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构建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施突显特色的教学——专访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钱建平教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7-10 16:26 围观2429次

  【导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很多高校出现了实验教学设备短缺、实习基地不足、实践课时压缩、教育质量下滑等一系列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上述困惑,在中心主任钱建平教授的带领下,他们从教学模式、实验设备、教学手段、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改革,同时开发地缘优势,开拓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辟蹊径。在本期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系列报道”中,我刊(http://www.cmee-online.com)将详细介绍该中心的建设经验和取得的成果。

  

  钱建平教授是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矿业协会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桂林工学院学报》编委,《矿产与地质》编委,《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黄金协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员。先后承担科研项目45项,作为项目负责人38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60余篇。2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曾担任本科生基础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矿田构造、地质力学、金矿地质与开发,专科生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成矿构造学、板块构造学、构造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和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教学。指导研究生40人。并担任基础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基础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由其主编的普通地质学实习多媒体教学软件,2002年获广西全区第二届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2003年获全国第七届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其主编的地球科学概论多媒体课件,2003年获全区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2004年获全国第八届教学软件大赛优秀奖。主持的“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2009年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记者:自“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启动以来,贵校在实验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总体上有了什么变化?

  答:众所周知,传统的地质学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多实践少,理论课和实习课往往被分割为两个学期,学生考前拼命记,考完即忘记,尽管任课教师很努力,但教学效果仍很不理想;实验课形式单一,主要是矿物、岩石和化石的手标本的肉眼鉴定,挂图和模型的观察实验等;实验课教学层次亦单一,主要为理论教学内容对应的验证性实验,较少综合性实验,缺乏创新性实验,不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1)确立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创新意识形成”。示范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我校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倡导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根据一体化、模块化、专业化和层次性等特点,构建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使之适应于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我们建立了“五三三”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内容划分的“基础地质”“物质组成”“内部构造”“演化历史”和“地质新技术”五个模块;按专业的基础地质学(一)(二)(三)种类型;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三层次实验。重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逻辑体系与时空安排,实施各具特色的教学。

  (3)我们立足于新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工科应用专业和基础地质教育的特点,提出和实施了“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即“两点一线”的教学模式,从低年级开始就着眼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推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这些年来实践证明,示范中心的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记者:贵中心在实验教学设备和实验教学手段方面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答:中心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地质技术手段相结合,努力将最新的地质科学技术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大批多媒体教材的制作和出版是中心的一大亮点。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立体感强,信息量大且可重复使用,可进行地质现象的动态模拟和地质过程的视频录放,从而起到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心广泛运用自己研制的课件实行多媒体教学。我们先后自主制作普通地质学CAI、普通地质学实习CAI、地球科学概论等12个多媒体课件,其中6个课件分获全国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6个课件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普通地质学实习CAI作为国内第一个地质实习教学课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遥感地质学、第四纪地貌学课件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校是国内最早将3S技术运用于地质填图的高校之一。数字化填图技术克服了传统地质填图纸质资料多且重、复制保存困难、重复劳动繁多和工作周期较长等弊端。目前,世界上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地质工作,纷纷开始全面研究数字填图技术并用于实际生产,对传统的地质填图方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数据采集技术,已成为地学界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心跟踪地质勘查新技术的发展,新建地学数据采集、处理与模拟实验室。2001年编写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讲义,2004又编写了《基于3S技术数字化填图新方法》被列为21世纪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被国内许多高校地学专业广泛应用。在地质填图教学中,将地质“新三件”(笔记本电脑、GPS仪、数码相机)等新技术手段运用于野外实习,实现了“新三件”与“老三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成果图则利用MapInfo,ArcView和MapGIS等数字化制图软件进行编制,使成图更加准确、清晰和美观。地质填图教学过程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实现数字化填图教学与科研生产直接对接,以适应和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

  我校亦是国内较早运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开展岩矿实验教学的学校之一。2009年新建了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数码互动显微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手段,使传统的显微构造学、显微岩石学、矿物学、矿相学和古生物学实验教学产生了质的变化。它一改传统显微岩石学和矿相学实验教学受实验室、显微镜、光薄片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的操作时间短、提问机会少等弊端,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使实验教学条件产生了质的变化,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地质科学的成就和魅力。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坚定了大学生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勇气和信心,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注入了强大的原动力。

