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为学生创建宽广的实践平台——专访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刘会霞教授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12-09 14:45 围观7287次

  刘会霞,博士,教授,长期从事激光冲击微塑成形技术、激光焊接与连接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江苏大学工业中心主任,江苏省机械制造优秀课程群负责人,江苏省工程训练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以及《中国激光》等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50余篇。主编《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概论》《激光快速制造技术及应用》等教材10部。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项。

  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以始建于1961年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和基础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为主体,组建于2003年,经历了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内涵提升及特色创建等阶段。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一流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基地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建设集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相互交融、递进提升的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和数控技术、逆向工程等11个示范性教学窗口。构建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大众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实践内容与工程背景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实施能力(基本能力、综合能力、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内容(实验、实习、工程训练)、时间(大一到大四)、对象(本、硕、博)的贯通式培养,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实践平台,推动教学改革、管理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形成优质资源融合共享,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交融促进,协同开放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共建共管,中心资源利用最大化

  中心设有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综合部、工程训练教学部、实验教学部、培训与服务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5个部门,并与机械工程学院共享共建共管机械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以中心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及机械学院科研设备为基础,共建学科科研实验室,面向校内外开放,充分保障了人员、设备、运行经费等教学资源统筹调配,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人员合理流动和开放运行。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结构图

  探索以赛代考,鼓励学生课外创新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心是面向全校工程类专业学生设立的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场所。学校在中心设立“江苏大学工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金”,鼓励学生利用中心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活动,中心建有师生联合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制作基地及三个以学生管理为主的大学生课外创新社团组织,即慧鱼机电产品创新、无碳小车设计、飞思卡尔智能车设计等创新社团组织。社团实行会员制,会员的招新和录取由社团自主进行,社团成员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课外创新活动,中心定期举办创新大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类比赛。同时,结合学校大学生课外创新学分要求,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机电产品创意设计、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智能车设计、爬杆机器人、3D8光立方设计等课外创新选修课程,每门课程设立多个专题,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部分课程进行以赛代考模式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以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使中心成为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首选基地。


2013江苏大学慧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先进装备,支撑教学与科研

  中心拥有先进且种类齐全的数字化扫描测量与检测设备以及多种类型的快速成型制造设备,如德国GOM公司ATOSII,TRITOP三维光学扫描测量仪,ARGUS钣金冲压变形分析系统;美国INFINITE关节臂测量机,GLOBAL STATUS 777三坐标测量机等,可对各种复杂程度的物体进行高精度三维测量与检测,通过测量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构、CAE分析评价及快速成型,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中心已面向学生开设了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快速产品开发、数字化设计制造项目实践等工程训练课程,同时中心设备也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整车及油泥模型、摩托车等各种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工程检测,牙模精密扫描,文物数字化等教师科研工作。


ATOSII,TRITOP三维光学扫描测量仪

  宽广实践平台,惠及校内外

  学生受益面广,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心每年面向49个专业11 000余名学生开设实验、实习和训练项目360余项,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占73%,年教学达97.8万人时,其中课外近4万人时,支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40项,学生兴趣浓厚,对实验教学评价优良。


机器人创新实验

  2007年以来,学生利用中心平台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优胜奖3项,优秀组织奖3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41篇,申请专利72项,在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36项。中心年均资助大学生科技立项40项。

  教师教学成果丰富

  2007年以来,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0项,校教改课题63项,中心级教改课题32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1个;2010年工程训练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获省级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校实验教学讲课比赛一、二、三等奖8项,优秀奖2项,优秀组织奖2项,优秀教学质量奖、多媒体课件奖、优秀教改论文奖5项。出版实验、训练教材34部,技能鉴定培训教材37部,自编实验、训练指导书56种,开发多媒体课件30件。

  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建立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学研究,注重科研转化,服务人才培养。2007年以来,中心承担国家、省、市纵向课题56项,科研经费1 166万元;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6个,承担横向课题52项,科研经费615万元。自制激光透射连接、协同制造系统等实验仪器13种,已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推广至其他高校。


科研创新团队

  有力支撑学科专业建设

  利用中心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支持机械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学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构建复合载体 强化工程能力 培养创新型工学研究生”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与食品学院联合申报的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与机械学院联合申报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示范辐射作用显著

  建设成果引起同行关注。2005年中心的教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后,引起国内同行高度关注,许多高校同行前来参观交流。2007年以来,年均接待高校、政府和企业参观交流人员千人次。教育部[2010]第108期简报以“创新教育理念,提升实验教学水平”为题,专题报道了中心的教改情况。2006年中心承办了“江苏省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2012年承办了“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中心还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近年来,参与国际访问交流4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40多批200余人次。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验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

  成为周边院校工程实践的共享基地。中心与镇江及周边多所院校建立实验、实习、实训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2007年以来,中心共接待江苏科技大学、镇江船艇学院、宿迁学院、镇江高专等高校学生实习、实验3 746人。

  成为政府、行业骨干教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以来,中心相继举办了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中职院校骨干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新技术、实训基地负责人等培训班,培训教师935人,为江苏省人事与社会保障厅培训高级技师和技师201人;UG,CATIA等软件培训739人,为苏美达集团等企业750名员工开展技能培训;2 784人参加中心举办的数控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已成为政府、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实训基地负责人、行业企业和社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作者:安健 张鹏)


高露洁公司全球培训部负责人参观交流

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