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匠精神”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6-07-25 09:48 围观471次

  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获陕西省总工会授予的“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为全省教育系统仅有的代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们会把这个奖项当成一个新起点,用实际行动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擦亮‘陕西工院’的金字招牌!”负责训练中心管理工作的数控学院刘清副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说起陕西工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组建于2012年的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实训车间占地70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9500万元的实训、生产设备356台套,下设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特种加工、滚齿加工、设备装调、机密测量等11个实训班组,面向机械、数控类专业学生及装备制造类企业开设了150个实践训练及产品加工任务。中心拥有全国首批、西北地区仅有的FANUC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批德国DMG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是排名西北地区高等职业院校首位的制造类实训中心,先后有近6万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大国工匠”。

  传承鼎新用实践经验锤炼工匠

  职业教育重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给予学生一技之长和立身之本。依托一支业务理论精、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优质师资(师傅)团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立足“现代学徒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用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技能人才不出校门便能完成向“工匠型人才”的华丽转身。

  训练中心现有国家技能竞赛裁判员5人,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2人,陕西省技术“状元”4人,陕西省技术能手8人,源自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占比高达80%。王彦宏副教授多次应邀执裁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成为了全国数控加工领域的技术专家;青年教师冉朝、张飞鹏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荣获“四轴加工”“五轴加工”一二等奖;杨勇同志连续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无数……这支既熟知岗位操作技能,又具备丰富技术实践的师资团队,勤于指导学生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善于运用个人技能带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普及知识、传授技艺、传播理念、传承精神,乐于帮助并培养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企业的技术、装备更新日益加速。训练中心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到合作企业交流,向企业一线能工巧匠和技术大师学习装备制造业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并承担了部分型号机床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任务,圆满完成了“数控端面磨床”、数控化“万用磨床”的升级改造任务,牵头修订了国家金属切削机床标准JB/T9917.1、JB/T3875.2等12项。

  精益求精以科学训练培养工匠

  所谓“工匠精神”,其精髓在于对产品、工艺、技能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在实训项目设计之初,训练中心就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训从基础加工手段入手,激发他们的技能学习兴趣;再通过“项目化”“任务化”驱动教学,突出强化“真实零件加工”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内驱动力;并在实训中引入“5S管理”,让学生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生产现场管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也使学生初步具备了现代工匠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精密平口钳制作与装配”是每一个陕西工院大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项特色实训项目。要完成一台坚固耐用、配合准确的精密平口钳,需要学生从钳工入手,配合完成车工、铣工、磨工等,再进行装配、调校等一系列工序。在加工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我们会干这种产品就行了,没有必要对精度要求这么高,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嘛!”负责该实训项目的孙宇天老师并没有用大道理去教育这个“顽皮”的同学。当他带着学生干完这件产品,体验完完整的工序后,才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从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出去的学生,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图纸怎样要求,我们就必须想尽办法达到甚至超过它,这是你们将要从事的技术工作的基础,也是你们成为现代工匠的必备素质!”

  “指导老师对我们从劳动纪律、实践操作、安全、卫生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使我们在校就拿到了中级工证书,还提前感受到了企业的真实氛围,让我们一毕业就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回忆起在训练中心的实训,现就职于美资企业亿滋(中国)北京分公司的王闯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滴水见海,除了指导教师们的躬身示范、言传身教外,训练中心还按照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综合要求,不断优化实训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定期开展班组教研活动,试点专业综合改革,适时调整实训项目,先后完成了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及加工中心、机械装调和精密测量等16门实训课程标准,制定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车工、铣工和数控车工等21部实训课程指导书,并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车工、铣工、磨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钳工等工种培训和鉴定5456人次。

  依托社团用创新作品承载匠心

  走进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大跨度的综合实训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一排作品展柜中,栩栩如生的蜘蛛、精致小巧的企鹅、逼真还原的维纳斯、配合精密的钟楼……一件件构思精妙的学生技能作品无不让观者体味着作品中蕴含着的工匠之心。

  这些得益于机加工技术训练中心依托各工种成立的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发展平台。车工、铣工、磨工、钳工、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7个工种协会,均由训练中心的高级工或技师负责指导,机械、数控类专业学生踊跃参与,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认知、技能提升、作品展示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了技能,提升了素质。近三年,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数控大赛选拔赛、陕西省模具协会技能竞赛等省级奖项40余项。

  训练中心还积极承担全国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先后完成6期共120名教师的提升任务,并多次承办陕西省模具协会举办的全省职工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线切割技能大赛及企业职工技术比赛,并积极与相关装备制造类企业开展合作,为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西北医疗器械公司、庆安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培训机电维修类专业人才435人次。

  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不止一次地指出,“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互联网+”“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国家和民族创新的内在驱动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所有着66年职业教育传承的国家示范名校,一定能让更多怀揣梦想的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大国工匠。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荔枝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江苏省教育厅06-06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业+思政+实践”三课堂的同行共促,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立足专业课堂,磨砺工匠技能。组织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比赛,指导学生结对1名技能导...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2新进教师“破冰”活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2新进教师“破冰”活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7-20
    为帮助新进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更快更好地融入团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7月13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延安市爱国主义...
  • 知感助力人才培养工程首期虚拟现实师资培训
    教育装备采购网03-05
    目前,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首期虚拟现实高级师资培训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冯海明副校长与会致欢迎辞,虚拟现实专委会副主任王怀群教授,教育部虚拟现实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王...
  • 聚焦十九大 关于教育关键词

    聚焦十九大 关于教育关键词
    教育装备采购网10-31
  • 第五届“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圆满落幕
    教育装备采购网07-27
    7月25日,由欧波同有限公司冠名赞助支持的第五届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在美丽的南京理工大学校园落下帷幕。大赛开幕式现场本次大赛由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主办、南京...
  • 展示教学成果 引领“工匠精神”
    中国机床商务网06-15
    2017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在苏州工职院圆满收官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于6月7日-9日在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
  • 互联网金融或将成为“工匠精神”的催化剂
    中国金融智库综合03-21
    职业教育绝对是今年两会的教育热词,除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提案、议案和建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科技部长万钢还用“工匠精神”这个传统的词汇诠释职业教...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