  记者: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能否给以详细介绍。

  答:根据教学进程分阶段有计划地设计一系列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1.利用得天独厚的实习基地条件,富有特色的实习教材,科学生动的授课方式,先进现代的地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得天独厚的实习基地。依托桂林漓江沿岸闻名中外、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桂林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限副层型剖面,以花岗岩地貌为特征的号称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砂岩丹霞地貌为特征的桂林资源国家地质公园等优越的地质地理条件,建设理想的基础地质实习基地。以北海国家地质公园的美丽而又丰富典型的海洋地质、火山地质风光资源作为补充,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欣赏大自然风光的同时学到丰富的基础地质知识。


大学生开展环境地球化学调查

  良好地质资源还必须通过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方能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建设形式上,我们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专题性科研,包括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带动和深化基地的基础地质研究。近年来,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4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指导大学生毕业论文41篇,研究生论文7篇,涌现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如韦炜烈副教授对南边村国际泥盆—石炭系界限副层型剖面的首先发现:对白竹境区域性断层上盘融县组地层的更正带来对区域性断层特征的重新认识。钱建平教授对灌阳碳酸盐岩层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系统的研究成果,获第三届构造地球化学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冯佐海教授对桂林岩溶塌陷的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等成果。此外还有桂林泥盆—石炭纪沉积相研究,桂林碳酸盐岩风化壳的剖面结构和形成模式,泥盆纪深水相扁豆状灰岩的成因等项目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及时转化于实践教学过程,丰富和深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基于资源勘查是我们传统的优势专业,在珊瑚、黄沙坪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展了大厂锡矿和佛子冲铅锌矿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厂锡矿是中外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山,佛子冲矿床是桂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生产基地,两个矿区矿床地质现象非常丰富典型,多年来吸引了中外不少地质学家前来考察和研究。矿区优越的地质条件对开阔学生眼界和培养学生的地质科研能力非常有利。我校不少教师都先后在两个矿山开展过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资料,也与矿山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数年建设,大厂锡矿和佛子冲铅锌矿校企合作地质实习基地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地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典型实例。

  (2)编辑富有特色系列地质实验和实习教材。为了适应实践教学改革和地学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深化实习基地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富有特色、可读性强的彩版《基础地质实习教程》,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编写了《基于3S技术数字化填图新方法》,被评为21世纪高等院校优秀教材,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被国内许多高校地学专业广泛应用。编写了《地学信息工程软件实用教程》,由冶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已在6所大专院校作为正式教材使用。2012年将陆续有十余本实验实习教材出版。

  (3)注重科学生动的授课方式。高质量实践教学有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形成以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主讲教师群体。教师长期从事地质教学与科研,学术功底好,讲课品位高,结合自身的科研实例,生动实际而又科学严谨。教学组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教学评议,开展基地基础地质科学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由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的突出成果,教学团队多次被评为学校教研先进集体,先后荣获“资源勘查工程广西区高校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高校教学团队”。2009年度又获得“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及“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并记集体二等功。此外,团队教师钱建平教授和阮百尧教授先后被评为广西教学名师。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地质技术手段多媒体、3S数字化填图技术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努力将最新的地质科学技术贯穿于实践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地质科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固定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程式,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及后续效应,努力实现学生实践训练的常规化、连续性和全程化

  如何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单一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课前训练,课间实习,适时地将部分实习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课间将学生带到院内屏风山上观察石灰岩、层理、节理、风化壳、岩溶地貌等地质现象和讲授罗盘的使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我们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过去传统单向式的传授式教学法为双向式的讨论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法综合灵活地加以应用。

  (2)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划分实验类型的层次。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如在对典型的矿物岩石类型认识的基础上增设未知矿物岩石的鉴定,在对典型的地质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增设自然界一般地质现象的分析,发掘学生的潜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保证实践环节训练的时数。在目前国内不少院校实习经费严重不足,野外地质实习时间普遍缩短的情形下,我们改革理论教学内容,适当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将基础地质实习从两周增加为三周,填图实习由五周增为六周,以保证北海实习路线增加和3S技术的数字化填图新方法引入后的实习效果。

  (4)扩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堂、实验室、地质博物馆和野外现场大小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大自然丰富的地质现象弥补小课堂的不足。将院内的屏风山、实验室、地质博物馆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延伸,建立融图片陈列、标本观察和多媒体播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制作基础地质实习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助于克服和减少恶劣天气、地形条件和交通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大大拓展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专题性的基础地质实地录像资料挂在教学网站上,增加基础地质教学的信息量和进一步延伸实践教学的过程。

