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之路还很长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6-01 14:31 围观592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开展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包括诊断测评、培训测评和发展测评。近日,笔者作为发展测评的评委,直接感受了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状态,有喜更有忧。

  “喜”的是,参加“提升工程”培训的教师人人提交了情境作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视频)及对应的教学设计(文本);大多数教师的情境作品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些教师通过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忧”的是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暴露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够。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现场与教学设计的“分”而不“合”。不少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方面,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其内容多为教师“教”的要点、习题(提问和练习)及答案等,对学生“学”的活动及指导缺少设计或设计不多,尤其缺少教学媒体手段、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学科技术工具应用等方面的设计。

  第二,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离”而不“整”。具体有三种情形:一是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仅仅当作“大屏幕”使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拖曳等其他功能不用,没有交互性和技术性;二是用电子白板或投影屏幕完全取代黑板,没有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板演,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三是不使用学科技术工具软件(如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用数字资源中的动画、图片和短视频等取代“过程”和“直观”,减损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学习效果。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蒋鸣和在《第三种学习方式来临?》一文中指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合的本来意思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之中。在接受式教学中,技术的作用基本上是“辅助功能”;而在探究发现式教学中,技术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首要的是信息技术服从或服务于教学目标,不同的课堂的教学方式在设计信息技术时的作用是有别的:一种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种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后者更需要工具软件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教”为了“学”的过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如果采用“听讲”、“阅读”、“声音与图片”和“示范”,学习效果并不好,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最多只能保留30%,;而采用“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和“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的方式学习,学习效果较好,可以记住50%以上的内容。“学”的方式决定了“教”的方法,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播放视频、音频、动画,展示文本、图表,以及展现示范的手段,而要让学生“动”起来。

  另外,既然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教师科学地“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就应该“适当”地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并与传统媒体(如黑板)和手段(如实验)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的“教”和深度的“学”。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评审发展测评的情境作品时,我还发现了弄虚作假的迹象。比如,上课所用的课件由别人制作,甚至于上传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也不是自己所为。在与少数教师校长交流中,我的怀疑得到了证实。这充分说明不少教师还没有真正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性地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更难以谈上“整合”了。因此,笔者以为,当下的现状是“整合”还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之路依然漫长。

  (作者汪文华,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3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作者:汪文华 责任编辑:荔枝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