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大赛的一个个奖牌,到英国引进中国的数学教材,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被认为“非常扎实”。但中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水平仍然有提高的余地,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郑伟英教授给出建议:要重视素质培养,难易有区分度。
郑伟英谈到,过去中国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路多年来为国家储备了很多科技方面的人才,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助力。未来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科学家,但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公众的科学素质,那些通过数学学习得到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会长期影响生活和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
那如何应对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的难题呢?郑教授认为,邀请学界大牛给中学生们开讲座就是一个好方法。不过经历过给中学生讲课郑教授也笑言,“给中学生备课比给硕士生博士生难很多。”因为要把晦涩的数学讲得有趣,把高深的数学讲得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待大部分孩子,我们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待少数非常优秀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脱颖而出。”
数学的基础教育中,郑伟英教授认为难易有区分度也非常关键。他提到,如果数学的教授和考试太简单,分数没有区分度,就很难把非常优秀的孩子选拔出来,不利于将来他们长大之后成为国际顶尖人才。“我们不需要所有孩子都是98和95的分数,优秀的孩子上90,大部分孩子考80多分也就可以了。