  (5)开辟便捷实用的助学平台。建立基础地质教学网站,利用网上答疑随时解决学生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在野外我们怎么去区分层理和劈理”“箱状褶皱是怎样形成的”“同样是由树木变成的,为什么有些就成了煤而有些就成了硅化木”等。

  此外,利用基础地质实习基地位于桂林附近、交通便利的条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基础地质实习基地科技立项,不断深化对实习基地基础地质现象的认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进行假期家乡地质考察和撰写科研小论文。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实现学生实践环节训练的常规化、连续性和全程化,形成基础地质教育阶段实践贯通的教学模式。

  (6)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相应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变以往单一编写实习报告为编写实习报告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书面考核与标本考核相结合,部分实验内容纳入期末课程考核内容之中。在基础地质实习结束后,选择未实习过的兴安胡家垌作为考试路线,考核内容涵盖基础地质实习的各个环节,如地层剖面和岩性观察、构造分析、地质现象描述、剖面图素描和地质罗盘使用等,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对填图实习则根据各实习阶段不同的特点,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检查和考核方式。踏勘结束后,针对踏勘内容进行面试或笔试;实测剖面结束后,则进行剖面图件和文字资料的检查和评阅;填图结束后,通过抽签,每位学生在所抽取的剖面或小区中进行独立地质填图;并设置分组小专题研究阶段和科研小论文撰写与交流。从低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野外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搭建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地质实践活动平台,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就成为当今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精髓。对地质学而言,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一些老矿山的保有资源和地表及浅部易发现的矿产资源急剧减少,找矿广度、深度和难度不断增大,传统的找矿方法和手段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迅速扩大,新的形势也要求地质院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未来地质事业发展的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地质技术人才。

  (1)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大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分别开展导师制、鼓励和吸纳大学生担任科研助理、撰写实习基地的科研小论文、申请大学生科技立项和直接参加教师科研等不同层次的科学实践活动。根据自愿原则,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科技活动形式。普遍式和重点式相结合,连续式和阶段式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2)努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教师在选题,野外资料收集和地质现象分析,成果总结中给予具体指导;学生通过科研立项、项目实施、数据处理、成果总结和课题答辩整个科研过程的系统训练,他们的科技文献检索能力、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和分析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制图能力、资料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有显著地提高。学生从科研本身得到一种满足和能力的证实,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并主动去思考、探索新的问题。


指导大学生挑战杯

  (3)重在参与,重在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根据本科生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实际状况,我们将大学生科技活动定位于重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而不强调一定要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据统计,自2007年至2010年,共有80个立项项目获学校大学生科技成果奖,其中6项获特等奖,11项获一等奖,23项获二等奖,24项获三等奖,16项获优秀奖。其中17个项目获得广西、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创新性实验竞赛奖项。据统计,每年约有1/3以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108人次独立撰写论文或参与教师撰写论文并获得发表。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记者:贵中心在管理以及维护和保障现有设备正常运行,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答:实验教学中心是校、院两级管理的实体结构,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负责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建设规划,建设方案的审批以及组织实施,审批经费支出预算及经费使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建设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和日常管理。

  中心在实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尝试,打破了原有实验室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模式,统筹安排、调配和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中心在组织结构上分实验教学、实验设备和信息管理3个部,实验教学部又分为基础地质、矿物、岩石、构造、地史古生物、矿床、遥感和地学新技术等10个实验室,并实行课程教师负责制以保证建设质量和效果。

  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积极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中央支持西部高校建设、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建设、博士点建设项目等经费,累计投入2 306.02万,进行实验室建设。中心逐步更新原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新购置实验仪器设备1 108套件,使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在更新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对现有实验室进行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改建新建实验教学场地使用面积380m2;改建实验教学场地使用面积591m2;新增实验教学场地使用面积932m2。

  实验教学中心对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大型仪器采用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与兼职实验人员共管的模式,前者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后者则负责仪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开放运行的有效性。学校资产管理处为实验教学中心的日常运转、设备更新等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兄弟院校教师来校交流

  中心依照《桂林理工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出台了实验教学中心相关仪器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的高利用率,设备完好率达95%。中心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整套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张贴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设备检查维护,及时消除隐患,教师、学生在使用设备以前要进行培训,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要求操作,减少操作不当带来的设备损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中心实行开放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中心计划内教学任务服从总体教学计划安排。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开放,以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实验技术支撑。实验室开放按照规范的预约程序与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预约时间,并在相关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工作。

