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培训

2017教育创业:泡沫的破裂和技术的崛起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7-02-06 13:32 围观554次

  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共获得106亿元风险投资,分布于167个案例。而上一年,总计投资金额是126亿元,分布于197个案例。无论从数量还是总金额上,教育行业都能够感受到资本市场的寒意。

  不仅是国内的教育行业遇冷,纵观整个国际市场,教育行业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够乐观。

  从鲸媒体编译的一份《2016年美国融资额最大的10个在线教育项目》可以看出,2016年美国共发生了138笔风险投资交易,总额预计10.3亿美金。这个数字相比2015年198家公司14.5亿美金的融资金额来说也是缩水了不少。

  纵观2016年,教育行业在寒冬中相比于其他行业表现相对稳定,但一些新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AI、少儿英语、自适应学习、拍照搜题、在线一对一……这些词汇依然频繁出现在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口中。

  小饭桌梳理了过去一年中,整个教育行业的新变化、新风向,希望能够对2016年做出一个总结,并对教育行业的新一年做出大致的预判,以飨诸君。

  现象一:资本朝头部集中,小公司融资难

  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在2016年的二三季度持续低迷,数量和金额都大幅缩水,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寒冬下投资人更加挑剔,出手的数量少了,小公司融资困难,但资金更加朝向头部集中。

  2016年教育行业发生了多起大额融资,分别是学乐云教学的2亿美金C 轮融资,在线少儿英语平台VIPKID 1亿美金的C轮融资,伟东云教育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智慧树网3.5亿人民币B轮融资等。另外,斗鱼TV也完成了1亿美金的B轮和1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并设置鱼教鱼乐专区开始涉足教育领域。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商业化成功,现金流正向造血能力强,资本开始更加看重投资的回报率。

  现象二:教育O2O成洗牌重灾区

  伴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以烧钱著称的教育O2O领域成为今年洗牌重灾区,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它仅仅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却无法解决教育资源短缺、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等问题。

  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也搅乱了传统教育培训市场,很容易遭遇原有培训中介机构抵制,而且教师及学生也短期内无法适应线上培训模式,导致很多规划得很好教育O2O项目真正落地时非常困难,只能不断烧钱推广,一旦烧钱无法持续,将成为行业牺牲品。

  另外,教育行业真正的稀缺资源是优质的教师,而他们根本不缺流量,没有必要通过线上的途径进行转化。

  现象三:转型的阵痛

  在线教育的十个品类中,K12教育和语言学习一路领跑,但依然面临变现的难题,一路亏损的51talk也只能“流血上市”。资本的谨慎出手,更加考验它们自身的造血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合理性。曾经一度大火的O2O、拍照搜题、自适应题库等产品纷纷开始转型探索盈利模式。

  这类公司转型的方向不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而是十分一致地将目光集中在技术的变革上。一时间,踩着2016年上半年视频直播的风口,很多教育产品推出了直播功能。

  去年7月,疯狂老师的K12直播平台正式上线,此外作业帮、盒子鱼等教育公司也推出了直播产品,VR沉浸式教学等方式则处于试水阶段。

  现象四:教育+AI=万金油?

  从蓝象资本发布的报告《EdAI:2016年-2020年 教育迈向智能时代》中可以看到,2001-2015年中国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均增长了40倍左右,科技的创新为教育行业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教育行业,优质的教师始终是稀缺资源,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越来越得到青睐,也说明了优质资源向头部流动,而底部用户无法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对教育行业来说,AI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甚至代替教师的作用,用技术来解决教师资源稀缺的问题,并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给到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

  目前AI在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适应学习:运用自适应学习技术,搜集学生各类学习数据,预测学生未来的表现,推送最合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内容分析:构建识别和优化内容模型,建立知识图谱,让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更准确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比如分级阅读平台。

  3.智能评测:运用语音识别,语义识别,自动化批改或者归类作业,既做到规模化的自动批改,又能给予个性化反馈。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470亿美金,或许新的一年,教育+AI将真正迎来爆发期,待开掘的市场一定会再次迎来不少的入局者。在未来,AI或许会像煤气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解决变现的问题。

  现象五:不明觉厉的VR和AR

  根据高盛年初发布的VR/AR报告来看,VR教育潜在用户在2025年达到1500万人,2020年VR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亿美元。

