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七届图书馆 体育教师课题研修班

调查:问题场馆器材何以潜入校园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3-09-22 17:40 围观239次

  足球草坪掉色,学生踢完一场球腿都变绿了;塑胶跑道有味儿,跑完一圈令人刺鼻流泪;篮球架或篮板不结实,灌个篮篮板就塌了下来……近来,记者在各地中小学采访时发现,不少地方的老师、学生反映,体育场馆、器材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场馆、器材为何能轻易“潜入”校园?如何遏制这种现象进一步蔓延?记者在各地中小学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校园里的体育场馆、器材很脆弱?

  “有时一个新足球,孩子踢几个回合就不能用了,如果是足球队射门训练,往往几脚就结束了这个球的命运。”

  近日,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了一组数字:

  “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47.29%,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48.1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67.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69.0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依然远远不足。2012年,为了配合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的颁布实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了6个调研组,分别在经济发展水平有代表性的东部、中部、西部各选择2个省、区(辽宁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深入细致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地区学校的场馆、器材配备甚至高于或远远高于现行体育场馆、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配备还明显不足。

  与此同时,记者惊讶地发现,与体育场馆和器材的短缺、配备不足相比,如今更让人担忧的,是质量问题的入侵。

  体育场馆和器材短缺有多种办法可以弥补,有的可以通过加大投入,也可以通过把民间体育和传统游戏引进校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体育器材等方法来解决。而当“残次”的体育场馆、器材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进入校园时,不仅伤害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也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今,问题体育场馆和器材,不仅存在于农村校,也出现在城市学校。

  在某地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校运动会上,某体育厂家提供的比赛用球堆放了一地,大部分球都没有气了,记者一打听才知道,是厂家赞助的比赛用球出了问题,一个篮球用了不到一周就漏气、翻皮等,排球没打几下就不能使用,所谓的新球根本无法用来比赛。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新生路小学校长陈旭讲述了一个类似的尴尬遭遇:某校刚买来一批新足球,校长让体育老师分配给代表队员们,可刚踢了几脚,就听“嘭”的一声,球被踢爆。

  “球类运动学生都很喜欢,但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排球,许多球的质量都不过关,不仅不适用,有的还有异味。有时一个新足球,孩子踢几个回合就不能用了,如果是足球队射门训练,往往几脚就结束了这个球的命运。”陈旭说。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小学最大的体育特色就是人手一个篮球,每天孩子们带着篮球上学去,放学带着篮球回家。一位家长向记者抱怨说,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我们支持,可就是球有点太不结实了,一个学期要买好几个篮球。

  而在云南省大理州某开发区学校,只用了两年多的塑胶跑道上已经有多处出现了较大裂痕,其中一些裂痕相当大,在一个裂痕处,记者用手比划了一下,居然有一个手掌宽,这样的裂痕一旦学生穿着跑鞋上去跑,很容易崴脚或受伤。在弯道处,几块塑胶皮翘了起来,有一块已经被人撕裂,记者随手一翻,发现这块30厘米长的塑胶早已掉了下来,现在只不过被人重新盖上。而在更多塑胶场地上,本应有的塑胶颗粒早已没有,有的是在施工时“省略”了,而有的是因为质量不过硬,不到一年就在磨损和风雨中“消失”了。

  问题场馆器材也曾多次带来血的教训。2011年9月13日,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打篮球的过程中,篮球架失去重心,即刻倾倒,此学生被倒下的篮球架砸在头上,血流如注。经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经查,该出事篮球架2010年就被昆山安检部门鉴定为不合格体育器材,要求校方立即更换,但校方一直迟迟未换。

  问题不仅表现在质量的不过关,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德炜看来,校园体育场馆器材的问题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建筑施工图使用混乱,施工单位出翻版图、生搬硬套;场地基础建筑材料选择不合理,大多是施工方提出节省经费的材料,但不符合当地建筑环境条件;无专业人员检验,施工方偷工减料,场地面层、塑胶材料配比失调,不符合标准,场地人造草中填充物距要求差距甚大等。

  对此,重庆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赵小刚深有体会。他对记者说,近几年,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稍微有一点规模的学校(包括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塑胶操场,不管是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还是绿茵足球场等都非常漂亮,这些绿草坪、红跑道确实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活动和学习空间,但遗憾的是,许多学校运动场地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统筹安排,让运动场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问题场馆、器材为何屡屡出现

  “业余人办专业事”,在器材采购,场馆设计、建设等环节,人员专业程度不够,国家标准的缺失、经费缺乏,都造成了问题体育产品涌入校园。

  随着校园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青少年学生的活动需求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但与此同时,问题体育场馆、器材为何会出现?为何越来越多的问题体育场馆、器材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进入了校园?

  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场馆设施负责人郭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相比大型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以仿造为主的场馆器材“赢”在了相对低廉的价格,正好迎合了一批资金有限学校的需求。

  对此,云南省大理州某开发区学校原校长对为什么会建成到处是裂痕的塑胶场地的问题有一肚子苦水:“当时我根本不想让施工单位中标,可是没办法,一是人家的价格有优势,二来各级部门都有人说情,可谁曾想才两年时间场地就问题百出。我也背上了‘黑锅’,体育教师还以为我在里面玩了什么‘猫腻’,其实都是政府招标,学校没钱,要求最低价成交,施工单位就来了个‘堤内损失堤外补’,糊弄过关。现在我也退休了,当年的经办人也调走了,厂家都找不着,修补都没办法了。”他哀叹道。

  既然价格低廉,商家是如何压低成本获得利润的呢?郭超痛心地表示:“一方面是没有给产品上保险,另一方面就是器材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

  “在学校器材的配备中,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生产出来的器材,有的重量轻,有的器材管壁薄,有的焊接不牢,有的对学生安全构成威胁。”陈旭说。

  那么,相比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仿造为主的场馆器材价格会便宜多少呢?

