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采购网
第八届图书馆论坛 校体购2

校园体育场馆将开放 学校“闹心”

教育装备采购网 2014-10-21 16:50 围观228次

  再过两个多月,爱运动健身的市民也许就不用再为没有体育场馆设施而“闹心”了。根据今年8月深圳市人大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下简称《条例》),从明年元旦起,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将实行开放,如未做到,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或将受到行政处分。同时也鼓励宝安、龙岗等区的民办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事实上,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已不是新鲜话题。一边是市民想进行锻炼却苦于没有健身场所,一边是大量学校体育设施闲置。十多年来,深圳市民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呼声从未停止过,而关于开放后的校园安全、维护等问题如何解决也是摆在政府部门、学校面前的大难题。

  随着“史上最严”公立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法规实施的临近,市民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燃起了新一轮期待。

  然而问题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公立中小学体育场馆强制开放,责任划分、安全、费用等“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学校是否会出现表面开放,实则消极应对的情况?民办学校是否又有积极性加入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大军”中来呢……针对这一系列疑问,南方日报记者展开深入调查。

  1

  场馆开放操作细则尚未出台

  “深圳是最早开始提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但之前一直进展缓慢。”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说。早在2002年起,市教育局就印发了《深圳市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管理规定》,但各个区具体实施情况均不理想。

  记者梳理发现,推进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一是管理主体界定难,并由此带来的管理人员经费及设施维护费用由谁负责等问题;二是校园师生安全问题以及如何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问题;三是开放后,社会使用者使用设施发生安全事故或其他纠纷,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问题。

  随着《条例》的即将实施,所有公立中小学校都将加入到体育场馆开放的“大军”中来,根据规定: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实行开放,其中,体育场的开放时间平日为教学之外的时间,且每天不少于2小时,双休日、学校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期间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体育馆的开放时间,则由学校自主确定,但学校的游泳池和专属未满14周岁学生使用的设施则不纳入开放范围。

  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体育场、体育馆则实行寒暑假开放,开放时间可参照非寄宿制中小学校的开放时间。

  对于管理、维护费用等“老大难”问题,《条例》也给出了解决方向,称公立中小学校可以采取委托管理或者与街道、社区合作管理等多种方式开放体育场、体育馆以及其他体育设施;公立中小学体育场、体育馆提供开放服务的,可以适当收取费用。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管理单位向物价主管部门申报核准并予以公示。收费收入应当用于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和保险、管理,不得挪作他用。而市、区政府则应为其辖区内向社会开放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以及在公共场所常年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设施购买安全责任保险。

  “要让条例真正有效落实,调动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还需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杨剑昌说。

  记者从深圳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正在进行紧张调研,学校结合实际,分门别类对符合开放条件的场馆设施进行登记,“建立起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数据信息”。该局还表示,积极建议由文体部门牵头,会同教育部门及各区,按照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制定场馆开放管理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原则,选择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事实上,文体部门已在牵头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实施细则,最晚可能要在《条例》实施前出台。

  2

  已开放学校表示“有点痛苦”

  市教育局并未向记者透露目前深圳公办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数量等情况,不过记者了解到,近些年,在南山、福田、罗湖等多个区域,已不同程度地推进公办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

  而因为一些机制问题尚未理顺,部分目前已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也表示做得“有点痛苦”、“如履薄冰”。福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向记者透露:“一些学校没办法只能开放,但是在消极地应对,能不开就不开,能少开就少开。一些学校甚至以场馆装修、设备维护、学生训练等各种理由拒绝开放。”他也指出,即使《条例》实施,一些学校迫不得已必须开放,但若没有机制保障消除学校的“后顾之忧”,也可能会出现学校“表面参与,实则消极应对的情况”。

  上述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学校只有羽毛球馆和足球场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周末全天,周一到周五每天开放两到三小时。需要市民提前预约,并且凭借有效证件进入学校。因为场馆开放,学校专门安排一位保安以及一位保洁员“加班”,为此,还需要额外支付他们三五百元的加班费。这些费用加上场馆、设备损耗、水电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该校长坦言,尽管在当初场馆开放时,有关部门曾承诺一年补贴给学校多少钱,但目前“没有任何经济补贴”,上述场馆开放所带来的花费只能从学校零星专项维修经费中支出。

