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各级学校的美育课程的课时总量、内容设置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意见》的规划,2018年,全省将按国家部署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美育课程;以学区为单位,配齐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专职教师;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美育场所和设施器材配备达到标准。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美育评价、监测、督导和问责机制。
小学初中生掌握1到2项特长
在美育课程的设置上,《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含中等职业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美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特殊教育学校美育课程要将艺术技能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美育课程要强化艺术实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普通本科高校美育课程要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
《意见》中明确,义务教育学校要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总课时9%(857课时),鼓励学校按总课时的11%(1047课时)开设艺术课程。其中,初中学校艺术课程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开设不低于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
探索中小学贯通课程“超市”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学校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以及剪纸、版画、地方舞、手工制作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义务教育阶段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试点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高中阶段施行2+1美育课程设置,即学生在修习音乐、美术课程的同时,至少要修习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1个模块课程。
特殊教育学校要统筹好教育康复、技能培训、美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开好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在艺术鉴赏为主的课程基础上,应开设美学、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类等课程,其中师范类院校要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探索建立大中小学贯通的美育课程“超市”,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美育课程多样化、高中阶段美育课程专项化、高等学校美育课程专业化改革,推行“选课走班”教学。
建立百个高端学校艺术团体
按照整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所各具特色的美育工作示范学校,建立100个高端品牌学校艺术团体,培育1000个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学校艺术团体,遴选认定100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生艺术社团。 2018年,全省高等院校建立的美育基地达到1000个。探索组建高等院校美育教学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支持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工作经历计入基层一线实践锻炼,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建立艺术素质成长档案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将学生参加艺术课程修习、课内外艺术活动、艺术社团等情况纳入学生艺术素质档案。建立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制度,自2016年开始对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其中,初中毕业生测评结果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高中学生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要点
课时
义务教育学校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总课时9%(857课时)。初中学校艺术课程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开设不低于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中等职业学校总课时不低于72课时。
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试点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高中阶段施行2+1美育课程设置。职业院校探索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拓展课程。普通高校开设美学、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类等课程。
建设
全省建立100个高端品牌学校艺术团体。培育1000个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学校艺术团体。遴选认定100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生艺术社团。
评价
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参加艺术课程修习、课内外艺术活动等情况纳入其中。建立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测评制度,结果纳入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初中毕业生测评结果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高中学生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新闻延伸
城镇学校艺术课程青岛普及率达100%
据了解,从2014年起,为促进艺术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启动了“艺动城乡”特色活动,让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艺术教育发展差距。2015年,我市出台政策,以市、区二级财政合力资金投入的方式,限期、专人、专项落实改善农村艺术教育办学条件。各种先进的音乐、美术教学配套设施、艺术社团活动设备等不断配备到各个学校。同时,通过名师课堂送教下乡、菜单服务的课程体系,打破农村师资对艺术教育设施“不会用”、“不想用”的尴尬局面,目前,青岛市城镇学校艺术课程普及率已达到100%。
为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 2015年起到2017年,为全市56个农村乡镇,采用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购买280余名音、体、美、英语及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服务,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开足开齐音体美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