  “以球类为例,生产一个足球,由于其使用材质和生产设备的不同,最后的价格差别起码在30%至40%。”曾担任北京某体育产业企业副总的王非对记者说,“再以混合塑胶跑道为例,价格差别能到20%。塑胶材料配比按规定不能超过1∶5,但有些企业会做到1∶7甚至1∶8,材料根本没有弹性,拉不动。这和做包子是一个道理,馅多皮薄价格贵,馅少皮厚,价格当然就下去了。”

  而大量以仿造为主、生产质量低下体育场馆器材的中小企业的涌现,给规模较大、拥有自主研发室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郭超表示,本来生产成本就高,与中小企业相比,检测中心和检测设备等设置,也使大企业成本无形中变得更高。“价格的差别,使一些经费不足的学校,将目光投向了中小企业的产品。”王非说,但事实上,由于问题体育场馆器材常常出现问题,用不了一个学期就需要补充或更换,不得不重新采购,从长远来看,反而不如购买价格虽然高,但质量有保证、使用时间长的产品划算。

  郭超对此感慨说:“涉及学校也就涉及我们的下一代,所以采购者不要光看中价格,可以少买,但是要买好的。”

  “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出现问题体育场馆、器材的学校,都是因为在采购的时候经费限制所致。”王非说,“有更多的学校是因为采购人员对体育产品缺乏足够的了解。一般来说,学校采购人员都来自学校的总务处或者办公室,很少有体育老师参与,购买时只看价格、不看质量,出现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对此,赵小刚有深刻的感受:“学校运动场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施工单位来做,也不征求专业人士和学校体育教师的意见,这就造成了许多运动场地好看不好用的现象。”

  王德炜长期研究体育场馆规划设计,对于“业余人办专业事”,他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分析说,首先,国内许多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建设招标时,都没有体育建筑专业人员参加,招标人员对塑胶体育场地建筑规划设计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工艺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在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建设中,没有体育建筑专业施工监理,不能严格按照监理流程进行监理;最后,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工程验收组大多由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组成,无体育建筑专业人员参加,也没有规范的体育场地工程验收流程与标准。

  除了经费缺乏和采购、设计等方面人员专业程度不够,郭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标准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问题体育产品涌入校园。她说,随着近年来国内承办大型赛事机会的增多,各地场馆建设开始加速,相关设施器材企业也随之兴起,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制约,目前这一市场秩序混乱。

  就体育场馆而言,“有场馆就要涉及材料和建设,涉及材料也就会涉及产品的标准。”郭超表示,尽管《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11年年底正式发布,但由于是非强制性国家技术标准,因此“标准支配不了这么大的市场”。

  体育场馆这类所需经费较多、需要招标建设的产品尚且如此,校园体育器材的采购更不用说,几乎没有质量标准可言。“100元的足球和30元的足球,看上去没太大差别,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说,30元的足球是质量不达标的。”王非说。

  如何让学生的校园体育更安全

  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让体育教师参与到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尽快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及器材的质量标准。

  体育场馆器材不环保,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缺乏安全保障,这引起了许多家长、教师的担心和顾虑。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都在努力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的投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3年前,偃师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通过逐年的投入,偃师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如今已经接近80%。

  从整个河南省来看,该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农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不得挪作他用。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后的3个月内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而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仅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累计投资就达1.85亿元。

  然而,对于基层学校而言,这些还远远不够。“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武治军说。

  “经费实在有限,即使前期采购资金到位了,也不敢买太好的场地器材,即使买了好的体育用品,后期维修、维护经费也常常跟不上。”一位中部省份农村校长的话说出了不少学校管理人员的心声。

  据了解,在多雨的四川省,很多学校的操场隔三差五就需要维修,但由于没有经费修操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使其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必须区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两种类型。目前,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现象,运动场馆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的比例极低,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对体育教学来说更重要。此外,目前,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2008年、2010年国家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的检查情况发现,多数地区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并没有列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去,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列支。

  而对于采购人员“业余人办专业事”,诟病的声音也很多。赵小刚就抱怨说:“为什么学校在运动场地修建过程中,不让我们体育教师参与?有的学校即使让体育教师参与也只是做做样子,体育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得不到施工单位的采纳,这也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和设计上的不足。”

  吴键也认为,体育器材政府采购过程中,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由此造成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此外,王德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质量,有待各方努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提出并制定《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建设参考标准》;要建立学校体育设施方面的学术团体,以进行学校体育设施专业学术研究与建设管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建设的检查、巡视与督察的组织体系;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塑胶体育场地建设招投标、工程验收及监管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毛振明认为,除了要制定作为教具的体育器材的质量标准,还要建立对非正规途径学校体育器材来源的准入制度,需要有一大批有良心的体育场地器材商家合作,需要体育教师有更强的道德感和责任心,更需要使用方和生产销售方的良好沟通。

  对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的后期发展问题,毛振明表示,应该建立一个让使用方和生产销售方见面沟通的平台,大家一起认真研究中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问题;建立一个官方的、权威的、有良心的体育设施器材网站;还要通过正规评比创立一批优秀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品牌产品。

  据了解,去年4月18日,旨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装备标准化建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工作部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表示,工作部将尽快制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配置标准,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建设的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做出贡献,共同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新闻网)

校体购终极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