  示范中心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教师科研和大学生科技活动、兄弟单位和院校人员培训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中心近期取得的建设成果,发挥的辐射及示范作用。

  答:示范中心建设带动了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高。特别是2010年10月在成都理工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在全国26所高校240多名参赛学生中,我中心学生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团体总分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以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我校基础地质示范中心的建设成果考察后认为: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提出的“兴趣驱动—实践贯通—强化能力” 的教学模式科学先进,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上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对其他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由于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体表明我院的毕业生具有进入工作角色快,实践动手能力强,做事踏实认真,能够吃苦耐劳的特点。多年来地质类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由于大学四年一直跟随教师做科研,有的学生毕业仅一年就独立负责项目。如重庆市地勘局107队我院2004届毕业生刘成工作一年多就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重庆市1/5万城口幅多金属化探普查项目。贵阳省有色勘查1总队2006届毕业生杨晓飞工作一年多担任负责人,负责贵州省清镇市梨倭乡黑土田铝土矿普查项目。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2007届毕业生莫亚敏2008年担任“云南富宁县那能金矿地质详查”项目副经理,探获一个大型金矿。


大学生利用暑假到新疆昆仑山参加野外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立项建设5年来,地球科学学院及示范中心先后成功承办和协办了全国性和国际性会议12次,中心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报告和交流116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和交流23人次。接待高校及科研院所来访56次。

  中心通过上门讲学和校内培训等方式,先后接受了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交通职业学院、广西商校、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310地质队、274地质队、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以及省外各地质队和矿山等单位人员培训学习,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约20次,培训外校教师、学生和相关技术人员6 880人。国内一些学校如南华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师生到地质实习基地实习。示范中心出版的一些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在国内有关院校得到广泛使用。受广西教育厅委托,本中心在2009年为广西商业学校等校的25名一线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宝石专业培训工作,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的充分肯定。

  记者:请您谈谈示范中心下一步建设和改革的设想。

  答:在认真总结过去几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中心教师继续大力推进基础地质示范中心建设。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建设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富有敬业精神、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

  在现有队伍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政策,通过访问学者、内培外学、以老带新、积极参与科研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吐故纳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深化实习基地基础地质研究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桂林、北海和灌阳等地质实习基地,通过教师科研活动,指导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深化基地基础地质研究,建成富有特色的面向全国同类专业和社会开放的基础地质实习基地。以便更好地为国内相近专业的大学生来基地实习和研究提供服务。

  3.完善教材建设

  在已完成出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与理论教材相配套的高质量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能适应不同专业需要和不同教学层次的基础地质实验、实习系列教材和多媒体教材,计划编辑出版《基础地质学(资勘专业用)》《基础地质学(非资勘专业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结晶矿物学》《找矿勘探》《应用地球化学》《矿床矿相学》《综合物探》《电法》《重磁》《地震》等系列实验指导书。

  4.完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开发,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包括激光烧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冷热台(包裹体测温设备)、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地物波谱仪和高精度矿石分析仪等仪器的开发利用。以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环境为基础,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努力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逐步补充和更新仪器设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服务能力,以满足各类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要求。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能够承担校内外大学生和技术人员相关的科研样品测试。

  5.深化教学改革

  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学方法,广泛采用引导式、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做好教改成果总结,积极撰写教研论文。

  6.完成数字化地质博物馆和完善教学网站建设

  目前,数字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已经完成基本框架的构建,雁山校区新地质博物馆设计效果图已经完成。下一阶段将对现阶段馆藏和下阶段购置的岩矿石、宝玉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系统数字化工作,全面完善我校的数字化地质博物馆建设工作。加强和完善教学网站建设,开展网上实验预约系统和在线实验教学,使之成为全开放型的有效助学的教学网站。

  7.继续完善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和推进大学生科技活动

  建设创新性实验项目,下阶段计划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共20项,内容涵盖基础地质、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矿床地质、矿山生产勘探、灾害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貌学等各门课程。并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大学生科技活动:抓好大学生科技立项,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学习特点和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结合大型仪器设备和地质新技术手段开发利用的选题,努力使实验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第一线接轨;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全国地质专业的技能竞赛。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做好实验示范中心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强化中心的整体统筹管理,使中心的实验教学实现可为多学科、多课程、多学校服务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能力、素质、创新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地学技术人才,建成面向华南、西南乃至全国的基础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记者 安健 )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责任编辑:荔枝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