  基于这样的市场规模,AR/VR技术公司也在将AR/VR技术延展至教育领域,开发相应的应用,而高盛也认为VR/AR设备将作为一款交互工具率先走进K-12(基础教育阶段)市场。

  而目前AR多数应用于早教领域,如葡萄科技曾经在三个月内连发七款产品,结合AR、图像识别技术为3-12岁儿童提供高科技玩具,涵盖创客、教育、素质等不同类型,同类产品还有小熊尼奥、万趣空间等;

  而VR则多数应用于职业教育、语言等领域,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将VR的沉浸感和交互性特点,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VR当前主流的VR设备供应商,一个是非常有名的Oculus,后来19亿美金被Facebook收购。第二个是索尼推出来的PlayStation VR,新东方和乐视就曾共同推出的一种全景的VR视频教学,戴上眼镜后就像待在教室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不少投资人认为,目前VR/AR教学还处在炒概念的阶段,距离真正的商用普及还有一段距离。

  现象六:少儿英语主推外教在线一对一

  目前,在线教育领域表现抢眼的有VIPKID,哒哒英语,51talk等,今年VIPKID完成了少儿英语领域的最大融资,哒哒英语也完成了近5亿元的B轮和B+轮融资。

  今年各家平台纷纷主推纯正的欧美外教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或者小班化教学,主要特点就是:客单价高,口碑传播为主,续费率成为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教育行业对于一对一教学需求正在爆发,且采取的是预收费模式,现金流较为正向。不过,在线一对一仍然是个烧钱的事情,初期主要依靠营销驱动,赛道越来越拥挤,盈利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回顾整个2016年,没有真正触及教育本质的商业模式在时间的沉淀下被逐渐淘汰,技术则越来越成为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新的一年,把握好未来教育的新趋势或许能对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趋势一: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教育行业,2000年到2010年主要以教育资讯内容、录播视频的在线化、低边际成本的规模化为驱动力实现在线化。2011年,教育行业开始出现了校宝1Course,2012年出现了MOOC和微课潮,2013年出现了以猿题库为代表的智能题库潮。

  2014年,学霸君和作业帮兴起了拍照答疑潮,同时,以跟谁学等为代表的O2O开始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概念。2015年,借助微信公号的红利期,教育公众号潮开始兴起。

  可以看出,在2010年到2016年之前的这段时间,教育行业的变化主要是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的丰富。但到了2016年,以Google的AlphaGo在3月份战胜李世石为时间节点,整个教育行业开始向人工智能靠拢,在资本寒冬下,投资人似乎更愿意押注未来。

  刚刚过去的2016年,猿题库完成腾讯的4000万美金D轮融资,通过自适应题库和真人在线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科目学习成绩;2016年10月,作业帮宣布完成6000万美金B轮融资,业务范围涵盖拍照搜题、一对一在线答疑、直播课、同步练习等教、学、测、练、评的各个环节。而同样在拍照搜题领域领跑的学霸君也在本月20号宣布完成了1亿美金的C轮融资。

  可以预计,在新的一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将与教学融合,成为下一个核心驱动力和概念。

  趋势二:K12领域还有机会

  在整个教育行业,K12教育是一块很大的蛋糕,目前国内处于K12教育的人口接近1.8亿,预计到了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由于这一阶段的核心教育牢牢地被公立学校所垄断,因此创业者只能从课外辅导、语言教育等方面切入。但是在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上,K12教育仅占到2.7%的份额,因此创业者们还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在校内和校外的互通方面。

  趋势三:个性化教育需求渐强

  从少儿英语一对一的火爆就可以看出来,家长越来越推崇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尽管客单价普遍偏高,但依然挡不住家长的热情。但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是以数据的积累为基础的,只有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大量的数据积累,并形成一个行为轨迹,才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及时作出个性化反馈。

  趋势四:学龄前教育获将迎来新的爆发

  伴随着全面开放的二胎政策,学龄前教育将在近年迎来爆发,学龄前教育和K12教育一样,都是面向家长的商业模式,体验的却是孩子。因此,学龄前教育的创业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能吸引家长,又能留住孩子。

  高端幼儿园盈利良好,如果能够为年轻父母解决幼儿的全套教育问题,他们愿意为了孩子“下血本”。学龄前教育的家长更加年轻,学龄前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也更容易培养孩子和家长对于在线教育产品的使用习惯。

来源:饭桌创业课堂 责任编辑:云燕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