  而经济问题还不是该校长最担心的,“万一出了什么安全事故就麻烦了,学校负得起责任吗?”该校长说,目前没有法规对安全、责任等细节问题作出界定说明,虽然开放场馆多年以来,并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但他还是为此提心吊胆。

  刘为(化名)每天也过得“提心吊胆”,他是南山区某公办小学的安全主任。他所在的小学早在7年前就已加入体育场馆开放队伍,也是当年南山区率先向社会开放的18所学校之一,目前该学校只开放了篮球场和田径场,“体育馆里面有音响等重要设备,还不敢对外开放”。

  他告诉记者,在体育场开放的这些年,砸烂玻璃篮板、大力扣坏篮圈、把篮球架上的保护垫当沙包……这些事情都有发生,这不但让清洁工的工作量增加,也让设备损耗速度加快。而且由于进入校园人员比较杂,也发生过学生手机被偷的事件。

  刘为告诉记者,因为开放体育场,相关部门曾给学校补贴过1万元/年的专项经费,但只坚持了很短时间,目前没有任何补贴。器材、场地损耗等只能占用学校维修经费。而更让刘为苦恼的是,“不知道现在上级哪个部门负责这事情,反映问题都不知道该找谁。”

  他认为,如果没有更细化的管理规定以及更为有利的制度保障,就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对外开放,一些学校也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以进行消毒、维护场地等为由拒绝开放,或者只是有限开放。“我们附近的一所中学就说自己场地小、学生需要训练没有对外开放。”

  3

  多数民校不愿主动开放场馆

  原关外一些区体育场馆少、民办学校较多。为了鼓励民办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条例》提出,民办中小学体育场和体育馆的开放,可享受与公立中小学校相同的待遇,如适当收费弥补设施的日常维修、保养等。

  “如果身边的民办学校能够开放体育场馆,我就不用跑到三五公里外找打球的地方啦!”住在横岗的张先生说。不过记者调查9所位于宝安区、龙岗区的民办中小学发现,超过一半的学校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积极性不高。其他学校则表示,可以考虑全面对外开放,但前提是政府的相关保障措施到位,解决他们对于安全、经费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龙岗平湖的一家民办学校的张姓校长表示,学校的篮球场、乒乓球台、田径场虽在条件上适可对外开放,但如果不是政府强制要求他们配合开放,即使有一些补贴,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开放。

  “开放后会无形中增加我们的工作压力。”张校长说,比如以往周末,学生放学,学校封闭管理,他们很放心,但若周末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就会增加安全隐患,让他们担心。

  宝安区振华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学校运动区和教学区连在一起,开放后会给管理带来不便,二是保安等人力成本高,三是学校临近宝安公园、宝安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对学校体育场馆需求并不大。

  也有学校以场地小、设施不好为由表示不便开放。宝安区一家民办学校负责人更是直接反问记者,“体育设施不是政府的,损坏了是谁负责呢?”

  不过也有学校表示可以考虑开放。如龙岗区弘文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学校附近的地方近两年都没有新建体育场馆的计划,附近的居民要找运动场馆,需要到三五公里外的横岗中心。而他们学校体育用地有4000多平方米,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如果开放,对社区居民是好事。而且也会提高学校在周边的口碑,赢得社区居民尊重。

  记者采访的9所学校中,宝安清华实验学校等4所民办学校目前已有限度地开放部分体育场馆,周边居民、学生家长在晚上时段可与教职工一起开展篮球、羽毛球等球类项目。寒暑假等闲暇时间也会借用场地给周边企业及社会团地作办运动会等活动使用。宝安清华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应该有好的制度、措施给予民办学校保护,让他们有积极性对外开放,“学校可以承担义务,但学校的权益是什么?”

  “民办学校的资金是自筹的,资金很大一部分用于租赁场地,租来的东西怎么会愿意无偿向社会开放呢?”宝安区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科王峰岚告诉记者,宝安区有八九成的民办学校是租赁场地办学,而目前“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资金没有开放体育设施这一项”。

  专家观点

  若细则制定不到位市民很难真正受益

  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剑昌提了十多年,明年元旦起,所有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必须实行开放,对此他十分欣慰。不过他也担忧地提出,如果相关细则没有做到位、执行、监督不力,恐怕很难让市民真正受益。

  杨剑昌表示,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不单是教育局或者文体旅游局某一个单位的事情,牵涉到很多部门,因此他建议由市政府出面制定实施细则,以增加效力以及有利于部门后期协作。

