配套教学设备。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随时使用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这样不仅改变了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而且开阔了师生们的知识视野,为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搭建了优质平台。”校长高书昌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天水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已形成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覆盖率达到100%,提前实现了在90%的农村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电教扶贫”开创了远程教学的天水模式

  成小小学地处秦安县王窑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最近,记者来到了这个学校,看到校园整齐、宽敞,透过六年级(2)班明亮干净的教室窗户,记者看见周倩老师正在利用从卫星教学收视点下载下来的课件教数学课。

  “我去年从天水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这里任教。来之前想,学校在山区,条件可能差,可没想到,校园简朴干净,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和外面的学校一样。”周倩高兴地说。“我们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有周边25个村的229名孩子在这里上学,有11名教师在这里任教,多数是近几年分来的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老师。”校长陈德明介绍说。

  56岁的陈德明在这所学校工作了40多年,他见证了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前后发生的变化。

  陈德明介绍说,在没有实施电教扶贫工程之前,学校仅有5名教师,而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上,知识老化,只能开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学生流失也很严重。2000年,随着市上开展“电教扶贫工程”,学校开全了所有的课程,而且语文、数学的双科合格率得到很大提高,2004年又建立了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去年学校被评为全县“十佳学校”。

  本世纪初,天水市为改善边远贫困山区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开启了“电教扶贫”工程,在3153所农村中小学建起了VCD教学光盘播放点。在4年时间里,天水市所有边远山区中小学都建起了VCD教学光盘播放点,全市小学语文和数学的双科合格率由62%上升到82%,初中6科的合格率由38%上升到50%以上。

  2003年国务院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同年年底,天水市的“电教扶贫”工程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04年6月,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被确定为“天水模式”,即后来的远程教育“模式一”,向全国推广。

  远程教育迎来了春天

  随后,天水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并获得了远程教育项目资金4716.9万元。

  为了作好试点示范工作、用好这笔资金,天水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天水市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项目实施作了详尽的安排部署。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现代远程技术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以乡镇中心小学为龙头,以条件较好的村小学为片区中心,辐射到教学点的管理和应用模式。一些具备了卫星接收系统的中心小学成了全乡的资源与管理中心,统筹全乡的培训和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并通过下载资源,刻成光盘发放给村小学和教学点。

  如今已经是秦安县西川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的李秀,2008年曾赴北京,参与了由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她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使用光盘进行教学,经历了从整体镶嵌、局部点染到整合互补的阶段。教育教学必须走向多媒体、信息化、数字时代,这已是教育的必然趋势。”

  天水市电教馆馆长王虎明介绍,截至目前,天水市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1660台,在农村学校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2963所(模式一)、卫星教学收视点2160所(模式二)、计算机教室346所(模式三)。“三种电教模式之间的渗透和融合,使农村学校有了与国内发达省区市,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步的平台。”王虎明说。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