  他还提出,对于民办学校开放体育场馆,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可以让“补贴先行”,或者对于愿意开放的学校在其他一些方面给予照顾,以调动民办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则建议,深圳可以效仿加拿大一些大学,市民使用体育设施需要提前上网预约,在学生教职工不使用的前提下,场地有空闲才能申请;如果不能在预约时间到场,必须提前取消预约。

  他还强调体育场馆对外开学,学校一定要收费,但可以比市场价略低,这样做不仅能补贴学校的一些成本,而且还能控制运动人数,减少“想占便宜霸着场子一整天”的人。可以提供给周边市民每个月一定量的运动时间,市民凭卡运动,增加受惠市民人数。而主管部门应该及时评估学校体育场所的使用时间,“如果使用时间少了,说明收费可能贵了”, 以此来调整收费价格。而且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还要采集市民的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学校进行表扬或奖励,以多种方式提高学校有效开放体育场馆的积极性。

  也有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尽快出台相关细则,而细则制定最好不要一刀切,应根据各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变动。此外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意识,“像在社区跑步、散步、转呼啦圈、骑自行车等都是运动,不一定非得去体育场馆运动才是健身”。

  他山之石

  尽管世界各国对公立学校体育资源的特性问题观点不一,但将其开放给公众共享却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日本在1989年就已有99%的市镇村开放了公立学校的体育设施,其中包括80%的体育馆和运动场、近40%的游泳池和近30%的网球场。而在美国,许多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向社会开放。

  在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学校少有对公众开放体育设施,这是因为香港公共体育设施相对完备,有各式各样的文娱、康乐及体育设施,这些设施大都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兴建和管理。故市民有充足的场地和设施运动。

来源:和讯 我要投稿
校体购终极页

相关阅读

  • 中国U16女足-战胜-瑞典队,新生代扛旗首胜!
    网络整理04-24
    北京时间4月17日,法国蒙太古杯的绿茵场上,一群平均年龄仅15岁的中国少女用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写下属于“05后”一代的足球宣言。面对欧洲劲旅瑞典U16女足,中国队以2比1力克对手,以两战全胜...
  • 中国射击新星闪耀秘鲁:少年英雄改写历史,奥运冠军逆境登顶
    网络整理04-24
    北京时间4月20日凌晨,秘鲁利马射击场的枪声划破夜空,中国射击队以一场震撼世界的表现,为巴黎奥运周期的备战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8岁的“天才少女”王子菲与20岁的奥运冠军盛李豪,在男女10米...
  • 国家体操男队举行体能测试
    网络整理04-24
    中国国家体操男队于4月19日完成全运会体能准入测试,成年组与青年组共30名运动员参与,包括刘洋、邹敬园、张博恒等名将。以下是核心信息整理:测试概况测试项目成年组涵盖爆发力、力量及耐力等1...
  • 中国乒坛迎来重磅变局!
    网络04-24
    中国乒坛迎来重磅变局!在4月23日举行的中国乒协大会上,传奇人物刘国梁正式辞去主席职务,主动为洛杉矶奥运周期“让位”。接棒者是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王励勤,新任副主席阵容同样星光熠熠——包...
  • 中国乒坛迎来重磅变局!回顾刘国梁卸任风波背后:拒绝降级,主动辞职,不愿涉足政界
    百家号 文化说纪实04-24
    4月23日,中国乒乓球协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刘国梁辞去中国乒协主席职务,选举王励勤为新任主席,高元义、马龙为副主席,完成届中领导班子调整。回顾刘国梁卸...
  • 突发!20所高校新增体育单招,名校也开始抢体育生了!

    突发!20所高校新增体育单招,名校也开始抢体育生了!
    网络04-24
    体育生升学利好不断!教育部最新公示显示,体育类招生再迎扩容新高潮,20余所高校新开设体育相关专业。令人瞩目的是,包括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双一...
  • 教育部公布体育学类新专业,拓宽体育专业选择
    网络04-24
    01体育学类专业综述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显示,体育学类涵盖13个专业,诸如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等,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多元选择,其他学科门类也有涉及体...
  • 天津大学放大招:体重变轻,钱包变鼓?!这次减肥真的不亏!
    天津大学04-24
    2025年正值天津大学130周年校庆恰逢国家卫健委联合15个部门发起“体重管理年”行动制定了三年减重计划天大特以“强身健体庆百卅”为主题举办为期40天的减重训练营想要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积极的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校体购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